2024年5月11日 谣言:“藏水入疆”工程将于9月正式开工? 真相:近期,有网民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信息称:“定了!藏水入疆红旗河工程于今年(2024年)9月15日正式开工!”。另有网民反映“藏水入疆工程骗局吧,我表哥被一个叫红旗河工程的骗局套住了,在和田2年了,每次叫他回家他都说太忙脱不开身......”,引发网民疑问和担忧。
2024年5月10日 谣言:台湾地震把福州乌塔震歪了? 真相:近期,台湾多次发生地震,福建福州也有震感,网络平台随之出现“地震之后福州人有自己的比萨斜塔”“地震后乌塔似乎变斜了”等信息。乌塔位于福州市内乌石山东麓,是福州的标志性建筑。
单次住院不能超过15天,否则医保无法报销? “网信办”来电要求群众协助调查? 贵州“中国天眼”变成“垃圾场”? 福州福飞北路核辐射超标? 台湾7.3级地震导致重庆某桥梁晃动、浙江宁波一小区外墙开裂? 广东清远英德洪水致码头崩堤?绥江河原水水源不足,将进行分时段供水? 三星堆挖出酷似“飞碟”的青铜器? 量子赋能农作物,抗病抗灾还增产? 食用蜂蜜或花粉能“以毒攻毒”防过敏? 鸡蛋煮老后蛋黄有层“黑膜”,吃了会致癌?.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4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民生政策、公共安全、科学科普等方面。
2024年5月9日 谣言:济南一门店坍塌,救护车拉了七八车? 真相:近日,有网民在自媒体平台发布山东济南“章丘一门店坍塌”的视频,并评论“整个章丘救护车都去了”“救护车都拉了七八车走了”,引发关注。经核实,该评论内容为不实信息。
2024年5月8日 谣言:山西发“辱华”言论男子入职国税系统? 真相:近日,网传山西太原一曾发布大量“辱华”言论的男子,自称在家人帮助下入职国税系统,引发舆论关注。经当地警方查实,该男子史某(28岁,无业)多次在网络公开发表“辱华”“仇华”言论。
谣言:农作物种子经“量子赋能”可增产增收真相:量子虽然具备很多特殊的性质,但这些特殊性质产生的条件非常苛刻。谣言:喝牛奶能保护胃黏膜真相: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会在胃酸、消化酶等作用下被分解掉,并不能在胃部形成持续性有效的保护膜。喝牛奶对胃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跟风喝牛奶养胃。
2024年5月7日 谣言:博物馆门票可有偿“代抢”? 真相:目前,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各城市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官方免费在线预约难度直线上升。在一些网络第三方平台,却有人动辄加价一两百,提供博物馆门票的代预约服务,做起了各类代抢票生意,将免费参观变成了“有偿”服务。
2024年5月6日 谣言:新疆克拉玛依有风力机着火损失千万? 真相:近日,有网民在网上发布“5月3日,突发风力机着火,损失了1125.4万,老板娘和老板哭晕在厕所”的几段视频,视频文字标记地点均为新疆克拉玛依,引发关注。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消防救援支队核查,视频内容为虚假信息,克拉玛依市近期未发生风力机起火事件。
2024年4月30日 谣言:西安高陵区有“病毒基地”? 真相:近期,有网民在网络平台发布一则西安某企业烟囱冒烟的视频,配文“白云生产基地有人‘造云’”,并称这是某企业在西安高陵区的“病毒基地”。经查,该视频原本是一段某生活垃圾发电厂烟囱排烟的画面,网民龚某、韩某为博取流量和关注,随手一拍并加以捏造、杜撰、发布到网上,就成了“病毒基地”的谣言。
2024年4月29日 谣言:广州珠江新城东塔着火、东莞暴雨8人死亡? 真相:4月28日,网传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珠江新城东塔着火”。广州市消防支队当日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经消防救援人员到场核实,现场为水雾弥漫,并非火灾,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2024年4月28日 谣言:收割未成熟小麦作青贮饲料,一亩地收入可达到1500元? 详情:近日,有网络自媒体发布多则信息,称“收割未成熟小麦作青贮饲料,一亩地收入可达到1500元”,引发关注。对此,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网传帖文中基本没有具体时间、地点等信息,通过对图片、视频等进行溯源查找,并组织地方与发帖人核实,有的是旧图新发、有的是将其他作物张冠李戴,还有的是推销割草机具,均为不实信息。
