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襄汾县新城镇新庄村中药材种植户正用小型远志吸籽机采收远志种籽。近年来,该县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中药材实现规模化、科学化种植,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6月13日,原平市吉祥街道东营村,飞手操作植保无人机对水稻秧苗和莲藕喷药施肥。“三夏”时节,原平市加大农作物管护力度,调配植保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组织农技人员指导农户高效施肥、精准喷药,实现水稻科学管护,为粮食稳产高产筑牢基础。
本报讯 (记者郭健 张志远)滹沱河水波光闪,五台山下健儿雄。6月15日,2025年环五台山超级越野赛在繁峙县伯强村举行。
本报讯(记者 丰慧 张一波 陈萍)怀仁市云东街道管庄村,凭借在精神文明建设道路上的努力探索与辛勤耕耘,被认定命名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这一殊荣,既是对管庄村多年来不懈努力的肯定,更是村庄迈向新征程的“灯塔”,照亮了管庄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奋进之路,也为村庄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本报讯 今年以来,怀仁市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探索创新,优化工作方法,持续强化不动产登记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听民意、办实事”项目落地落实,推动全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实现提档增速,跑出了便民利企的“新速度”,赢得广大市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在怀仁市云东花园服务中心,前来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的群众络绎不绝。
6月15日,平城区新旺街道柳港园东院社区联合国天物业开展消防宣传电影展映活动。活动现场通过播放消防主题电影,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向居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为筑牢社区消防安全防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报讯 (记者 锦秀) 昨日,记者从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获悉,自2025“创赢大同”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以来,历经近两个月的火热招募,赛事吸引力持续攀升。截至目前,3大主体赛道吸引了各县区83家企业踊跃报名,创意赛道更是迎来高校学子“创意风暴”,349个项目将角逐初赛,而省外北京赛区重点吸纳大同籍创业者项目及有意落地大同的优质项目,更是广纳八方智慧,多元赛道共同展现出大同创新创业的蓬勃生机。
近日,受上游山陕区间降雨影响,黄河晋陕峡谷两岸多条支流出现不同程度的涨水,裹挟着泥沙的河水汇入黄河,使得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县交界的壶口瀑布水量增大,出现浊浪翻滚的壮美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报晋城6月16日讯(记者崔振海)近日,晋城市政府办印发《晋城市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2025年行动计划》,从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三大板块部署了36项重点任务,以期推动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品质化、融合化方向迈进。 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该市将在物流体系建设、金融创新领域、科技服务板块、信息服务、高端商务服务领域实施六大提升工程。
本报太原6月16日讯(记者栗美霞)日前,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的评定结果,乡宁县云丘山景区脱颖而出,成为我省唯一入选单位。这一殊荣是对云丘山景区多年来坚持文明旅游、加强硬件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的工作肯定,更是对其将深厚文化底蕴转化为独特旅游体验的能力认可。
本报阳泉6月16日讯(记者郭强)日前,2025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阳泉西上庄煤矿110千伏变电站一次送电成功,标志着西上庄煤矿供电系统基本建成,将为煤矿及选煤厂项目后续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据了解,西上庄煤矿110千伏变电站是西上庄煤矿供电系统的核心枢纽,由110千伏主站变配电室和35千伏局扇变配电室组成。
本报运城讯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闻喜县薛店镇因地制宜,实施党员积分管理,将党员的日常表现进行量化考核,以积分“小杠杆”撬动基层治理“大能量”。 该镇结合实际,制定了详细且具有针对性的党员积分管理实施细则。
夏日,行走在塞上大地朔州,只见国省道绿意盎然,乡间道路整洁如新,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幅静谧优美的乡村画卷在青山脚下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朔州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一场覆盖全域的垃圾集中整治攻坚战全面打响。
本报长治6月16日讯(记者冯毅松)近日,长治市委办公室(市档案局)联合多家单位,在该市体育公园开展以“请听档案说”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各参与单位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悬挂横幅、陈列展板、发放资料等方式,向市民普及档案知识,展示全市档案助力全面深化改革、档案文献遗产活化利用、档案为民服务等成效,让市民深切感受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及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
“山河+”机器人记者上台表演。“山河+”机器人记者进入采访状态。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郭斌 通讯员 马静波 宋佳烨)近日,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忘忧母亲花工坊开班仪式举行。首批参加工坊的20多位乡村妇女,通过能工巧手编织出一朵朵形态各异的黄花工艺品。
近日,兴县喜报频传,在国家级盛会上荣膺“美丽中国·红色文化旅游名县”与“文旅融合榜样城市”两项桂冠,为其高质量发展画卷再添浓墨重彩!作为“晋绥首府”“小延安”,这片红色热土深植着蔡家崖、黑茶山等革命基因,是传承精神的圣地。同时,兴县坐拥黄河生态画廊,是国家杂粮优产区,生态与民俗交织成绚烂画卷。
岳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禾清源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在晾晒连翘叶。
6月16日,在垣曲县英言镇关庙村食用菌基地,村民正在采摘黑木耳。该村种植黑木耳10余年,今年全村共种植菌袋木耳50余万袋,通过田间直播将木耳销往北京、云南等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本报讯(记者王荔)日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阳泉南杨家庄元代纪年壁画墓的重要考古发掘成果。这座墓葬明确题记显示建造于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系当地贾氏家族合葬墓,共出土19件(套)随葬品,为研究元代历史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近年来,怀仁市紧扣“兴林富民、增进福祉”的工作思路,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立足本市实际,积极探索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的有效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 怀仁市一直以来以育苗和四旁植树作为林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眼下,正值芍药花盛开的时节,在朔城区北旺庄街道办事处东富院村,近百亩芍药花竞相绽放,为城郊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景。 孙权 符烨邦 叶兴茂 摄。
