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汾源煤业 5月的静乐县还有一丝微凉,杜家村镇的一座山上,绿树成荫,山的立面上是郁郁葱葱的苜蓿,常有附近的老百姓过来采摘食用。站在这里深吸一口气,满满的负氧离子,如果不是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汾源煤业总工程师吴兵兵的提醒,很难相信,绿意葱茏的脚下其实是一座矸石山。
“虽然我们的世界是静音,但对胜利的渴望和热情不输给任何人。” ——“飞龙在天”战队 5月10日,在山西残疾人联合会的一间会议室里,6位年轻人用手语和书写与记者交流着。
“网格小倪真热忱,不分昼夜送温馨;迎来大家安康享,增进和谐万众亲……”近日,太原市万柏林区晋机西社区居民微信群中一段对网格员的赞许让人倍感暖心。太原市新一波疫情期间,各个社区涌现出一批“逆行者”,他们迅速响应,筑牢了防疫“第一道墙”。
“辖区治安形势复杂,原先的警务运行模式下民警疲于应付,社区工作无暇顾及;台账不完整、与社区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日愈凸显。警务运行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健康,企业生产关系发展大局。面对新一轮疫情,太原市公安机关为企业打通物流线,建立员工返岗通行线,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地,全力保障重点企业不停产。
草木萌生,春暖花开。孩子们本该去校园寻找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教学计划。
从暖阳高照到气温骤降,突如其来的倒春寒,给没来得及准备衣物、住在隔离酒店的“抗疫”志愿者们一个猝不及防,就像太原这场“遭遇战”,来不及准备,就投入了战斗。4月12日,太原杏花岭区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开展前夕,新建路小学九十余名教师从四面八方赶来,逆行而上,奔赴杏花岭区报到,“转岗”志愿者。
“留观人员的午餐都清点送到门外了吗?”“体温都正常吧,身体有不舒服吗?生活用品有需要吗?”“解除隔离人员的名单都核对了吗?点对点接送的村委通知到了么”……作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沿阵地,在晋源区集中医学观察点,类似这样的问话每天都要进行无数次。一批“逆行者”忠于职守,日夜奋战,用关爱营造温情,用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
出不了小区,去不了单位,不能和战友并肩作战,就地转岗投入战“疫”!太原市公安局446名民辅警积极响应号召,挺身而出,“警察蓝”变身为“志愿红”,在发放抗原检材、核酸检测登记信息、为封控家庭运送生活物资等工作中挥洒着汗水,用另一种身份为太原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双警”被封小区 夫妻战“疫”同行 4月3日疫情爆发,居住在小店区黄陵街道北营社区的袁帅与丈夫刘扬被封控在家中。
“你报到没有?” “当然报到了!你呢?” “我也是!” 最近几天,有些隔离在家的党员们微信聊天的打招呼方式从之前的“在吗”变成了如今的“报到了吗”。原来,太原市小店区龙城街道发布动员令,集结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形成了“街道吹号、党员报到”的响应机制,架起了社区党组织、党员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
物流货运,一头连着百姓的餐桌,关系民生保供,一头连着企业生产,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疫情之下,货车司机也成为了“逆行者”,承担着生产生活物资保障的重任。
太原市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成千上万名退役军人组成志愿者服务队,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汇成战“疫”洪流,守护着百姓的生命健康。病毒消杀、物资运输、卡口执勤、上门入户送抗原试纸、登记防控信息……居民小区、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
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太原公安民警日夜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哪里有群众困难事、紧迫事,他们就在哪里……危急关头,一个个藏蓝色的身影挺身而出,演绎着一场场平凡而感动的“警民鱼水情”暖心故事。
核酸采样、流调溯源、信息汇总推送、疫苗接种、环境消杀……疫情发生以来,太原市晋源区疾控人员向疫而行,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为疫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默默守护着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你好,我们是晋源区疾控中心流调人员,请您配合我们的调查……”4月10日,流调小组办公室里,接打电话的声音此起彼伏,每名工作人员都在用最简洁明晰的话语与对方沟通,力求快速掌握情况。
“请大家按地上间距标识排好队”“拿好身份证和全员核酸登记卡……” 4月7日一早,太原市新城社区全员核酸检测现场在志愿者们的引导服务下,采样流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医务人员集中精力高效采集。 全员核酸采样工作能按时顺利开展,志愿者们的功劳不小,收到全员核酸检测通知后,太原市晋源区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和社区退休党员干部群众就主动报名,通过上门入户、电话通知方式连夜将检测信息通知到位,家庭情况排查到位,登记卡片制作到位、检测物品准备到位。
“我是党员,让我上!”“我是党员,我带头”……连日来,太原市公安机关成立起37个临时党支部,防疫一线,广大党员民警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汇聚起共克时艰的红色力量。 迅速响应 滞留者当志愿者 24岁的袁正浩,2019年从部队退役后进入阳曲县公安局,成为巡警大队一名辅警。
