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腿脚就不好,以前出门溜达一圈,要做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电梯安装好后,将大大减少我们的出行压力。”近日,太原市小店区教院社区荣军医院宿舍的居民刘大娘看着正在安装的电梯,期待地说。
世界上有一种爱,温柔似水,长流不断,那便是——母爱。5月12日,正逢母亲节,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母亲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太原市小店区多个社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春末夏初,正是芍药盛放的时节。今日,以“不负‘芍’华·‘药’君共赏”为主题的太原市公园服务中心“一园一品”活动暨漪汾公园第十五届芍药文化节如期开展,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观赏。
正是太原植物园鲜花盛放季节,近日,3000多种植物齐汇馆内。在此基础上,太原植物园将植物科普馆内科普内容做社会化服务延伸,开展了“跟着植物去旅行”植物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让青少年在赏花游翠的同时,收获了独特的科普体验。
炉食人人马马、晋阳中国结、葫芦镂空雕刻……近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晋源区第四届非遗文创展览展示暨晋源区非遗文化宣传活动在太原古县城举行,吸引众多游客参观游览。 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一边演示一边现场讲解晋源传统剪纸、晋阳面塑、刻瓷等非遗文创作品,游客饶有兴致地进行沉浸式体验。
呼儿唤女上街云,农村庙会闹似春。近日,太原市黄陵社区古庙会如约而至,晋剧大戏、锣鼓舞狮、传统文艺表演、特色小吃汇聚于此,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当地居民和游客共赏非遗民俗文化、品美食、看别样烟火。
经过提档升级、重新开放的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五一”期间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研学打卡。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修建于太原古县城一段城墙里,它是一座以晋阳城历史文化为核心内容,集文物考古、收藏、展陈、保护、研究、教育、文旅功能为一体的专题类博物馆。
智能手机“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是当下不少老年人面临的问题。为提升老年人运用智能设备能力,帮助老年人融入现代信息社会,近日,太原市万柏林区葡萄苑社区开展了“智慧助老,乐享数字生活”公益活动。
补给热水、大件物品寄存、发放景区导览图、提供免费轮椅……“五一”小长假期间,太原蒙山景区迎来了数量庞大的游客群,与此同时,蒙山景区工会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充分发挥职能,让群众感受到了如家般的温暖。 每天一早,工作人员都会将驿站整理的干干净净、调试好服务设备、补齐易耗品等,开启一天的服务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五一”期间,太原市小店区南坪头社区组织老年戏曲爱好者举办了一场戏曲盛宴,为居民献上了一份文化大餐。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垃圾分类吗?”“我们生活中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近日,太原市城乡管理局组织幼儿园萌娃们参观了万柏林区垃圾分类处置中心。 伴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小朋友们参观了大件垃圾处理中心、泥水分离处置、其它垃圾压缩中转站、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充分了解了各类垃圾从收运到处理的整个过程。
欢聚汾河之畔锦绣太原,用歌声致敬奋斗的青春。5月4日上午,“致青春”——山西省庆祝五四青年节群众歌咏汇在山西大剧院西广场举行。
夜幕降临,太原市晋阳湖畔星光璀璨、灯火辉煌、如梦似幻……近日,晋阳湖大型水上实景演艺《如梦晋阳》华丽归来,演出将持续至10月上旬。 伴随灵动的音乐水幕,在恢宏的灯光映衬下,游客踏上探寻晋阳历史文化的穿越之旅,揭开一座2500余年古城的神秘面纱。
五一临近,太原植物园内各色花卉次第盛开、汇成花海,满园馥郁芬芳,在生机勃勃的青草映衬下,营造出和谐自然的春日氛围。 千年流苏四月雪,一朝花开万里香。
为了让历经千年历史沉淀的非遗文化在晋源这片文化热土上世代相传,近日,太原市种植类非遗传习中心揭牌。 太原市种植类非遗传习中心位于晋源区古唐街、晋祠公园南门一侧,集非遗展示、体验、传习等功能为一体,集中展示太原市及晋源区的国家级和省、市、区级多个非遗项目,打造晋阳特色农文旅商IP。
非遗展示、民乐展演、汉服走秀、花钿彩绘……4月26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一眼千年 晋在眼前”山西国风文化周在晋中乔家大院景区启幕,旨在“五一”黄金周到来之际,为各地游客呈上一份精彩的国风盛宴。 为了让游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感受山西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体验雄奇秀美的山水风光,启动仪式上,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覆盖全省11市、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的“五一”文旅惠民政策,并推出神话奇遇、西行漫游、寻踪晋商、古韵今风、武侠奇旅5条国风文化主题线路。
在城郊有一片自己的菜园,春播、夏耘、秋收,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伴随着明媚的春光,太原植物园近日开展了家庭菜园认领种植,让久居都市的人们有机会体验种植、耕耘和收获的乐趣。
