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 谣言:山西发“辱华”言论男子入职国税系统? 真相:近日,网传山西太原一曾发布大量“辱华”言论的男子,自称在家人帮助下入职国税系统,引发舆论关注。经当地警方查实,该男子史某(28岁,无业)多次在网络公开发表“辱华”“仇华”言论。
谣言:农作物种子经“量子赋能”可增产增收真相:量子虽然具备很多特殊的性质,但这些特殊性质产生的条件非常苛刻。谣言:喝牛奶能保护胃黏膜真相: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会在胃酸、消化酶等作用下被分解掉,并不能在胃部形成持续性有效的保护膜。喝牛奶对胃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跟风喝牛奶养胃。
2024年5月7日 谣言:博物馆门票可有偿“代抢”? 真相:目前,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各城市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官方免费在线预约难度直线上升。在一些网络第三方平台,却有人动辄加价一两百,提供博物馆门票的代预约服务,做起了各类代抢票生意,将免费参观变成了“有偿”服务。
2024年5月6日 谣言:新疆克拉玛依有风力机着火损失千万? 真相:近日,有网民在网上发布“5月3日,突发风力机着火,损失了1125.4万,老板娘和老板哭晕在厕所”的几段视频,视频文字标记地点均为新疆克拉玛依,引发关注。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消防救援支队核查,视频内容为虚假信息,克拉玛依市近期未发生风力机起火事件。
2024年4月30日 谣言:西安高陵区有“病毒基地”? 真相:近期,有网民在网络平台发布一则西安某企业烟囱冒烟的视频,配文“白云生产基地有人‘造云’”,并称这是某企业在西安高陵区的“病毒基地”。经查,该视频原本是一段某生活垃圾发电厂烟囱排烟的画面,网民龚某、韩某为博取流量和关注,随手一拍并加以捏造、杜撰、发布到网上,就成了“病毒基地”的谣言。
2024年4月29日 谣言:广州珠江新城东塔着火、东莞暴雨8人死亡? 真相:4月28日,网传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珠江新城东塔着火”。广州市消防支队当日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经消防救援人员到场核实,现场为水雾弥漫,并非火灾,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2024年4月28日 谣言:收割未成熟小麦作青贮饲料,一亩地收入可达到1500元? 详情:近日,有网络自媒体发布多则信息,称“收割未成熟小麦作青贮饲料,一亩地收入可达到1500元”,引发关注。对此,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网传帖文中基本没有具体时间、地点等信息,通过对图片、视频等进行溯源查找,并组织地方与发帖人核实,有的是旧图新发、有的是将其他作物张冠李戴,还有的是推销割草机具,均为不实信息。
2024年4月26日 谣言:西安网约车被路政追赶致2死1伤? 详情:近日,一则配文为“西安市华清路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无证网约车被路政追赶,造成两死一伤”的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传播,引发社会关注。经调查,该视频的真实情况为西安市沣东新城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路过天章大道时看见一辆白色小轿车侧翻路边,发现有人员被困后,及时拨打救助电话,并与现场群众展开救援。
2024年4月25日 谣言:“体考神器”喝一口就能及格? 真相:近期,全国多地中学体育考试期间,一些号称可以帮助体考学生提高成绩的氮泵类产品又“重出江湖”,宣称“‘体考神器’喝一口就能及格”“体测专用,跑步更快”等。业内人士介绍,“氮泵”是一种富含咖啡因、各种维生素以及部分能量物质的运动补剂,仅适用于具有特定需求的专业人群,未成年人尤其是初中生使用存在一定风险。
