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版话剧茶馆、英语讲解沂蒙山民俗、英语歌曲演唱……11月30日,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场别开生面的英语语言文化艺术节暨英语专业毕业生双选会如火如荼举行。 双选会共有30余家企事业单位,携200余个岗位前来学校揽才,岗位较去年增加40%。
“一份米饭、两盘菜品,实际支付12元。”每到饭点,太原市小店区竟盛社区食堂就排起了长队。
一封信、一张卡、一本书、一份礼……为加强各族青少年之间友好交流,近日,太原市晋源区实验小学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2团学校开展了“晋疆携手颂家乡 兵地心牵赞红脉”手拉手系列活动。 “哇——”伴随着晋祠水稻、剪纸、平遥牛肉、太谷饼等特产的送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2团学校四、五年级的教室中不时传来一阵阵兴奋的欢呼声。
“没想到我的小心愿这么快就实现了,现在我下楼就能和球友们切磋,太感谢你们了!”寒意渐起,太原市万柏林区滨体社区居民的健身热情却持续高涨,看到小区里新增的乒乓球桌,吴阿姨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通过收集‘民情回音壁’中居民的需求和问题时发现,较多居民反映小区内没有乒乓球桌,不能满足他们的健身需求。
眼下正是芥菜收获季节,近日,在太原市晋源区北河下村种植基地里,40余名工人一字排开,手脚麻利地拔出芥菜、刮掉毛须、切去缨子,装筐入袋,铲车拖着大袋芥菜来回穿梭,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芥菜种植技术简单易学、管护耗力不多、病虫少、周期短、见效快。
景点推介、特产展示、文艺表演……为不断提升“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文旅品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11月18日,借势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山西文化和旅游推介会在云南昆明举办。 当前,山西旅游业正逐渐回暖,此次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山西展位面积约198平方米,整体造型呈“晋”字型,以天下第一关——雁门关城墙为入口,布局层层深入,象征山西的大院文化;内区回形纹寓意大槐树回家寻根文化,以层叠的简化屋檐组成7个专题展区展示山西文化、旅游、一带一路等方面的成果。
文艺表演、文创展示、美食推介……11月13日,“惊奇柳州”文化旅游艺术周暨2023年“冬游广西 惊奇柳州”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太原举办,200余人参加活动。 当日,广西整合冬季文化旅游优质资源,重点推介了“桂北山水盛宴之旅”“八桂民俗风情之旅”“城市漫游打卡之旅”等多条冬季旅游精品线路,并面向全国游客推出景区首道门票优惠、住宿优惠、文娱消费优惠、自驾车通行费优惠等四大旅游优惠政策。
科普拼图、文艺表演、视频展播……为进一步加大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11月11日,山西省2023年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暨秋冬季候鸟“护飞行动”启动仪式在太原植物园举行,500余人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上,主办方发布了第一批山西省观鸟地图、《山西省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补偿办法》宣传视频,志愿者代表向社会公众发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倡议。
初冬时节,走进太原市蒙山景区内的一处静谧的小院,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匾赫然眼前,上面刻着“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几个大字。院内挂满各式各样喜庆的灯笼,树上挂着树枝灯,窗户上张贴着灯俗窗花,到处都洋溢着灯的元素。
健康义诊、招聘就业、果蔬销售……11月12日,太原市小店区水总社区开展了“好市来喽”惠民集市,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赶集”。 一大早,集市上就已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起葱嘞,一二三嘿,一二三嘿……”近日,太原市小店区流涧村150余亩葱田喜获丰收,和着富有节奏的号子声,一捆捆沾染着新鲜泥土的大葱被农民们合力装载上车。 流涧村有300余年的种葱历史,今年年初,村里向村民流转150余亩土地复种流涧大葱,创新探索形成“党建+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采用现代种植模式种植100亩山东千腾三号大葱,采用古法棱栽方式种植50亩流涧大葱。