24小时轮班,宣传省、市、区的防疫政策;挨家挨户入户走访摸排,了解村民需求;带领居民开展核酸检测,安抚村民情绪……4月3日疫情发生以来,太原市晋源区党员干部纷纷下沉防疫一线,带头成立志愿服务者团队,一系列暖心举措,让百姓们吃了颗“定心丸”。 暖心帮扶 情系困难群体 “真的是太感谢了,要不是咱们村里志愿者及时送来生活物资,我们和老父亲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4月6日上午,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村民王红霞紧紧握着志愿者的手感激地说。
在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我省多家医院发挥互联网诊疗独特优势,最大程度利用医疗资源,满足患者多元化就医需求。 方便就医、快捷购药、安心护理等一系列便民举措,不仅降低了医院一线门急诊接待压力和线下人群集中交叉感染风险,也有效缩短了患者就医等待时间,避免了往返医院奔波周折,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轻松看病。
穆志飞生前的办公桌 56天过去了,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公安局刑侦三中队二号室一张靠墙的办公桌,仍被擦拭得一尘不染,桌上的电脑、笔、订书机等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打印机里洁白的纸张静置如常,好像还在等待它们的主人060655; 辖区新近发生的几起盗窃车内财物案,研判分析已经有了眉目,几个侦办民警原本说好一起缉拿犯罪嫌疑人,但现在却少了060655; 同批入警、同为外乡人的民警祁博,再也等不到他睡在上铺的兄弟了…… 060655,是交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穆志飞的警号。今年2月3日,大年初三,正在返回单位值班途中的穆志飞突发心肌梗死。
“接上市政自来水后,熬的稀饭比以前香多了。”近日,太原市赤桥村村民成建中和妻子忙着做饭,水龙头里流出清澈甘冽的自来水。
2020年1月,已将结婚典礼安排妥当的太原市中心医院骨科的护士李新业向亲戚朋友们宣布,她的婚礼将要延期。 李新业作为一名普通的护理人员,去年12月太原市中心医院汾东院区正式开诊,她不顾交通不便,主动选择到新院区工作。
“我是一名医生,绝不能掉队,我也要成为逆行而上的一员......”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难忘的,本该在春节期间与家人欢聚一堂,与男友完成一生中最重要的约定——订婚。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的计划。
2月1日,农历初八,晚上十点半,还在公婆家的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管护师白鹭接到护士长的电话“鹭,你们明天出发去武汉,赶紧收拾东西。” 白鹭知道这一天会很快到来,但还是感觉有些突然。
“怎么又是你上班呀! “大爷,我都穿成这样了,您怎么还能认出我来?” 2月10日是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管护师王立学来到省级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定点医院——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的第6天。早晨,她一进病房,李大爷就盯着王立学问道。
讲述人:山西省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陈睿 时间:2月8日 地点:湖北天门 今天是元宵节,却没有什么节日气氛,每个中国人都众志成城,携手战“疫”,这个元宵节注定不凡。大家足不出户,每个人却心向团圆,今天上班之前,我许了个愿,愿今晚的明月可以驱散阴霾,国泰民安阖家团圆。
讲述人:山西白求恩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护师郭玉丽 时间:2月6日 地点:仙桃市中医院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茂密的森林是小鸟的家,深深的大海是小鱼的家。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让我有了两个家,一个是小家,正是大家最近呆腻了,我却不能回去的太原的家。
2020年2月5日,正月十一。虽已立春,但并州寒意仍浓。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第一时间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医院迅速组建了发热门诊,筛查发热症状患者,成为有效应对疫情的第一道关卡。
人物:山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王素娟 地点:湖北省仙桃市中医院 时间:2020年1月31日 今天是下病房的第三天,经过9道程序穿好衣服,走向隔离病房,不知道昨晚有没有新入院的病人,我和杨彦医生开始查房。 2床是一位中年男性,已住院5天,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轻微咳嗽,乏力。
1月31日,是山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石建香驰援湖北的第6天。这天晚上,她收到了丈夫的来信,内容如下。
郭焱:山西援鄂医疗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队长、仙桃组成员,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忙碌而沉重的春节!武汉新型肺炎的爆发牵动着全国医务人员的心。
1月31日,到仙桃市中医院工作的第二天。 一早,我们7:30准时乘坐班车前往医院。
年末岁尾,省城太原的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归心似箭,盼着早点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返程前,来自吕梁汾阳市阳城乡田屯村的育婴师高丽丽却有着放不下的牵挂——从2019年12月开始,她到太原乔女士家上班,照顾乔女士母子。
