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慢点慢点,稳住不要急,再高一点就中啦……”近日,太原市万柏林区东风社区老年活动乐园内传来一阵阵加油声,一场别开生面的重阳节老年趣味运动会正在火热进行。 老年人趣味运动会设置了扔沙包、投飞镖、夹弹珠、钓“鱼”、套圈等多个轻松愉快的项目。
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对本职工作细致入微;她精益求精,递出一份份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她以平凡的坚守,护佑着广大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她是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劳动模范、职业病防治院临床检验科主任徐烨。 在职业病防治院,女职工是中坚力量,医院多年来在服务矿工过程中取得的良好成绩,无不浸透着女医务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而徐烨就是她们中的杰出代表。
西华门舞狮、面食表演、上党梆子“耍牙”……为拓展山西省客源市场,提升“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康养山西 夏养山西”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10月24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多彩非遗 晋在身边”山西文旅推广活动在天津市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举办。 活动中,山西通过“线下推广展演活动+线上直播”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山西文旅资源以及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党堆锦、黎侯虎、绛州澄泥砚、稷山螺钿漆器、美和居(东湖)老陈醋等悉数亮相。
送馏米、品牺汤、看表演……10月23日上午,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村九龙庙内,处处洋溢着浓情暖意,全村男女老少齐聚一堂,为村里1000余位老人送上节日的祝福,这项活动已连续举办28年。 记者了解到,古城营村因建于晋阳古城遗址之上而得名,历史悠久,民俗文化氛围浓郁,自古便有尊老尚武的传统。
跌宕起伏的剧情、原汁原味的旋律、声情并茂的演唱……10月18日上午,太原市小店区亲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热闹非凡,一场“孝亲敬老·爱在重阳”重阳节主题活动火热进行,十多个晋剧曲目轮番上演,引得叫好声连连。 现场,票友们身着艳丽的服饰,唱腔浑厚、吐字清晰;舞台下,社区老年人手里包着饺子、耳边听着晋剧,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在千年时光岁月中探寻文明密码,在巡礼国宝古建中共赏土木华章,10月20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穿越山西·晋看华夏——打卡最IN山西”推介活动亮相齐鲁师范学院,邀约齐鲁学子共赴穿越山河的旅程,领略“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 当日,“游山西”新媒体矩阵同步连线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运用数字技术创造独特视角,通过山西著名景点全息成像体感交互等技术再现山西五千年文明。
捞鱼、送菜、水质检测、直播……手机是农具,直播是农活,每天清晨,程玉姣就开启了她一天的劳作。作为一名95后新农人,她2020年结束留学生涯,从国外回到太原市晋源区三家村开启了创业之路。
精彩的《盛世鼓韵》表演铿锵有力、气势磅礴;100余人齐舞太极功夫扇,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引人入胜;精心编排的蹦床操整齐划一,动感十足……10月17日上午,太原市小店区第一届全民运动会开幕,精彩纷呈的节目逐一上演,引得现场爆发出阵阵掌声。 现场,参赛队员先后入场,他们或挥舞国旗、自信满满,或舞步优美、青春洋溢,或大步向前、充满力量,或激昂呼号、神采飞扬。
壮美山河、晋商故事、革命老区、乡间烟火……10月13日,2023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主题省(山西)文旅主题推介会在桂召开,助推山西文旅舞动神州、传扬世界。 推介会上,山西文旅重点推介了四大主题内容。