宽敞明亮的文体活动室、干净温馨的助老餐厅、功能齐全的康复理疗室……近日,走进刚开业的太原市万柏林区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人或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拉着家常,或使用体育器材活动筋骨,或坐在屋前享受阳光,一派温馨闲适、其乐融融的景象。 参观其中,社区食堂、文化活动室、健康小屋、楼顶休闲花园等场所一应俱全。
聆听消防日的由来,直观认识消防器材,互动问答消防常识……秋去冬将至,防火正当时,为增强幼儿防火意识,提升自护能力,在第32个全国消防安全日到来之际,省政府机关幼儿园牵手“蓝朋友”开展了“防患未燃,安全童行”主题升旗活动。 现场,消防员通过观察动画、图片、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消防安全的重要性;采取“一问一答”的互动形式,向小朋友们讲解了火灾发生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火场逃生技能。
“社区不仅为我们建了食堂、安上了‘一键呼叫’装置,还免费为我们测量血压、血糖,作为一个独居老人,我这心里甭提多踏实了。”今年68岁的王大爷家住太原市杏花岭区晋安西街社区,提起这几年的养老生活,他满意地说道。
王吴羊汤、猪胰子、玉露香梨……近日,太原市小店区乡村e镇携当地各企业亮相2023全国农商互联暨乡村振兴产销对接大会。现场,太原市小店区特色农产品一一展示在全国各地消费者面前,吸引了诸多参会者前来围观、品尝。
一面面彩旗迎风飞扬,一条条身姿矫健的游龙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声,灵活起舞,千变万化……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传承和展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近日,“2023年小店区舞龙展演活动”在太原市汾东文体中心广场举办。 现场,来自太原市小店区9个街乡的近两百名舞龙爱好者相继亮出绝活儿。
障碍物破拆、起重救人、心肺复苏……近日,第七届山西省能源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晋城市开赛,期间,举行了矿山救护工竞赛。来自全省21支矿山救援队伍63名参赛选手同场竞技、激烈角逐,亮出了自己的真本事。
“真的太方便了,我们院里有好多八九十岁的老人,因为腿脚不便很少下楼,现在可以天天搭电梯下楼晒太阳了。”近日,太原市小店区康宁街社区老年公寓7部电梯交付业主使用,84户居民终于圆了多年的“电梯梦”。
秋风轻拂,落叶缤纷,正是走近大自然感受季节变化的好时节。近日,太原市小店区电子街社区开展了“落叶为纸·传递幸福”环保主题手工活动,带领居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走进大自然。
为展现新时代环卫工作者的精神风貌,表彰先进,10月26日,太原市小店区举行了庆祝山西省第27个环卫工人节文艺汇演暨表彰大会,城管环卫系统一线工作者欢聚于此,以精彩的文艺演出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 当日,共有480余人参加大会。
“开始销毁!”随着一声令下,一批太原警方收缴的非法枪支、管制刀具在熔解炉里化为废铁。今天上午,太原警方在太钢举行集中统一销毁非法枪爆物品活动,现场,各类非法枪支管制器具整齐排放,民警仔细进行了检查清点后装车进行销毁。
“近期降雨对谷子生长会影响吗?”“倾斜的谷子会减产吗?”“下雨会不会引发病虫害?”8月28日,山西省谷子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来到山西省谷子有机旱作轻简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试验基地,针对农户们提出的育种、栽培、农机、病虫草害等问题,专家们耐心详细地进行了解答。 进入8月,山西省包括晋中在内的多个地区连续遭遇大风强降雨天气,局地出现倒伏、田间积水等灾害,加上高湿度的田间小气候,谷瘟病发生概率增大。
“黄河的血脉,浇灌出金色的收成,山丹花映红了神舟的家园,飞天的梦啊,回到了北方的怀中……”8月26日晚,“奋进新征程,一起向未来”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综合文艺晚会在山西大剧院举办。演出节目独具山西魅力,彰显深厚的人文底蕴,讴歌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的时代精神,令人为之震撼,现场观众对晚会赞不绝口。