“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么好风光……”近日,走进太原市小店区黄陵社区居民活动室,老人们的歌声不时响起,让整个空间充满欢快、愉悦的氛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暮春时节,走进太原市双塔公园,纪念太原解放75周年暨双塔公园第三届牡丹文化艺术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4月24日,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智能化育秧基地,一盘盘秧苗青翠欲滴,工人们正在技术员指导下,查看秧苗长势,调整棚内温度湿度。 王郭村育秧基地共有26个全自动智能化育秧棚,育秧品种以晋稻17号为主,每棚植播2000个穴盘的秧苗,可满足3000亩大田插秧需求。
多姿多彩的山西非遗传统艺术作品展示,载歌载舞的本土非遗小戏展演,来自全国的青年非遗传承人现场交流……6月6日,我省举办了“锦绣山西·多彩非遗”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 活动发布了全省非遗保护优秀实践案例、全省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全省第一批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名单、全省十大非遗旅游线路和金融支持非遗项目政策,举行了“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2023年度入选名单发布及授牌仪式。
“十年寒窗磨一剑,今朝出鞘试锋芒。”2023年高考将于明日启幕,今天下午,全省高考考点向考生开放,考生们纷纷来到考场前进行“踩点”。
精彩的文艺演出、有趣的互动游戏、浪漫的循环集市……近日,为期2天的“碳”索无限·绿色生活节在太原举办,来自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开启了多形式低碳主题体验之旅。 活动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设计布置多种互动游戏,让参与者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积累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技能,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西。
巧夺天工的砖雕、惟妙惟肖的皮影人偶,精美绝伦的面塑作品……在中国第十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6月3日上午,“第一届太原非遗精品展暨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展览”在太原市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体验展示中心(太原古县城文庙)隆重开幕。 展览活动在古琴演奏中拉开了序幕,开幕仪式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莲花落新说唱《龙城好声音》引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歌曲演唱《爱我太原》诉说了当地百姓对这座锦绣古城的深切热爱,各式各样的精彩演出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今年4月初,山西文旅推介活动走进了“狮城”新加坡,向当地民众展示了我省绚丽多彩的景色、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推介会后不到两个月,新加坡首批百人旅行团就带着对山西的好奇与向往,从北向南,开始“打卡”山西好风光。
说到国风,就不能不提中华传统服饰,它不仅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更承载了中国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6月3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山西国风文化月之“晋韵华裳,一眼千年”线下活动于平遥古城举办。
“妈妈,看我的画挂在这儿了!”在“六一”儿童节之际,为营造健康、高雅、和谐的氛围,太原市小店区举办了少儿书画作品展。 作品展共征集作品600余件,经过专家的认真评比,精选出300余幅进行展出。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玩偶是限量版的,快来看看吧!”近日,太原市小店街道电子街社区首届“趣味过六一,童心游园会”跳蚤市场开张,30位小掌柜入驻商圈成为招商引资最靓“名片”。 为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培养孩子们自觉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此次活动通过旧物循环利用,以钱换物的方式,将家中的闲置物品进行等价钱物交换,从而实现闲置物品的交换使用。
“这些衍纸作品非常漂亮!我提前两天就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今天通过亲手制作,加深了对博物馆及传统文化的了解,很有意义。”近日,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街道社工站、千峰北路社区联合山西博物院开展了“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博物馆进社区活动。
红色旅游景点、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类纪念馆(陈列馆)、重要机构旧址等文化资源……5月27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山西红色文旅推介大会在武乡举办。 众所周知,山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留下了大量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