近日,走进晋源区古城营村温室大棚花卉基地,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在宽阔平整的道路两侧,一盆盆姹紫嫣红、鲜艳欲滴的各式花卉齐齐摆放在花棚内外,一辆辆快运卡车在花棚间穿梭,花农们推着小平车忙着搬货、出货,处处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这阵子刚出了4万盆,这已经是今年的第四茬了。
秋天正值各类水果、蔬菜上市的旺季,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为保证全市菜篮子、果园子,着力统筹辖区农特产品,带动周边农产深加工、农家乐、休闲观光等特色乡村项目发展。 阳光明媚,秋风清爽。
舞蹈、武术、篮球操、戏曲……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晚会在太原市小店区西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上演,居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轮番登场,现场热闹非凡。 “过去我们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很单调,大家只能打打牌、下下棋,现在好了,闲暇功夫,票友们齐聚文体活动室,大家唱戏弹奏,谈天说地,日子真是越过越甜啦!”太原市小店区西蒲村村民张文有结束表演后这样说到。
优美的舞蹈、动人的旋律、典雅的走秀……近日,2023年晋源区群众文化系列活动颁奖仪式在稻田公园稻田剧场举行。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舞台上灯光璀璨,演员们身着华服投入表演中,观众席上不时发出阵阵掌声。
又到一年秋收时。近日,太原市小店区恒大社区康苑雅居的睦邻菜园里,居民们将种植的第一波秋菜采摘装袋,送给小区里的2户困难党员,让他们共享“家园幸福滋味”。
鼓声如雷、钹音清脆、锣鸣镗镗……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9月26日,太原市晋源区2023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鼓韵奏华章 鼓舞新晋源”锣鼓大赛举办。 此次比赛集合了6支代表队同台竞技。
人间最美是金秋,最美秋色是丰收。今日,太原市晋祠镇2023“庆丰收 促和美”农民丰收节举行,200余亩稻田一片金黄。
“一堆圣火”西侯度、“半个蚕茧”西阴考古、“一池白雪”河东盐池、“一位圣人”关公、“一处古建”广仁王庙、“一壁青绿”永乐宫……9月25日,运城文旅首次走进武汉大学,以“国宝第一市 天下好运城”为主题,展开一场创意新颖、内容丰富的市校合作暨文旅推介活动。 现场,运城文旅发出运城旅游年票、鹳雀楼旅游卡、运城旅游“航空卡”3个大礼包,并发布6条各具特色的运城秋冬季旅游线路和“运城超级城市旅游名片”,诚邀武汉居民和武汉大学师生欣赏运城国宝之美,游览运城天然之美,体验运城人文之美。
梨园芳菲满堂,盛世长歌不绝。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戏曲票友艺术交流,近日,2023年群众文化艺术节——“梨园歌盛世”戏曲票友大赛在太原植物园举办,12名选手现场比拼,精彩非凡。
为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9月21日,在中秋、国庆两节到来之际,太原市万柏林区康乐苑社区举办了“喜迎国庆·浓情中秋”全民健身活动。 活动在全体表演人员整齐划一的气功八段锦中拉开帷幕。
左权民歌、小花戏、形意拳、雁北耍孩儿……9月17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援疆前方指挥部共同主办的2023年“锦绣山西 大美新疆”山西非遗精品丝路行暨援疆非遗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昌吉回民小吃街拉开帷幕。 当日12时,昌吉回民小吃街里人来人往,一曲高亢激越的《八音会曲牌联奏》一奏响,就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围观。
城市清洁工、厨师、服务员……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68岁。他们是此次大赛的主角,他们歌声嘹亮而富有激情,民族、美声、通俗、原生态等唱法应有尽有。
“太原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据气象部门预报,将面临长时间的强降雨,面对严峻情况,基地立即启动应急响应。”7月15日,由太原市城乡管理局主办的“太原市循环经济环卫产业示范基地综合应急演练”在清徐县柳杜乡拉开帷幕。
繁盛的桃林果实累累,迎来了采摘季;曾经的垃圾场已变身为绿油油的菜园;昔日的土窑翻修成知青窑洞,正在打造融吃住为一体的知青文化体验点;驴场里憨萌的小毛驴欢实地奔跑,村民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眼下,太原郝庄镇东祁家山村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过去废弃的老窑洞 看着眼前的繁荣景象,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暮气沉沉的“空心村”。
