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山西省在上海启动“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系列活动。通过专场宣介会、人才引进双选会、青年博士暨博士后引进恳谈会、“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启动“青年博士太原行”等“多引擎”活动,让大家了解山西的同时释放转型发展中的山西求贤若渴、广纳英才的强烈信号,展示山西的爱才之心、引才之切、用才之诚。
2024年中国航天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题为“极目楚天,共襄星汉”,意在勉励广大航天人继承和发扬航天精神,不断刷新太空探索的中国高度,激发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对山西来讲,虽然处在内陆地区,但与国家航天联系很密切,我们要发挥优势,做好第九个中国航天日的宣传,点燃广大三晋青少年的航天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曾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山西省卫生健康系统以“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为重点,系统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档升级,“中医药强省”建设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善,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来源:4月21日《山西日报》) 人民健康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健康是最重要的“1”。
在财政部、人社部近期组织开展的2024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全国评选中,太原市成功入选2024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城市。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将发表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
4月19日,山西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听取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就做好当前经济工作作出重点部署,要坚持稳中求进,着力稳定煤炭等传统优势产业,保持农业增长势头,推动服务业挖潜增效,做好产销衔接和精准帮扶,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巩固进出口增长态势,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近期,党中央在全党部署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出要“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相对于外在监督来说,纪律建设是治本之策,全体党员要认真把握“三对关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把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到历史性、全局性的高度。 把珍贵遗产留下来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螺旋桨轰鸣、起飞、悬停……H125、直-8、米-171、Bell-412四架直升机在太原尧城机场上空梯队飞行,分别进行空中侦察飞行技能、直升机吊桶洒水、吨级灭火弹投放、吊篮救援等应急救援科目训练。4月12日,记者走进山西省航空护林站,现场感受了我省航空护林暨航空应急救援的超强战斗力。
汾河灌区作为山西省最大的自流灌区,承担着太原、晋中、吕梁3市7县(市)共49个乡(镇)443个村庄103.97万亩的农田灌溉任务。截至4月12日,汾河灌区今年春浇工作已累计引水45天,引水量6865万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44.87万亩。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印发《2024年乡村旅游发展“六提六创”行动方案》,提出要围绕产品、文化、服务、管理、景观、宣传实施“六提六创”行动,培育引导新业态、新模式,走出“文旅+”新路径,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4月17日,人社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
教育部近日发文,提醒广大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期务必提高防范意识,避免落入“付费内推”“实习生套娃”“虚假招聘”“非法传销”等招聘陷阱,实现尽早顺利就业。针对求职风险和陷阱,进一步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相应的讲座或培训,切实增强学生防范和维权意识。
“这下好了,小区有了篮球场,也多了一块平整的空地,不仅居民健身更方便,还可以在这里举办小型运动会。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着力建设“书香山西”,必将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又到世界读书日,三晋无处不书香。依湖而建的“全国最美书店”太原新华书店文瀛城市书房、闹中取静的新华南宫书店“职工书屋”、太原古县城晋阳书院……近年来,我省各城市“小而精”“高颜值”的社区书店、景区书店、城市书房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城市品质涵养地、全民阅读打卡地、美好生活目的地。
公众号、阅读App等虚拟载体与图书馆、书店、城市书房等实体设施相补充,个人阅读与家庭、社区、读书会等群体阅读相交融,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书香充盈三晋大地,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读书引领风气,学风先导世风。图书馆、出版社、书店等单位将继续举办读书分享会、作家进校园等活动,把好书送到青少年身边,用浓厚阅读氛围感染青少年。在学校教育之外,家长应尊重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允许青少年读一些家长认为无用但在孩子们中很流行的书。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所言:“旅游是为了获得愉悦的感受,文明可以给游客提供良好的参观和游乐氛围,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如文明引导存在短板和盲区,一些景区硬件不达标、管理不精细、服务不到位易引发游客不文明行为,个别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中国游客整体形象等。
3月1日起,我省籍退役士兵陆续返乡。为营造“参军光荣、退役荣光”的良好氛围,连日来,我省各地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积极谋划、精心部署,暖心迎接2024年度春季退役军人光荣返乡,让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不断增强。
3月12日,记者从2023年度“山西精品”新闻发布会获悉,通过企业申报、现场核查、标准制定、第三方认证,来自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大同市巴什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9家企业的39个产品(服务)成为第二批“山西精品”。(来源:3月16日《山西日报》) 打造“山西精品”,是省政府明确要求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不久前,由太原市文化馆(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创办的太原方言博物馆正式在太原古县城里落户。在这里,你不仅仅可以听到太原方言,还能“看”到太原方言,甚至还能与这种语言体系来一场趣味横生的互动。
