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 4 月 15 日~21 日都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是第 30 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综合施策,科学防癌”。 “癌症”是一个让人很纠结的话题。
2024年4月12日 谣言:单次住院不能超过15天,否则医保无法报销? 真相:针对“单次住院超过15天医保不能报销”的网络传言,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在4月11日举行的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医保部门从未出台“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之类的限制性规定,对少数医疗机构将医保支付标准的“均值”变“限额”、以“医保额度到了”的理由强行要求患者出院、转院或自费住院的情况,国家医保局坚决反对并欢迎群众向当地医保部门反映,也可以直接向国家医保局反映。(来源:国家医保局) 误区:超市里卖的挂面,真的含胶吗? 真相:近期,有人用水清洗从超市购买的挂面,洗完后出现了一团黏糊糊的“胶”,且煮熟后不容易扯断,于是猜测这些筋道且久煮不烂的面条是加了某种胶。
2024年4月11日 谣言: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市4.7级地震中,有数百人受伤? 真相:2024年4月9日22时07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发生4.7级地震,有网民发布“大楼倒塌”画面图片,并称“已经有数百人受伤”。对此,“迪庆发布”微信公众号发文回应,目前,暂未收到人员伤亡报告,当地通讯、供电、交通正常。
2024年4月10日 谣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3团出现大量黑色昆虫是地震前兆? 图为疑禾犀金龟 真相: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3团(驻地在新疆石河子市附近)文化体育广场再现大量黑色昆虫,部分群众担忧这是灾难或是地震的前兆。对此,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副教授雷勇辉表示,此昆虫为疑禾犀金龟,大量出现符合其生物习性,属于正常现象,“每年开春气温回暖时,疑禾犀金龟就开始羽化出来了。
谣言:食用蜂蜜或花粉能“以毒攻毒”防过敏真相:专家表示,这种方法并没有明确的科学共识。茄碱存在于茄子肉中,如果茄子没有煮熟就食用,且食用较多的话,中毒的风险会增加。
2024年4月9日 谣言:江西黎川境内高速路段发生18车连撞重大交通事故? 真相:近日,有网民在某网络平台发布“江西黎川境内福银高速赣闽交界处发生一起18车连撞重大交通事故”的视频。经向属地高速交警核实,黎川高速路段并未发生18车连撞事故,该视频信息系谣言。
国家发放2024年乡村振兴扶贫补贴?农业部等发布“乡村振兴国家级100个试点项目”? 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近年来持续下降?部分地区农村出现医保“退保潮”? “退税绿色通道”加快退税到账速度? 四川雅江“3·15”森林火灾救援力量3月17日撤出?仍有近千人被困火场生死未卜? 浙江丽水机场已建成投用并首航?重庆合川太和飞机场正式开建? 重庆80%的工厂暂停招聘? 我国社保基金全都交给外资机构管理? 京沪高速公路停止收费? 绿得发黑的菠菜不能吃? 喝酒能改善心血管? 三类谣言误导公众 及时辨析以正视听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年3月辟谣榜综述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3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3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公共政策类、社会民生类、安全事件类等方面,造谣传谣者以假借权威、搭蹭热点、制造恐慌等套路,虚构事实,扰乱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
2024年4月6日16时13分,高速一支队指挥中心接太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转警情称:一群众被三名男子绑架,目前行驶至高速公路,去向不明。 接警后,支队指挥中心迅速与报警人取得联系,初步确定当事人位置为京昆高速晋祠段吕梁方向。
2024年4月8日 谣言:贵州“中国天眼”变成“垃圾场”?重庆永川有KK(电信诈骗)园区? 真相:近日,重庆永川网民周某某在某短视频平台关于永川某产业园区招聘的视频信息下面评论:“永川人自己的KK园区”(缅甸一臭名昭著的电信诈骗窝点名为KK园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经核查,周某某曾到该产业园区应聘过,对产业园区存在偏见。