2024年4月26日 谣言:西安网约车被路政追赶致2死1伤? 详情:近日,一则配文为“西安市华清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无证网约车被路政追赶,造成两死一伤”的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传播,引发社会关注。经调查,该视频的真实情况为西安市沣东新城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路过天章大道时看见一辆白色小轿车侧翻路边,发现有人员被困后,及时拨打救助电话,并与现场群众展开救援。
2024年4月25日 谣言:“体考神器”喝一口就能及格? 真相:近期,全国多地中学体育考试期间,一些号称可以帮助体考学生提高成绩的氮泵类产品又“重出江湖”,宣称“‘体考神器’喝一口就能及格”“体测专用,跑步更快”等。业内人士介绍,“氮泵”是一种富含咖啡因、各种维生素以及部分能量物质的运动补剂,仅适用于具有特定需求的专业人群,未成年人尤其是初中生使用存在一定风险。
2024年4月24日 谣言:“宁夏网信办”向公众发布演唱会邀请函? 真相:近日,有人假冒“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名义,在微信群发布“演唱会邀请函”进行虚假宣传。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3日发布严正声明称,从未组织也从未授权任何公司、机构及个人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名义开展有关营业性演出宣传活动,且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将依法依规对冒用“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和牟利的有关企业、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其法律责任,请广大网民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谣言:鸡蛋久煮时出现“黑膜”,吃了会致癌真相:这种“黑膜”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铁,鸡蛋在长时间加热过程中,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会被分解,进而产生硫化物。硫化亚铁本身无毒,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能会分解产生硫化氢,硫化氢虽是一种有毒气体,但鸡蛋中硫化亚铁能产生的硫化氢很少,远难达到会产生剧毒的量。
2024年4月23日 谣言:广东绥江河原水水源不足,将进行分时段供水? 真相:近日,一条关于“绥江河原水出现超高浑浊度现象,无法满足正常制水供水,将进行分时段供水”的消息在广东肇庆四会市多个微信群中流传,引发关注。经查,此信息为谣言。
2024年4月22日 谣言:途经广东清远的高铁车厢进水?清远英德洪水致码头崩堤? 真相:近日,广东省清远市出现持续性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有网上流传视频称,4月20日“途经清远的高铁列车车厢内进水”“多趟经停清远站列车停运和折返”。对此,高铁清远站相关负责人表示,网上流传视频并非发生在途经清远的高铁上。
2024年4月19日 谣言:网传广西南宁白沙大道一大楼倒塌? 真相:近日,一段标注“南宁楼房倒塌”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并配文称“南宁白沙大道一栋楼顶部半边倒下来,人就像下饺子一样往下掉”。经核实,该视频拍摄的“楼房倒塌”实为2019年4月白沙村一危房正在进行安全拆除,“楼房倒塌”“人往下掉”等说法不实。
2024年4月18日 谣言:福州仓山发生重大航空器安全事故? 真相:近日,有网民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并配文字称“福州市仓山区发生重大航空器安全事故”,引发关注讨论。经福州市公安局仓山分局调查,网传视频系谣言。
谣言:食物放进冰箱就不会变质真相:冰箱里的食物虽然外表看起来还新鲜,实际上已经变质。谣言:变电站会产生电磁辐射真相:我国变电站的电能频率为50 Hz,在电磁辐射领域属于极低频率,辐射范围非常小,即变电站的电磁辐射随距离增加急剧减小。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7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7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编造疫情传言、虚构招录信息、夸大暑热影响以及为蹭热点、谋利益而歪曲事实真相、传播错误认知等方面。
很多人担心的染色剂问题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染色剂不仅会加速杨梅腐烂变质,而且成本高昂,在新鲜杨梅中使用染色剂可谓得不偿失。