“欢迎家长们共同监督均衡编班,确保公平公正。”8月26日,太原市一年级新生统一进行电脑摇号分班,在太原市万柏林区中心实验小学马克思书房,50余名新生家长代表以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地单位代表等,共同见证一年级编班全过程。
协助社区进行防疫工作,对居民家中突发状况进行紧急抢修,为小区里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跑腿”服务……在太原市小店区康馨苑社区,有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应急跑腿小分队。 “高女士需要从平阳南路电子街口卡口处,拿图纸及电脑等办公用品,请接单”,“我接单”……“小分队”成立于今年4月,疫情期间,他们协助居民做核酸检测之余,开启了“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模式,化身暖心跑腿骑士,将物资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活动室里,模特队走出老年人的精气神;社区“长者之家”里,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得到精心护理;居民院里,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生活的便利……太原庙前街道水西关四社区共1700余人,总人口并不多,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占到了35%,是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为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幸福感,社区一直在探索养老新路径。
“站在宽敞的电梯中,想起过去的夏天,户外30多度高温,自己汗流浃背,拎着一个大西瓜,在楼梯间累得气喘吁吁。如今轻按按钮,同样的距离,用时不到一分钟,方便又快捷。
“果子容易裂该怎么解决?”“我家樱桃为啥不结果?”8月16日,在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太原迎泽区50名种植户开展高素质农民技能提升培训,不少种植户向科研人员提问,副研究员张生智一一解惑,赢得在场学员一致好评。 此次培训为期一周,学员们学习劲头十足,收获颇丰。
“‘暖新驿站’现在到处都有,喝水充电都很方便,像是回到了自己家一样。”在太原市晋源区金胜镇的一家“暖新驿站”,刚送完几单的快递小哥边擦汗喝水边笑着说道。
“房产证什么时候办下来?”“下水道堵了怎么办?”“路灯、电梯坏了谁来修?”“能不能在小区小广场多加几个健身器材?”……为及时收集社情民意,打通“民声”的“最后一百米”,太原市小店区龙城街道先后在龙城天悦社区和易城社区打造“红色议事厅”和“小院议事厅”,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质量。 在“议事厅”里,社区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你一问,我一答,当场为居民答疑解惑,化解矛盾。
“前几天,省城突然下起倾盆大雨,站在积水中我尽力伸手摸索,把井盖上的垃圾清理干净。”8月16日 ,山西省妇联“我奋斗·家国美”三晋巾帼先进典型故事分享接力活动拉开帷幕。
秋后一伏,发源于太原天龙山的柳跖河,自西向东流淌,汇入汾河。沿柳跖河的小牛线公路旁,饱满青翠的壶瓶枣沉甸甸地随风摇荡,敲打着晋源区南张村兴旺采摘园家庭农场的木头招牌,奏响了丰收的欢歌。
攻势凌厉,平安“加码”。这个夏季,一场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
8月15日正值暑期,太原至灵丘的8818/7次列车上满载着前来体验红色之旅的亲子游客,李先生一家三口对这趟“慢火车”赞不绝口:“这趟列车打造了一车一景一功能的独特体验,有文化墙、红色之旅简介、特需服务室等,让人耳目一新。一路上,我们给孩子科普了不少课外知识,收获满满。
“昨天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刚刚老师带领小源复习了其中一则,现在请小源复述另外一则故事,让妈妈看看是宝贝讲得好还是老师讲得好。”8月10日,结束一天工作,袁瑗与女儿思源进入直播间与老师在“云端”互动,开始每天一小时的线上学习。
“舞”出欢声笑颜、“传”出时代活力、“写”出非遗魅力……今年7月起,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太原迎泽区不少社区为群众送上丰富多元、贴心对味的“文化盛宴”,让文化惠民浸润民心。 “我们实现了出门就能看大戏的愿望,惠民政策越来越好,生活多姿多彩!”铁匠巷社区11号院居民吴女士高兴地说。
在0.3毫米厚度的蛋壳上,雕刻出十二生肖、孔子文化、花鸟鱼虫等图案,为这片小小的艺术天地注入一抹动人的色彩。来自太原海西社区63岁的蛋雕艺人岳利民,将历史文脉的延续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打造出一个“蛋壳上的世界”。