2024年4月7日 谣言:贵州“中国天眼”变成“垃圾场”? 真相:近日,海外社交平台有网民发布一张图片,声称“耗资2.6亿美元在贵州大山里建造的天眼,变成了垃圾场!”对此,“贵州辟谣”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网传说法为谣传,网传图片实为美国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Arecibo Observatory)于2020年12月发生彻底坍塌的画面,该天文台主要的观测装置为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事实上,这并非“中国天眼”第一次“被坍塌”,2020年阿雷西博望远镜第一次出现严重损坏之际,网络中就曾出现过类似谣言。
2024年4月3日 热点:这些与地震相关的信息都是谣言 详情:4月3日7时58分,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随后,一些与地震相关的不实信息在网络流传,混淆视听、引发恐慌。
一项针对1.14万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排除了肥胖、职业工作负荷和既往受伤史等影响因素后,休闲跑人群(非竞技跑步)的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参加竞技比赛跑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3.3%。而久坐不动人群由于缺乏锻炼,关节软骨不能得到更多的滋养,膝关节的弹性会降低,易损伤。
2024年4月2日 谣言:福州福飞北路核辐射超标? 真相:近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多个自媒体账号流传“由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发布的‘沿海地区核辐射监测每日记录’”信息,并多次点出“福州福飞北路监测(数值)为沿海城市最高”,引发关注。对此,辐射专家表示,福飞北路站自设站以来,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数值一直在100nGy/h上下,并未出现明显大幅度波动。
2024年4月1日 谣言:黄山天都峰4月1日结束轮休对外开放? 真相:近期,有网络平台账号发布信息称“黄山天都峰将于4月1日开放”。对此,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官方微信“中国黄山”发文表示,“景区尚未明确开放天都峰的具体时间,相关工作还在开展过程中”。
2024年3月29日 谣言:“近视神药”阿托品可逆转近视? 真相:近期,网上流传“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是‘近视神药’”、能“逆转近视”,引发关注。实际上,阿托品的主要作用是“防”、“控”近视,它并没有逆转治疗近视的能力,不是“一点就好”的近视神药。
2024年3月28日 谣言:京沪高速公路停止收费? 真相:近日,有网民在网络平台发文“通车30年,全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决定停止收费!”,宣称“京沪高速公路停止收费”。经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向有关主管部门核实查证,京沪高速公路并未终止收费,该文章内容属不实信息。
2024年3月27日 谣言:“福建省福州市疾健联合委”发文称“某外卖平台餐品检出粪便和尿液”? 真相:近日,一张内容包含“某外卖平台餐品检测出粪便和尿液”的图片在网上流传,落款为“福建省福州市疾健联合委(宣)”,引发网民关注。但经查询,目前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市政府组成部门”中,并没有“福建省福州市疾健联合委”这个部门。
谣言:被蜱虫叮咬,徒手捏碎就行真相:这种方法不可取。在进行视觉训练前,家长要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视功能评估,功能异常者才需要进行相应的视觉训练。
2024年3月26日 谣言:广州妇儿中心开展“身高普查”等公益普查项目? 真相:近期,有社会医疗机构冒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广州妇儿中心”)名称,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宣传该中心正在进行“身高普查”“针对孩子说话晚,不会说话、注意力差等”等公益普查项目。对此,广州妇儿中心发布声明称,目前,该中心未就上述公益普查项目与其他任何医疗机构或社会组织存在合作关系,也未曾通过短信、电话向广大患者推送过医疗信息。
2024年3月25日 谣言: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近年来持续下降?部分地区农村出现医保“退保潮”? 真相:这种说法不准确。我国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参保质量持续提升。