蓝天下,田地里,山西省沁县沁州黄镇处处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村民刘二柱正在自己的谷子地里锄草,看见入田调查的气象工作人员,赶紧跑了过去,高兴地说:“春天的时候,我听从你们的建议抓紧播种,看,这谷子长得多好!” 沁县位于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山区,当地出产的一种小米被称为“沁州黄”,以皇家贡米久负盛名,被当地百姓称为“金珠子”。
“欢迎大家来到助农惠农直播间,大家常说‘清徐的葡萄姚村的桃’,今天要分享的是我们姚村镇的蟠桃……”近日,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驻村青年干部张腾几乎每天都坐在果园里,为村里的蟠桃做带货直播。 进入6月,姚村镇洞儿沟村、黄楼村等地的鲜桃大量上市。
以美丽乡村为主线,以千年古塔为背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7月9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2年全省群众文化活动乡村村晚大比拼在应县木塔景区火热开赛,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观众沉浸在精彩的演出中,享受了一场视觉、听觉的饕餮盛宴。
坐窑洞土炕、尝鲜香红杏、吃特色小吃、品山泉花茶、赏湖光山色、观云卷云舒……今日,太原市晋源区要子庄村“诗意夏日,杏好有你”红杏采摘节启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游玩。 杏子压枝黄半熟,正值盛夏时节,800多亩的观光采摘园里,连串生长的红杏压弯了枝桠,微风徐徐吹过,空气泛起一阵香甜,让人垂涎欲滴。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周末去迎泽公园体验各种游乐设施。没想到,现在公园里重新打造了儿童活动区域,今天第一次带孩子来,看他开心的样子,勾起了我很多回忆……”6月25日,太原市迎泽公园儿童活动区迎来开放后第一个周末,看着孩子玩儿得不亦乐乎,市民赵女士感叹“这里真是一个‘遛娃圣地’。
奶牛是否存在消化问题?最近是不是有奶牛临产?哪头奶牛到了最佳受精时间……在太原市晋源区古寨村的奶牛养殖基地,30岁刚出头的小伙连勇端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的数据,观察着每头奶牛的状况。近年来,他通过技术革新以及延伸产业链条,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年销售额达到了500余万元。
在老百姓心中,幸福其实很简单,大事小情有商有量、邻里和谐互帮互助……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公园路社区,有这样一个温暖的角落,居民们叫它“邻里驿站”。这里虽然面积不大,却集党建、治理、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居民走进去,能“一站式”办妥很多事。
6月21日7时50分,山西省太原火车站,开往吕梁市兴县蔡家崖的4621次列车再次准时开出。这趟冠名为“蔡家崖号”的列车开行四年来,将沿线娄烦、岚县、临县、兴县四个曾经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链入全国铁路客运网,累计运送旅客约380万人次,极大方便了沿线百姓出行,悄然改变着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
汉代是一个蓬勃向上的时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体制完备的封国制度如何呈现?汉代王侯贵族的生活到底有多奢华?楚汉雄兵的到底有多威武?汉代特有的玉葬制度如何演进和发展?6月21日,由山西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汉楚王——徐州汉代楚国文物精品展”启幕,揭开大汉王朝的神秘面纱。展期至10月10日结束。
走错考场、忘带证件、睡过头……6月20日,2022年太原市中考如约而至,赶考途中不少考生成了“马大哈”,意外状况接踵而至。为此,太原公安迅速开启了护航模式,警车飞驰、警灯闪烁,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只为护航梦想。
帮助老人化解家庭矛盾,陪伴老人聊天购物做家务,关爱残障儿童自信面对未来……近日,太原市晋源社区汇聚网格力量,开启了由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的“菜单式”服务,打通社区治理“微循环”。 “我们是一个城乡混合社区,常住居民人口1670人,居民成分复杂,85%以上为外来打工人员,60周岁以上老人669人,人口老龄化严重,党群联系不密切。