城市礼物,对于城市来说,是一张文化名片,展现了一座城市的魅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游客来说,是一份浓缩了城市情谊的心意,能为旅行增添一抹乐趣和回味。5月26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最美家乡,城市礼物”文化创意产品展览在太原校尉营关帝庙开展,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悠扬的琴声,美妙的旋律,近日,“山西琴韵——古琴音乐会”在太原市图书馆报告厅举行,现场座无虚席,到场观众达400余人。 音乐会以古琴文化、古琴音乐为核心内容,共演奏曲目14支。
“叔叔,为了您和他人的身体健康,请您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第36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为营造健康、洁净的无烟环境,太原市万柏林区太白街社区联合辖区太白街小学共同开展了用糖果置换烟头的无烟日宣传活动。
免费饮水、临时休憩、紧急避雨……5月24日上午,太原市小店区平阳路街道“暖蜂小屋”正式营业。按照便利共享、集约优化的原则,“小屋”由志愿服务U站升级改造而成,成为新就业群体的打卡新地标。
初夏时节,月季进入盛花期,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为展示月季的靓丽风姿,5月24日,以“浪漫玫瑰、炫彩龙城”为主题的2023年太原市第三届月季文化节在迎泽公园开幕。
“3、2、1!”随着倒计时的结束,相机连拍快门响起……5月23日午时,山西省物理学会天文工作委员会的“天文达人”苏少杰启动对空间站凌日现象的抓拍。 当日13时14分09秒,中国空间站从太阳表面飞过,即“凌日”现象。
“本号精选自造白莲藕粉,发客不惜工本……如此粉者真伪难辨,赐顾者请君认明本号招牌,并内装门票为记,庶不致误。”近日,在太原市晋祠村民职卫东家中,两件陈旧斑驳的藕粉包装盒被翻出,盒子侧面的一段文字道出了太原市晋源区晋祠稻作区鲜为人知的贡藕历史。
汉服变装、非遗体验、文创购物……5月19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一眼千年 晋在眼前”2023山西国风文化月在大同云冈石窟昙曜广场启动。 国风文化月擦亮“三晋国风”名片,激发了山西文旅融合新活力。
初夏时节,太原市晋源区北大寺村大寺荷风苑旁,错落有致的村舍掩映在一排排绿树中,村后青翠的西山连绵起伏,村里水稻田宛如镜面。5月16日,伴随着匀速前进的智能插秧机嗡嗡作响,一株株健壮的秧苗均匀地插进稻田里,拉开了晋祠水稻插秧的序幕。
眼下正值插秧前的水稻田间管理关键时期,5月15日上午,在太原市王郭村明秀寺南400亩的水稻田里,两架无人机平稳起飞,在稻田上空来回作业,均匀地将肥料喷洒在稻田里。水稻田中间的冒泉汩汩流动,清澈的泉水里,水草摇曳,小鱼游动,为稻田增添了勃勃生机。
“楸树高花欲插天,暖风迟日共茫然”。5月11日,太原市晋祠奉圣寺内,一株唐代时期栽种的千年楸树绽放出满树粉紫色的花朵,一串串“小风铃”在风中摇曳,一团团,一簇簇,犹如华盖般夺目,可谓一处赏花胜地。
“报告经理,小区二期7号楼1单元楼内突然起火,请指示!”近日,太原市小店区南中环社区组织了一场消防应急救援演练。随着楼内警报响起,楼内冒出滚滚浓烟,随之传出居民呼救声“着火啦,着火啦!” “有人摔倒受伤啦,快来人帮忙!”物业服务中心值班人员收到火灾警报后,立即向带班领导报告,随即启动火灾事故应急预案,迅速成立现场指挥中心组织救援。
五月的季节,花香氤氲,伴随着900多名学生大合唱《中国护士之歌》,5月10日下午,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暨表彰大会”拉开帷幕。 现场,山西省第十六届护理技能大赛二等奖获奖选手陈启慧、赵书青向大家进行了操作技能展示。
进入晋祠大米的插秧季,晋祠镇周边的稻田里又再次喧闹欢腾起来,稻农忙着打垄、机械翻耕、稻田灌水……5月10日,在太原市晋阳大道通往索村一侧的稻田里,一处泉眼冒出汩汩泉水,溢满整个稻田,顺着去年还未成熟的青色禾稻绵延近100米。 70岁的王铁根就在附近居住,每天晨练都会路过稻田,去年冬天发现稻田里的水不结冰了。
“这里可真好,很多大哥哥大姐姐来教我学习,帮我检查作业,耐心讲解错题,休息时间还会给大家讲红色故事!”近日,家住太原市小店区北营社区的小朋友王佳瑞参加完社区益课堂活动后,开心地说道。 益课堂活动由太原市小店区北营社区联合山西师范大学236爱心社组织开展,是“青春筑梦爱心护,大学生实践进社区”系列文化活动的一项内容。
“之前对工伤预防都是一知半解,听了老师的讲解,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这堂课很有意义。”为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用人单位做好工伤预防工作,降低职业病发生率,今日,省人社厅在西山煤电举行了工伤预防(尘肺病预防)培训。
“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是以前经常在大街小巷响起的吆喝声,也是久居城市的人们久违的声音。近日,太原市小店区北营街道龙保社区开展了“助农惠民‘新货郎’春风走基层”农副产品进社区展销活动,为居民带来了一场热闹非凡的社区集市,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打通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
极具特色的民俗舞蹈,感人至深的红色剧目,朗朗上口的山西民歌……近日,2023年太原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美丽乡村”太原市乡村村晚大比拼活动在山西大剧院(大剧场)举行,同时以“奋进正当时 聚力谱新篇”为主题的2023年太原市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开启。 “参加乡村村晚大比拼的15个优秀节目,由十县(市、区)层层选拔,精心推荐,比赛通过现场打分、赛后评议相结合方式进行评分。
眼下,正值大葱移栽时节,走进“流涧大葱”产地——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流涧村,村民们正忙着移栽葱苗,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由于得天独厚的沙质土壤和气候条件,当地生产的大葱蹦丝、味美、味长,口感十分独特。
“欢迎您来到老年福利院试住!”5月6日上午,太原市晋源区老年福利院8位老人在家属陪伴下开始体验入住。 进入养老院一楼大厅,映入眼帘的便是整体淡雅、现代简约风格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