2024年4月24日 谣言:“宁夏网信办”向公众发布演唱会邀请函? 真相:近日,有人假冒“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名义,在微信群发布“演唱会邀请函”进行虚假宣传。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3日发布严正声明称,从未组织也从未授权任何公司、机构及个人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名义开展有关营业性演出宣传活动,且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将依法依规对冒用“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和牟利的有关企业、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其法律责任,请广大网民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谣言:鸡蛋久煮时出现“黑膜”,吃了会致癌真相:这种“黑膜”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铁,鸡蛋在长时间加热过程中,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会被分解,进而产生硫化物。硫化亚铁本身无毒,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能会分解产生硫化氢,硫化氢虽是一种有毒气体,但鸡蛋中硫化亚铁能产生的硫化氢很少,远难达到会产生剧毒的量。
2024年4月23日 谣言:广东绥江河原水水源不足,将进行分时段供水? 真相:近日,一条关于“绥江河原水出现超高浑浊度现象,无法满足正常制水供水,将进行分时段供水”的消息在广东肇庆四会市多个微信群中流传,引发关注。经查,此信息为谣言。
2024年4月22日 谣言:途经广东清远的高铁车厢进水?清远英德洪水致码头崩堤? 真相:近日,广东省清远市出现持续性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有网上流传视频称,4月20日“途经清远的高铁列车车厢内进水”“多趟经停清远站列车停运和折返”。对此,高铁清远站相关负责人表示,网上流传视频并非发生在途经清远的高铁上。
2024年4月19日 谣言:网传广西南宁白沙大道一大楼倒塌? 真相:近日,一段标注“南宁楼房倒塌”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并配文称“南宁白沙大道一栋楼顶部半边倒下来,人就像下饺子一样往下掉”。经核实,该视频拍摄的“楼房倒塌”实为2019年4月白沙村一危房正在进行安全拆除,“楼房倒塌”“人往下掉”等说法不实。
2024年4月18日 谣言:福州仓山发生重大航空器安全事故? 真相:近日,有网民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并配文字称“福州市仓山区发生重大航空器安全事故”,引发关注讨论。经福州市公安局仓山分局调查,网传视频系谣言。
2024年4月17日 辟谣: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开展“小浪底观景台9.9元门票”优惠活动?? 详情:近期,部分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内容为“小浪底观景台9.9元门票”的相关信息。对此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发布声明表示,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现执行门票价格为40元/人,景区从未开展“9.9元门票”优惠活动。
谣言:野菜的苦味儿能“去火”真相:事实上,野菜的苦味儿跟“去火”并无关系,苦、涩口感通常来自野菜内的草酸和一些生物碱。然而,临床中发现青少年和成年人也会患百日咳,且由于症状轻、不典型,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得了百日咳,加上疏于防范,不知不觉中,他们便成了潜在的传染源,导致婴儿患百日咳的风险增加。
2024年4月16日 谣言:天津市急救中心近期在招聘司机? 真相:近期,有网民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天津市急救中心救护车驾驶员招聘信息。经核查,天津市急救中心近期没有驾驶员招聘计划,该信息不属实,系网络谣言。
2024年4月15日 谣言:三星堆挖出酷似“飞碟”青铜器? 真相:近日,一张网络图片再度提及“三星堆文明外星起源说”,引发关注。图片中的考古挖掘现场有一个飞碟型的青铜器物,上面有许多纹路、部件,看起来科技感十足。
每年的 4 月 15 日~21 日都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是第 30 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为“综合施策,科学防癌”。 “癌症”是一个让人很纠结的话题。
2023年10月7日 谣言:护照号码EL开头的为失信人员? 真相:国家移民管理局回应称,网传“护照号码EL开头为失信人员”纯属谣传。护照系我国公民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证明国籍、身份的证件,普通护照号码共9位,由1位英文字母+8位阿拉伯数字按顺序组成。