图为全市青少年啦啦操比赛现场。 记者戎禹仁摄 6月15日,伴随着动感的音乐节奏,大同市青少年啦啦操比赛在大同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火热启幕。
6月13日,“汾酒故乡·英雄吕梁”主题文旅推介会在河南郑州花园路万达坊盛大启幕。此次活动以“一河连一家”的晋豫深厚情谊为纽带,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通过沉浸式体验、多元文旅推介、趣味互动等丰富形式,全方位展示吕梁独特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新貌,吸引了众多郑州市民、游客及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赏吕梁魅力。
6月15日,“汾酒故乡·英雄吕梁”主题文旅推介会走进“泉城”济南经四路万达广场,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通过文旅推介、非遗展演、互动体验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了吕梁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吸引了众多济南市民、游客及媒体参与。 沉浸式体验,展现吕梁文旅魅力 推介会在暖场环节中拉开帷幕,现场循环播放的吕梁文旅宣传片带领观众领略了吕梁的壮美山河与人文底蕴。
大同市云州区火山脚下,农民正在采摘黄花。本报记者翁剑摄 今年,大同市云州区立足实际、创新机制,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市场驱动等多维发力,推动黄花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将“小黄花”打造成富民强区的“大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本报晋中6月15日讯(记者郝光明)日前,记者从晋中市商务局获悉,截至5月底,晋中市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已在该市消费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5月25日,该市已累计补贴资金2.07亿元,拉动消费12.28亿元,兑付进度以75.91%的完成率居全省首位,尤其是汽车兑付金额由0.41亿元跃升至0.62亿元。
本报晋城6月15日讯(记者崔振海)近日,由晋城市侨联、高平市侨联主办,晋城市各海外学子家长群协办的“寻迹炎帝圣土·艺览高平风华”侨眷文化寻根行活动在高平市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近40位侨眷代表热情参与。 本次活动以中华文明始祖炎帝文化为根脉,以高平特色非遗技艺为纽带,精心策划了一条内涵丰富的文化体验路线。
本报长治6月15日讯(记者冯毅松)日前,长治市人社局会同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暨长治市2025年职业技能提升工作方案》,通过拓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 根据方案,“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全年计划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以上,新增技能人才1.2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0.35万人。
本报运城6月15日讯(记者杨永生)近日,临猗县“临猗很美”主题宣讲活动在该县各乡镇与县直单位展开。20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宣讲员化身“家乡代言人”,用饱含温情的讲述唤醒乡土情怀。
本报吕梁6月15日讯(记者李全明)近日,吕梁经开区首批交付的30辆49吨氢能重卡成功试跑。 此次试跑的30辆氢能重卡,主要承担从吕梁柳林县、临县、方山县等地的煤矿及洗煤厂装载焦煤和精煤,运至孝义、清徐的运输任务。
本报临汾6月15日讯(记者康煜 张文华)记者6月14日从临汾市有关部门获悉,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了新一批10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是我省唯一入选项目。这标志着陶寺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迈向了新的阶段。
今年以来,绛县人社局聚焦就业岗位挖潜扩容工作,创新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全力构建产、训、评一体化技能生态链,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深度协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支撑。 打造全流程技能人才培育闭环。
仲夏时节,大同灵丘的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文旅景区里,处处活跃着各类人才的身影: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扎根乡村,让有机农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返乡青年李志林打造沿河民宿群,累计带动260多名村民务工;“土专家”张金富向养殖户传授青背山羊智能化养殖设备的使用方法…… 近年来,灵丘县紧扣“人才强县”战略,以“大数据+新能源”“特优农业+乡村旅游”为抓手,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人才支点,搭建平台,引育用并举,构建起“引才聚智—育才赋能—用才兴业”全链条生态,让人才“活水”奔涌乡村,蹚出一条产才融合促就业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 以“三乡”为基 让人才“聚得来” 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行进在灵丘车河“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的田间地头。
6月的晋北,高温炙烤着大地。位于应县的山西省基础测绘数据更新生产项目测区内,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院第一测绘院第二测绘中心的刘清和同事正利用RTK仪器在野外进行实时测量。
6月12日,“‘就’在今日‘职’引你我 2025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在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现场汇聚了幼儿园、体育培训机构、商贸公司、教育公司等101家优质单位,提供了802个就业岗位,吸引1900多名毕业生参与,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00余人。
新荣区大窑山风电厂局部图。大同高压线输电网。
本报讯(记者张毅)6月6日,历经831个日夜奋战,雄忻高铁东冶隧道顺利贯通,这是雄忻高铁贯通的首座长度超4000米的隧道。 雄忻高铁正线全长约342公里,其中山西省境内约122公里。
初夏时节,漫步于昔阳县三都乡三都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红瓦白墙的二层小楼错落有致,平坦如砥的街面干净整洁。村道旁绿植挺拔,街心公园里百花竞放。
6月15日,2025中国田径大众达标健身步道系列赛暨临汾市全民健身10000米挑战赛(夏季赛)在汾河文化生态景区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名参赛选手同场竞技,感受运动健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