谣言: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不能喝咖啡真相:喝咖啡后本身就可能心跳加快、血压略微升高,因为咖啡因可以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辅酶Q 10需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服用,作为保健品不建议长期大量服用。
谣言:碱性水有治疗疾病的功效真相:碱性水属于食品范畴,不能替代药物。
因此,我国的草莓总体上是安全可控的,并不是谣言所说的“最脏”水果,我们可以放心大胆的食用。
谣言:所有的智齿都需要拔掉真相:对于一些正位的智齿,如果正常萌出并且建立了咬合关系、对邻牙没有影响,或者智齿的生长没有带来疼痛和感染的风险是可以不拔除的。预防脂肪肝不能盲目节食或只吃素食,而是需要均衡、合理的膳食搭配。
谣言:不粘锅的涂层有毒真相:不粘锅使用的特氟龙涂层本身没有毒性,但在特氟龙的生产过程中,一些不良厂商会使用一种叫作PFOA(全氟辛酸铵)的加工助剂,它和甲状腺疾病、高胆固醇、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可能存在联系,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谣言:所有的洗手液都能杀菌真相:洗手液主要分为普通型和抗菌杀菌型,并不是所有的洗手液都有杀菌作用。谣言:经常掰手指会得关节炎真相:掰手指时,骨头和骨头之间没有摩擦,因此,一般情况下,掰手指对手指关节的危害性并不大,不会导致手指变粗和关节炎。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频繁掰手指可能会对手指造成损害。
谣言:食物放进冰箱就不会变质真相:冰箱里的食物虽然外表看起来还新鲜,实际上已经变质。谣言:变电站会产生电磁辐射真相:我国变电站的电能频率为50 Hz,在电磁辐射领域属于极低频率,辐射范围非常小,即变电站的电磁辐射随距离增加急剧减小。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7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7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编造疫情传言、虚构招录信息、夸大暑热影响以及为蹭热点、谋利益而歪曲事实真相、传播错误认知等方面。
很多人担心的染色剂问题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染色剂不仅会加速杨梅腐烂变质,而且成本高昂,在新鲜杨梅中使用染色剂可谓得不偿失。
对于成人来说,磨牙会造成牙齿严重磨耗,当牙齿的釉质被磨耗殆尽、牙齿神经外露时,人们就会感觉到牙齿酸痛,没法吃凉的、热的,也没法吃甜的,甚至刷牙都会很难受。
谣言:维生素D补得越多越健康真相: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不能像水溶性维生素那样快速经尿液排出,因此摄入过量有可能引起蓄积性中毒。一项研究表明,吸烟者即便是从中年时期才开始戒烟,也会让患肺癌的风险显著降低,中年前戒烟可将烟草对肺部的伤害降低90%左右。
谣言:吃完饭不能松裤腰带真相:吃完饭松一松裤腰带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一些情况下还有好处。谣言:饭后喝酸奶有助于消化真相:单靠喝酸奶促进消化是不现实的,酸奶里的消化酶主要是乳糖酶,但食物中还包含蛋白质、脂肪、多糖等,这些营养素都是乳糖酶无法消化的。
谣言:电子烟能帮助戒烟真相:目前为止,没有明确证据能够证明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如需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应当更多地考虑增加体力活动,降低腰围和体脂率的同时改善饮食内容。
谣言:开水烫餐具能消毒真相:大部分餐厅提供的热水热茶,为了避免烫伤,多在70℃-80℃,这些水倒在凉的餐具里,温度还会降至更低,另外,人们烫餐具的时间一般只有十几秒钟。当周围的低频噪声被抵消了,播放音乐的音量也就随之降低,从而对耳朵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谣言:突然戒烟有害健康真相:一般来说,戒烟带来的戒断症状对身体不会有什么伤害,各种不适的症状更像身体的一种自我调节,是努力适应没有尼古丁刺激的一种过程。有研究显示,老年斑的发病原因或与遗传、日晒等因素有关,但尚未发现与熬夜相关。
谣言:虾和水果同食会产生砒霜真相: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虾蟹等海鲜中含有的砷并不多,每公斤虾中含五氧化二砷的含量不超过0.5 mg。整个过程中,只有“蒸汽加热水”和“水加热水”两种模式,核电站与供暖用户间有多道回路隔离,每个回路间只有热量的传递,没有水的交换,也就不会有任何放射性物质进入用户暖气管道。
谣言:蜂蜜内的果糖不会升血糖真相: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不利于控制血糖,虽然蜂蜜中果糖的升糖指数只有23,但蜂蜜中含有的葡萄糖升糖指数高达100。即便在实验室或临床应用上有一些突破或进展,但目前使用氢气治疗或预防疾病仍属医疗行为,应在具备正规资质的医生指导下在医院开展,不要选择非正规机构或家中自行操作。