谣言:雷雨天用手机接打电话容易招雷真相:事实上,手机并不引雷,因为手机所产生的电磁波对电场所产生的畸变很小,且手机长度很短,因而它对电场产生的畸变就更小。无论是手机本身,还是用手机打电话,所产生的电磁波都不会影响雷电的走向,更不会增加人被雷击的概率。
谣言:经常吃辣椒会导致胃溃疡真相:适量的辣椒不仅不会导致胃溃疡,还会保护胃黏膜、减少胃溃疡发生。虽然吃辣椒不会直接导致胃溃疡,但过量食用可能会对胃造成强烈刺激,如果本身就有胃部疾病,可能会加重疾病症状。
谣言:不吃肉就不会痛风真相:很多人认为痛风是吃肉太多导致的,因此“只要不吃肉就不会发作”,其实不然。当该物质进入人体后,其大概率是被原样排出的,因此不仅没有清洁肠道、排毒养颜等功效,反而还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谣言:鸭血、猪血等能清肺真相:食物清肺没有科学依据,当前也没有方法能够清除进入人体内的粉尘。谣言:腐乳有霉菌,吃了会致癌真相:腐乳在制作过程中确实需经霉菌发酵,其中以毛霉菌为主,也包括少量的酵母菌、曲霉、青霉,但这些都是经过特定方法严选的有益食用菌,不会产生致癌物。
谣言:米比面有营养真相:米和面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供碳水化合物和热量,在这一点上二者不相上下。谣言:10个月的母乳完全没有营养了真相:母乳根据不同的月龄分为初乳、过渡乳、成熟乳和晚期乳。但蛋白质含量变低不代表母乳没有营养,而是母乳的成分随着婴儿的生理成熟度在改变,此时的母乳依然是最适合宝宝的天然食品。
谣言: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真相:微波炉加热食物不会导致癌症。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孙立元表示,老年斑是皮肤的一种老化现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目前尚无研究证实年轻人熬夜会导致长老年斑。
谣言:橘子皮含有橘皮精油,可以泡水喝真相:有的人用其泡水渴望获得橘皮精油,从而对健康有益。谣言:白草莓是转基因水果真相: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多个白色草莓品种。草莓是一种很容易变异的浆果植物,而白色草莓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花青素合成减少,于是颜色就变淡了。
谣言:奥司他韦是治疗感冒、流感的“万能神药”真相:上述说法言过其实。所谓“将于2023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交规”的内容,主要为公安部制定发布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该办法已于2022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
谣言: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不能喝咖啡真相:喝咖啡后本身就可能心跳加快、血压略微升高,因为咖啡因可以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辅酶Q 10需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服用,作为保健品不建议长期大量服用。
谣言:碱性水有治疗疾病的功效真相:碱性水属于食品范畴,不能替代药物。
因此,我国的草莓总体上是安全可控的,并不是谣言所说的“最脏”水果,我们可以放心大胆的食用。
谣言:所有的智齿都需要拔掉真相:对于一些正位的智齿,如果正常萌出并且建立了咬合关系、对邻牙没有影响,或者智齿的生长没有带来疼痛和感染的风险是可以不拔除的。预防脂肪肝不能盲目节食或只吃素食,而是需要均衡、合理的膳食搭配。
谣言:不粘锅的涂层有毒真相:不粘锅使用的特氟龙涂层本身没有毒性,但在特氟龙的生产过程中,一些不良厂商会使用一种叫作PFOA(全氟辛酸铵)的加工助剂,它和甲状腺疾病、高胆固醇、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可能存在联系,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谣言:所有的洗手液都能杀菌真相:洗手液主要分为普通型和抗菌杀菌型,并不是所有的洗手液都有杀菌作用。谣言:经常掰手指会得关节炎真相:掰手指时,骨头和骨头之间没有摩擦,因此,一般情况下,掰手指对手指关节的危害性并不大,不会导致手指变粗和关节炎。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频繁掰手指可能会对手指造成损害。