今日是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情人节“七夕”,不少新人打算在这个特殊又浪漫的日子里登记结婚,太原市晋源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大厅前,早早就排起了长龙。 现场,一对特殊的新人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祝领证新人花开并蒂、桑结连理,白头偕老、钟爱一生……”8月4日是传统七夕节,一大早,太原迎泽区政务服务中心门口预约结婚登记的新人们有序地排起了长队,大厅里滚动播放着致新人的祝福语,为这个特殊的节日增添了几分喜庆与温暖。
“观乡村之美、产业之兴,探索晋稻文化、农业旅游。”近日,博鳌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书画艺术院采风行走进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花塔村,20余位书画艺术家以文化艺术的翰墨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8月1日,近20位书画艺术家走进太原市杏花岭人民武装部庆祝“八一”建军节。艺术家们为官兵送去节日问候,传递传统文化艺术,丰富精神生活。
学习在窗外,世界即教材。为进一步开拓辖区青少年视野,接棒“双减”,丰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近日,太原柳巷街道校尉营社区组织辖区青少年前往文瀛公园,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共同领略大自然的魅力。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聆听着《人说山西好风光》优美大气的民歌旋律,来自北京的十六位摄影家于7月26日-28日走进了这首歌曲的发祥地——山西汾阳贾家庄,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拍摄创作。 在贾家庄雨夜水积的广场上、笔直舒展的腾飞大道上、灯光炫彩的游乐园中、厨香四溢的贾街小店里、田方林茂的庄稼菜地间、机隆瓶热的厂房里、温馨福满的村民庭院中……处处都留下了摄影人的足迹。
“穿过千万年的时空,虎由一种小型古食肉动物逐渐演化为我们熟悉的大型猫科动物。它们本是适应力很强的顶级掠食者,却无法应对人类先进武器的伤害和对其家园的侵占。
周末的太原市晋源区晋阳里商业区,人流涌动,熙熙攘攘,几个身穿绿马甲的孩子穿梭其中,看起来格外醒目。他们胸前挂着二维码,手上拿着登记表,和几个路人交谈着。
七月盛夏,瓜果飘香,喝一碗热腾腾的羊汤畅快淋漓,采一篮甜盈盈的葡萄口齿噙香,7月25日,太原市小店区最大的农村——刘家堡乡王吴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羊汤节暨葡萄采摘节。 羊汤又名“牺汤”,是一道“非遗”美食。
盛夏时节,走进吕梁市方山县圪洞镇庄上村李巧连家,只见小院整洁有序、生机盎然,花、树、菜园相得益彰。李巧连正忙着招呼太原科技大学暑期来村里志愿画墙画的大学生们,丈夫则在采摘园里忙前忙后,招待着前来采摘的游客,整个院子其乐融融。
“我这个园子有100亩,园内种着几十种水果,有市场上比较少见的冰香果、猪皮李,也有国外引进的美国杏李、法国西梅。”走进太原市晋源区五府营村山西特色水果采摘园,园主李新冬热情地招呼着。
沿街店铺的“伸舌头”经营、路面上堆放的垃圾、违规停放的车辆……这些城市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太原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为快递车装上摄像头,让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增加了新渠道,消除城市不文明现象有了新方式。
宽阔平整的路面,整齐划一的房舍,古色古香的凉亭,栩栩如生的壁画,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点缀其间,广场上不时有村民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自创城工作开展以来,太原市晋阳堡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村民素质提升工作,这座沉睡千年的古村落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幅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美丽宜居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过去村里都是土路,再加上冬天烧煤取暖,我们都不敢穿白褂子,因为不到一天时间领口都是灰,裤脚都是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