为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太原市迎泽区起凤街小学打造了“起凤小厨”小课堂,将劳动课安排进各年级各班的课程表。近日,该校六年级同学怀着好奇心,在饭店厨师的带领下,开始第一次劳动课体验。
年年都有“小迷糊”,今年照样不例外。没带核酸检测承诺书、忘拿体检表,送考车爆胎、路遇堵车、走错考点……高考首日,学生赴考途中各种突发状况接踵而至。
十年磨砺,今朝亮剑。6月7日高考首日,山西近30万考生奔赴考场,迎接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场检阅。
“书本、衣被,都辛苦帮我打包寄回吧,谢谢了。”6月6日,在太原理工大学宿舍,远在山东的毕业生小陈因疫情无法返校,通过视频连线与宿舍管理人员确认需要打包的物品,随后学校集中运往快递网点进行邮寄,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大夫,我有30年的烟龄,烟瘾很大,还可以戒除吗?”“我平日里抽烟太多,担心影响健康,该怎样戒烟?”5月31日,正值第35个世界无烟日,太原市人民医院晋源院区“中医特色戒烟门诊”正式开诊,不少吸烟者前来咨询如何戒烟。这是太原市综合性医院开办的首家“中医特色戒烟门诊”。
“自从有了社区食堂,我们每天不再为吃什么而发愁。”“饭菜很实惠,有荤有素,干净卫生还营养,服务人员也很热情。
“正逢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带着家人来迎泽公园游玩,正巧赶上月季文化节,园内处处繁花似锦,花香沁人心脾,心情瞬间爽朗了许多。”今日上午,以“缤纷月季,共绽芳华”为主题的太原市第二届月季文化节开幕,徜徉花海中,市民赵女士不禁感叹道。
小满前后,种瓜点豆,晋祠水稻也迎来一年一度的插秧季。5月23日,太原市晋源区稻田公园内一派忙碌场景,一垄垄肥沃的水田中,工人们穿着及膝的雨靴,推着插秧机泥泞前行,身后留下郁郁葱葱的秧苗迎风轻摆。
“请大家把身份证提前准备好,保持2米距离……”为有效提升核酸采样能力,太原设两千余个免费核酸采样点,满足市民需求。5月11日,在太原迎泽区桥东街道建铁社区新增设的两处便民核酸采样点,市民们佩戴好口罩,正在有序进行核酸检测。
翻耕、平整土地、播种……连日来,山西省宁武县迭台寺乡的田间地头,一幅幅春耕备耕的田间农忙美景图正在徐徐展开。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院驻村工作队与群众一道忙生产、谋发展,以苦干实干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缤纷五月,鲜花盛放。在山西康培现代农业科技园育苗棚内,一个个育苗穴盘整齐摆放在苗床上,各类种苗长势喜人、绿意盎然,自动化灌溉系统匀速移动,20多个喷头均匀地将水喷洒到种苗上。
随着太原各城区的逐步解封,今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也伴随着一股清风复苏了起来,恢复了往日的“烟火气”。 这个假期,“露营”成为了市民们的出行热潮。
压制瓦楞、上胶、分纸压线……近日,走进太原市晋源区一家纸制品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声隆隆,一条自动化高速瓦楞纸生产线正在飞速运转。车间门口,4辆大型货车整齐停放,工人正忙碌着将一摞摞整齐打包的瓦楞纸板装车发货。
4月27日,太原市万柏林区迎来了第五次全员核酸检测。在长风西街街道地矿社区,有一支“橙色”队伍活跃在防疫一线,配合着工作人员进行秩序维持、现场消杀、标本转运、清理医疗垃圾等服务。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眼下正是庄稼播种的最佳时节,太原市晋源区各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正抢抓农时做好播种育秧和农田翻耕等春耕备耕工作。
“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是XX酒店吗,明天晚餐订餐数量有变动……”4月17日晚上10时,太原小店区平阳路街道二零七所社区的工作人员范志妍仍在协调工作,作为基层战线上的一名70后“老兵”,她发挥了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引领作用,除了负责日常工作,还积极应对临时性、突发性任务,疫情来袭半个月来,居民亲切地称她“总管家”。 4月11日晚上10时40分,范志妍接到小区居民武先生的求助:“我一直在省人民医院定期透析,现由于交通管控,无法前往医院治疗……”范志妍立即将情况进行上报,经协调,次日一早,120救护车前来小区,将武先生送至定点医院汾东院区进行治疗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