对于成人来说,磨牙会造成牙齿严重磨耗,当牙齿的釉质被磨耗殆尽、牙齿神经外露时,人们就会感觉到牙齿酸痛,没法吃凉的、热的,也没法吃甜的,甚至刷牙都会很难受。
谣言:维生素D补得越多越健康真相: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不能像水溶性维生素那样快速经尿液排出,因此摄入过量有可能引起蓄积性中毒。一项研究表明,吸烟者即便是从中年时期才开始戒烟,也会让患肺癌的风险显著降低,中年前戒烟可将烟草对肺部的伤害降低90%左右。
谣言:吃完饭不能松裤腰带真相:吃完饭松一松裤腰带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一些情况下还有好处。谣言:饭后喝酸奶有助于消化真相:单靠喝酸奶促进消化是不现实的,酸奶里的消化酶主要是乳糖酶,但食物中还包含蛋白质、脂肪、多糖等,这些营养素都是乳糖酶无法消化的。
谣言:电子烟能帮助戒烟真相:目前为止,没有明确证据能够证明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如需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应当更多地考虑增加体力活动,降低腰围和体脂率的同时改善饮食内容。
谣言:开水烫餐具能消毒真相:大部分餐厅提供的热水热茶,为了避免烫伤,多在70℃-80℃,这些水倒在凉的餐具里,温度还会降至更低,另外,人们烫餐具的时间一般只有十几秒钟。当周围的低频噪声被抵消了,播放音乐的音量也就随之降低,从而对耳朵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谣言:突然戒烟有害健康真相:一般来说,戒烟带来的戒断症状对身体不会有什么伤害,各种不适的症状更像身体的一种自我调节,是努力适应没有尼古丁刺激的一种过程。有研究显示,老年斑的发病原因或与遗传、日晒等因素有关,但尚未发现与熬夜相关。
谣言:虾和水果同食会产生砒霜真相: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虾蟹等海鲜中含有的砷并不多,每公斤虾中含五氧化二砷的含量不超过0.5 mg。整个过程中,只有“蒸汽加热水”和“水加热水”两种模式,核电站与供暖用户间有多道回路隔离,每个回路间只有热量的传递,没有水的交换,也就不会有任何放射性物质进入用户暖气管道。
谣言:蜂蜜内的果糖不会升血糖真相: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不利于控制血糖,虽然蜂蜜中果糖的升糖指数只有23,但蜂蜜中含有的葡萄糖升糖指数高达100。即便在实验室或临床应用上有一些突破或进展,但目前使用氢气治疗或预防疾病仍属医疗行为,应在具备正规资质的医生指导下在医院开展,不要选择非正规机构或家中自行操作。
谣言:蝴蝶和蛾子翅膀上的粉末有剧毒真相:蝴蝶和蛾子翅膀上的粉末并没有毒。谣言:“手机信号增强贴”可增强信号真相:“手机信号增强贴”不是信号天线。有商家宣称手机信号增强贴的原理是“通过拉长手机内置天线接收信号的波长来增强信号的接收范围”。
谣言:银杏叶泡水喝能降血压真相:虽然银杏叶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但作为药物使用的银杏叶主要用于治疗淤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偏瘫等症状,并不具备降血压的作用。因此,就算支架植入后马上就接受核磁共振检查,也是可行的。
谣言:给头皮去角质能治脱发真相:通过清除角质来治疗脱发的做法,并不科学。谣言:使用无线蓝牙耳机致癌真相:根据《环境研究》期刊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的结论来看,使用蓝牙耳机对人体产生的辐射要比使用手机低得多,并不会增加人体患癌的风险。谣言:脑卒中是老年人的病真相:脑卒中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关系不大。
谣言:氢燃料电池汽车不安全真相:氢燃料电池汽车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银行衡量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主要根据借款人的收入和必要支出来评价,银行查流水也是为了辅助证实收入的真实性和稳定性,并不是要根据账上长期有多少存款来判断还款能力。
谣言:疫苗接种后,保护期只有半年真相:目前通过接种者抗体水平监测,有效期在6个月以上,但这不代表免疫时间只有6个月,并且抗体也不是衡量疫苗保护效果的唯一指标。谣言:胃酸以盐作原料,高盐饮食更健康真相:这一谣言生拉硬扯,臆造消化机制来鼓励高盐饮食。