随着天气渐暖,城市的街心公园、人行便道、小区广场,越来越多的养犬市民携带爱犬散步遛弯儿,尽享春日暖阳。深圳等城市着力提高对犬只的智慧化管理水平,推出“码”上办证,建立统一的线上养犬管理服务平台,并推行犬只芯片植入,以科技手段帮助市民找回丢失犬只,减少流浪犬数量。
“收官”不等于“收场”,“收官”不等于“收心”,“收官”更不等于“收摊”,主题教育虽然告一段落,但主题教育的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却要持之以恒。主题教育中有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对于这些好的成果,我们要持续巩固并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推动主题教育向深处发力、向实处着手,使之释放出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全国人大代表、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候机楼管理部党总支委员、副经理马通贵针对山西低空经济如何发展,提出了他的建议——积极发展山西低空经济加快通航示范省。
3月1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深入解读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好2024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内容,并就稳粮保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加强耕地保护、农田水利设施补短板、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等要点回答记者提问。(来源:《山西日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在中阳县,紧抓木耳产业发展的综合优势,发展高附加值的黑木耳精深加工,形成木耳醋、木耳酱、木耳多糖等独具特色的系列产品,带动菌棒厂、采摘园、销售等上下游产业实现产值5亿元。
下一步,阳泉市矿区将以“发展等不得、改革慢不得、恒心丢不得、担当少不得”的态度和作风,构建现代化服务业发展新体系,更好地拉动经济增长、改善消费环境、创造更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全面打响“矿区服务”品牌,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矿区实践新征程。
无论是传统煤炭行业的“逆袭”,还是氢能产业的“弯道超车”,背后的向“新”力不容忽视。从这个层面来看,新质生产力正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力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为重要产业载体,具有新的时代特质与丰富内涵的生产力。
全国两会期间,在晋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晋全国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尽责,共商国是、参政议政。中外媒体聚焦山西代表委员,密集报道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亮点举措和显著成效,多视角、全媒体讲述山西故事、传播山西声音,赢得广大网民积极转发跟帖点赞。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谈到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全国两会期间高调跃入全国人民视线,成为关注焦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对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有清醒认识,对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有清醒认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3月9日—10日,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考古文博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3年度山西考古项目汇报会”及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晚报社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在太原举行。现场,21个考古入围项目由相关负责人逐一进行汇报,最终经过评审,晋城沁水八里坪新石器时代遗址、临汾霍州陈村金元明时期瓷窑址等六个考古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
今天是第42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是“激发消费活力”,其涵义是,各级消协组织要有力有效地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优化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乐享高品质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回收渠道,聚焦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汽车、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领域,全面摸排设备更新需求,大力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深入挖掘消费品以旧换新潜力。
3月12日,以“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山西”为主题的“3·12”植树节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太原市南宫广场举行。(来源:3月13日《山西日报》) 3月12日是我国第46个植树节,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植树活动,这是人们与大自然相融相亲的一种方式,也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建生态文明的共同行动。
3月5日,太原南站,随着最后一趟列车平稳驶入终点站,为期40天的2024年春运圆满收官。3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今年春运,全省累计发送旅客1460.61万人次,同比增长49.16%,这一数据创下了历史新高。
3月11日,晋阳湖上演了一场璀璨夺目的音乐焰火盛宴,不仅点燃了市民心中的热情,更是让人们感受到了太原公交人贴心周到的“温馨回家”服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来源:3月13日《太原晚报》)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和文旅融合政策的不断推进,传统民俗节、大型赛事和演出活动等节庆活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文旅产业的新名片,在拉动城市消费经济的同时,也对城市文旅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干部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当好人民群众“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在基层淬炼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在乡风文明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