谣言:蝴蝶和蛾子翅膀上的粉末有剧毒真相:蝴蝶和蛾子翅膀上的粉末并没有毒。谣言:“手机信号增强贴”可增强信号真相:“手机信号增强贴”不是信号天线。有商家宣称手机信号增强贴的原理是“通过拉长手机内置天线接收信号的波长来增强信号的接收范围”。
谣言:银杏叶泡水喝能降血压真相:虽然银杏叶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但作为药物使用的银杏叶主要用于治疗淤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偏瘫等症状,并不具备降血压的作用。因此,就算支架植入后马上就接受核磁共振检查,也是可行的。
谣言:给头皮去角质能治脱发真相:通过清除角质来治疗脱发的做法,并不科学。谣言:使用无线蓝牙耳机致癌真相:根据《环境研究》期刊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的结论来看,使用蓝牙耳机对人体产生的辐射要比使用手机低得多,并不会增加人体患癌的风险。谣言:脑卒中是老年人的病真相:脑卒中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关系不大。
谣言:氢燃料电池汽车不安全真相:氢燃料电池汽车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银行衡量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主要根据借款人的收入和必要支出来评价,银行查流水也是为了辅助证实收入的真实性和稳定性,并不是要根据账上长期有多少存款来判断还款能力。
谣言:疫苗接种后,保护期只有半年真相:目前通过接种者抗体水平监测,有效期在6个月以上,但这不代表免疫时间只有6个月,并且抗体也不是衡量疫苗保护效果的唯一指标。谣言:胃酸以盐作原料,高盐饮食更健康真相:这一谣言生拉硬扯,臆造消化机制来鼓励高盐饮食。
谣言:隔空充电有辐射危险真相:隔空充电技术基础是电磁波,电磁波会产生辐射,但如果电子产品的充电功率不高,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患有肝病的患者,预防肝癌的最基本的策略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谣言:我国将面临缺粮真相:根据2019年我国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我国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自给率超过100%,谷物自给率超过95%。大多数口服青霉素类药物(例如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颗粒、氨苄西林胶囊等)的说明书在“注意事项”中均注明:用药前必须进行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者禁用。
针对近日“原6月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取消,与下半年考试合并”的传言,记者3日从教育部考试中心证实,教育部考试中心已于2月底发布公告,推迟全国范围内2020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CET-SET)、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书画等级考试(CCPT)网上报名工作,并未发布取消考试的通知。(记者施雨岑)。
人民网北京3月19日电 (记者 温璐)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国持续弥漫,全球多个国家拉响警报,境外新增病例数已持续多日超过境内,因此不少人开始担忧国外输入病例。而有些人便利用大家慌乱的情绪制造种种谣言,各类与境外疫情输入相关的谣言散布在各种社交网络平台上,一时难辨真假。
人民网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 温璐)3月16日,有网络传言:“北京海关向国内航空公司汇总欧洲至北京航班机票预订情况,中午统计结果出来了,未来一周有11万人从欧洲各地到北京。”今日,“北京海关12360”发表声明辟谣,经核实,我关未开展过此项调查,该消息为虚假信息。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 自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各类关于疫情的谣言五花八门。现给大家梳理一下目前最新传播的“疫情谣言”,希望大家在做好防护的同时能够理性看待,客观分析,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本报讯 (记者张晓丽)3月12日,市疫情防控办发布公告:近日,网传太原市迎新街北二巷一户居民中有自美国回并人员,一家5口疑似感染新冠肺炎,此消息不实。 经核查,5位居民为一家人,3月9日中午12时吃火锅,于14时开始出现腹部不适,并伴有发热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