谣言:隔空充电有辐射危险真相:隔空充电技术基础是电磁波,电磁波会产生辐射,但如果电子产品的充电功率不高,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患有肝病的患者,预防肝癌的最基本的策略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谣言:我国将面临缺粮真相:根据2019年我国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我国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自给率超过100%,谷物自给率超过95%。大多数口服青霉素类药物(例如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颗粒、氨苄西林胶囊等)的说明书在“注意事项”中均注明:用药前必须进行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者禁用。
针对近日“原6月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取消,与下半年考试合并”的传言,记者3日从教育部考试中心证实,教育部考试中心已于2月底发布公告,推迟全国范围内2020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CET-SET)、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书画等级考试(CCPT)网上报名工作,并未发布取消考试的通知。(记者施雨岑)。
人民网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 温璐)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国持续弥漫,全球多个国家拉响警报,境外新增病例数已持续多日超过境内,因此不少人开始担忧国外输入病例。而有些人便利用大家慌乱的情绪制造种种谣言,各类与境外疫情输入相关的谣言散布在各种社交网络平台上,一时难辨真假。
人民网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 温璐)3月16日,有网络传言:“北京海关向国内航空公司汇总欧洲至北京航班机票预订情况,中午统计结果出来了,未来一周有11万人从欧洲各地到北京。”今日,“北京海关12360”发表声明辟谣,经核实,我关未开展过此项调查,该消息为虚假信息。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 自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各类关于疫情的谣言五花八门。现给大家梳理一下目前最新传播的“疫情谣言”,希望大家在做好防护的同时能够理性看待,客观分析,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本报讯 (记者张晓丽)3月12日,市疫情防控办发布公告:近日,网传太原市迎新街北二巷一户居民中有自美国回并人员,一家5口疑似感染新冠肺炎,此消息不实。 经核查,5位居民为一家人,3月9日中午12时吃火锅,于14时开始出现腹部不适,并伴有发热症状。
人民网林芝3月6日电(徐驭尧、张淑萍)近日,有人网上传消息称“2020年林芝桃花节将在3月23日开幕”,由此公开揽客,迷惑了不少游客朋友。 3月6日上午,记者从西藏林芝市有关部门获悉:受疫情防控影响,目前林芝市各景点都处于关闭中。
人民网北京2月25日电 据北京积水潭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针对近日网上有“北京积水潭医院刚接到通知,要开始建方舱医院”的传言,院方回应,没接到这方面通知,该消息不实,纯属谣言。
新型肺炎的疫情还在发酵中。严峻的疫情面前,恐慌情绪不断蔓延,而这种特殊的时刻,恰恰是谣言诞生的温床。
人民网北京2月12日电 11日,遵义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遵义市公安局网络中心禁止微信群传播肺炎疫情否则封号”系谣言。 该微博显示,近日,一条“遵义市公安局网络中心封群通报”在微信群中被大量转发。
人民网北京2月11日电 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官方微博10日发布辟谣信息称,网上传言,宁波市第四批驰援湖北的医疗人员中,慈溪市人民医院、慈溪市妇保医院医护人员随航机托运到武汉的医疗物资并没有收到,“被当地一家医院扣留了”、“纸箱全没了,有个人物品,也有物资。” 消息显示,据宁波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向赴武汉领队阮列敏核实,行李并没有被当地医院扣留,所有人员行李都已拿到,一件都没有少。
重要提示太原公交提示广大乘客:目前公交车没有配备身份证读取装置,乘坐太原市公交车时不需要出示身份证,乘客佩戴口罩,刷卡后即可乘车。疫情当前,请乘客切勿信谣、传谣。(山西新闻网记者 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