1月13日,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太原开幕。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500余名省人大代表,肩负全省人民的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1月13日,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太原开幕。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500余名省人大代表,肩负全省人民的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1月13日,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太原开幕。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500余名省人大代表,肩负全省人民的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1月13日,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太原开幕。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500余名省人大代表,肩负全省人民的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1月13日,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太原开幕。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500余名省人大代表,肩负全省人民的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1月13日,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太原开幕。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500余名省人大代表,肩负全省人民的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1月13日,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太原开幕。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500余名省人大代表,肩负全省人民的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去年,“减税降费”成为高频词,2020年开年之际依旧热度不减。 1月3日,山西省税务局邀请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山西省税务学会专家、涉税机构和企业界代表等各界人士召开座谈会“共话减税降费”,以实际行动不断巩固和扩大减税降费成果。
“我没有想到,我耗尽家财辛辛苦苦找了十年,跑遍大半个中国,孩子其实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注:太原距离交城约60公里)!谢谢各位好心人,谢谢各个媒体和寻子平台,谢谢社会大众的支持!”1月2日晚上,在出发去交城县某村庄解救自己被拐十年的儿子时,40岁的“山西寻子哥”刘利勤百感交集,他面向镜头鞠躬时,哭得像个受了委屈却无处诉苦的孩子。 那难以抑制的哭声里,饱含着十年来万里跋涉、四处寻子的辛酸,也流露着找到孩子的喜悦和幸福。
北方的冬日寒气逼人、草木凋敝,到处是灰黄的颜色,让人的心情有几分压抑。12月21日上午,太原火车站出站口等着一群手拿鲜花的人——当天,与亲人分别30年的女子蒋萍要回家了,她的父亲、母亲、妹妹等亲人一大早就从寿阳乘车赶来,满怀喜悦地迎接这跨越了三十年的相聚。
看着新羊圈的主体框架一天比一天高,程忠清高兴得合不拢嘴。 今年52岁的程忠清是陵川县崇文镇冶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继开幕首日众多亮点惊爆眼球后,第四届山西文博会次日依然好戏连台、观者如潮。12月6日,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展厅推出“山西新闻网主题日”活动, 通过VR&AR全景系列直播,线上线下实时互动 “打造网络宣传主阵地、构建媒体融合新平台”。
12月5日上午,第四届山西文博会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开幕。本届文博会以“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媒体深度融合、文化旅游融合、文化科技融合”为主线进行展陈,着重展示近年来全省宣传文化战线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就。
1981年,刘智强带着弟弟刘智民及10余个乡民,腰别“泥皮(抹子)”,手提瓦刀,干起了农民建筑工程队。他们进县城、下河东、闯四川,经过38年的艰苦创业,成就了如今的山西西建集团。
相信很多人都有在医院看病结算药费时,感叹过药费价格太贵的经历,恨不得让医院打个折。这不,好消息来了,从12月1日起,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的25种中选药品降价结果,在我省公立医疗机构落地实施,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9%,这让广大患者享受到药品带量采购的降价成效。
11月13日下午,首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在太原闭幕。作为全国规模最大、项目最全、标准最高的省级技能竞赛,这次大赛共设置7大类30个职业(工种),其中19个项目对接世界技能大赛。
秋风萧瑟,黄叶飘飞。2019年11月7日中午11点多,太原武宿机场,来自山西盂县的姜家瑞正站在国际、港澳台到达口,翘首以盼地迎接一位特殊的亲人:2000年,他的太爷爷姜定葵在台北去世,今天,他和父亲、爷爷等亲人要接太爷爷的骨灰回家了! 这张四世同堂的照片拍摄于1990年,中间为姜定葵 姜定葵73岁的儿子姜仲元坐在长椅上,捧着一沓信封,里面装着的都是姜定葵当年寄来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