谣言:食物放进冰箱就不会变质真相:冰箱里的食物虽然外表看起来还新鲜,实际上已经变质。谣言:变电站会产生电磁辐射真相:我国变电站的电能频率为50 Hz,在电磁辐射领域属于极低频率,辐射范围非常小,即变电站的电磁辐射随距离增加急剧减小。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7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7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编造疫情传言、虚构招录信息、夸大暑热影响以及为蹭热点、谋利益而歪曲事实真相、传播错误认知等方面。
很多人担心的染色剂问题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染色剂不仅会加速杨梅腐烂变质,而且成本高昂,在新鲜杨梅中使用染色剂可谓得不偿失。
对于成人来说,磨牙会造成牙齿严重磨耗,当牙齿的釉质被磨耗殆尽、牙齿神经外露时,人们就会感觉到牙齿酸痛,没法吃凉的、热的,也没法吃甜的,甚至刷牙都会很难受。
谣言:维生素D补得越多越健康真相: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不能像水溶性维生素那样快速经尿液排出,因此摄入过量有可能引起蓄积性中毒。一项研究表明,吸烟者即便是从中年时期才开始戒烟,也会让患肺癌的风险显著降低,中年前戒烟可将烟草对肺部的伤害降低90%左右。
谣言:吃完饭不能松裤腰带真相:吃完饭松一松裤腰带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一些情况下还有好处。谣言:饭后喝酸奶有助于消化真相:单靠喝酸奶促进消化是不现实的,酸奶里的消化酶主要是乳糖酶,但食物中还包含蛋白质、脂肪、多糖等,这些营养素都是乳糖酶无法消化的。
谣言:电子烟能帮助戒烟真相:目前为止,没有明确证据能够证明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如需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应当更多地考虑增加体力活动,降低腰围和体脂率的同时改善饮食内容。
谣言:开水烫餐具能消毒真相:大部分餐厅提供的热水热茶,为了避免烫伤,多在70℃-80℃,这些水倒在凉的餐具里,温度还会降至更低,另外,人们烫餐具的时间一般只有十几秒钟。当周围的低频噪声被抵消了,播放音乐的音量也就随之降低,从而对耳朵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谣言:突然戒烟有害健康真相:一般来说,戒烟带来的戒断症状对身体不会有什么伤害,各种不适的症状更像身体的一种自我调节,是努力适应没有尼古丁刺激的一种过程。有研究显示,老年斑的发病原因或与遗传、日晒等因素有关,但尚未发现与熬夜相关。
谣言:虾和水果同食会产生砒霜真相: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发现,虾蟹等海鲜中含有的砷并不多,每公斤虾中含五氧化二砷的含量不超过0.5 mg。整个过程中,只有“蒸汽加热水”和“水加热水”两种模式,核电站与供暖用户间有多道回路隔离,每个回路间只有热量的传递,没有水的交换,也就不会有任何放射性物质进入用户暖气管道。
谣言:蜂蜜内的果糖不会升血糖真相: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不利于控制血糖,虽然蜂蜜中果糖的升糖指数只有23,但蜂蜜中含有的葡萄糖升糖指数高达100。即便在实验室或临床应用上有一些突破或进展,但目前使用氢气治疗或预防疾病仍属医疗行为,应在具备正规资质的医生指导下在医院开展,不要选择非正规机构或家中自行操作。
谣言:蝴蝶和蛾子翅膀上的粉末有剧毒真相:蝴蝶和蛾子翅膀上的粉末并没有毒。谣言:“手机信号增强贴”可增强信号真相:“手机信号增强贴”不是信号天线。有商家宣称手机信号增强贴的原理是“通过拉长手机内置天线接收信号的波长来增强信号的接收范围”。
谣言:银杏叶泡水喝能降血压真相:虽然银杏叶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但作为药物使用的银杏叶主要用于治疗淤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偏瘫等症状,并不具备降血压的作用。因此,就算支架植入后马上就接受核磁共振检查,也是可行的。
谣言:给头皮去角质能治脱发真相:通过清除角质来治疗脱发的做法,并不科学。谣言:使用无线蓝牙耳机致癌真相:根据《环境研究》期刊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的结论来看,使用蓝牙耳机对人体产生的辐射要比使用手机低得多,并不会增加人体患癌的风险。谣言:脑卒中是老年人的病真相:脑卒中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