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然见晋中 欢乐过大年”2025年中国社火之乡晋中社火汇演活动现场。记者 杨洋 摄 萌娃盛装演出 记者 白桾煜 摄 锣鼓震天、舞龙翻飞,秧歌欢腾、旱船摇曳…… 这是黄土地上的史诗,这是晋中儿女的血脉传承,2025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市城区文华街,一场汇聚千年民俗精粹的社火盛宴如约而至。
本报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2月13日(农历正月十六),“娘子关跑马排春节习俗”中最具观赏性的“跑马排”活动在我市平定县娘子关镇下董寨村拉开帷幕,吸引上千名市民、游客现场观看。
月圆人圆事事圆,福满禄满喜乐满。新春的喜庆尚未消散,元宵节的欢乐已扑面而来。
列车员正在为乘客提供服务。 本报记者姚凡摄 “我们再也不用看天气出门了。
本报晋中2月13日讯(记者栗美霞)随着螺旋桨轰鸣声响起,直升机缓缓离地向空中驶去,从空中望去,乔家大院的全貌尽在眼前——独特的双喜字结构布局、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百年晋商大院的独特魅力在此刻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日前,乔家大院文化园区低空+旅游项目正式启动。
“出鱼喽!”随着一声吆喝,一条条肥美的鲈鱼在池中翻腾跳跃,激起阵阵浪花。 近日,记者在陵川县附城镇附城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看到,工人们正在撒网、捕捞、分拣、称重、装车,一筐筐鲈鱼被整齐码放在运输车上,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市场。
本报朔州2月13日讯(记者刘成根)近日,记者从朔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2025年朔州市将以抓好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统筹协调推进特色产业、巩固衔接、乡村建设、农村改革和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据了解,该市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全面打造农牧融合发展强市,为中国式现代化朔州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在大同市华建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线上作业。本报记者翁剑摄 “我是学工程管理的,希望通过这次招聘会找到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为建设大同出一份力。
2月11日,平顺县举办2025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招聘会。 此次招聘会共有来自省内外的8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涉及产业链供应、快递等多个行业,覆盖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残疾人等求职者,可满足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学历层次求职者的需求。
最美之景,深藏于基层的每一寸土地;至深感悟,源自基层的每一次触动。 随着2025乙巳蛇年春节到来,我再次踏上“新春走基层”的征程,穿梭在热气腾腾的烟火中,辗转于乡野巷陌的温情里,记录着一幅幅坚守岗位、产业蓬勃、人民幸福的美好画面,感受着基层发展的强劲脉搏、不断突破的进取力量以及日益提升的幸福质感。
除夕夜,农家留守老人终于等来团圆时刻;春节假期,在城市一角,环卫工人仍然坚守岗位;热门景区,满是游人的欢笑……今年春节,我第一次参加到“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中来,这些所见所闻都成为新闻素材之源。 正月里的长治市,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春节,不仅是中华大地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2025年春节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个春节。
本报讯 近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问题,文水县全面落实“四水四定”,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压实用水户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取水计量体系,实现取水、用水全流程监管,不断出台水资源管理和节水相关制度政策,持续推进农业、工业、城镇节水建设以及地下水保护。数据显示,从2021年至2024年,该县沟口监测水位总体呈回升状态;2024年10月,地下水位同比上升3.9米。
2月13日,在垣曲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来自东山村的张晶晶一家人正在充满年味儿的大棚内管理草莓。元宵节刚过,该县农民在经营的设施大棚内对各种果菜、香菇、羊肚菌等进行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
“冰灯十分漂亮,你看那树上的灯,很独特,灯光打出来也漂亮。”元宵节晚上,在右玉县南河湾湿地公园,正在欣赏冰雕的游客谷晓宇开心地说。
灯火璀璨绚烂,离不开供电工作人员的坚守。春节期间,国网宁武县供电公司组织党员服务队冲锋在前、主动担当、靠前服务,点亮万家灯火,守护万家团圆。
农历正月十五前后,黄河岸边的柳林县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人们开启了一年一度的非遗民俗盛宴——盘子会。祈福、艺术、乡情的交响曲在这里奏响。
两位外地游客在饭店打包餐食。李学林摄 “这里可以点半份菜,特别适合我。
本报讯(记者马占富)“护林防火不仅是工作,更是我的责任。”2月6日,在应县白马石乡跑马梁的山路上,肩扛风力灭火机,正在常态化巡山的生态护林员赵德先对记者说。
农历正月十六,在平定县娘子关镇下董寨村里,百米长的青石古巷内,马蹄如雷、尘土飞扬。村民身着古装、身背“十万火急”的公文,骑着无鞍裸马,在狭窄的巷道间飞驰穿梭。
“进了政府,往右拐,一切事情都OK。”这是武乡县大有乡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口号”,也早已成为该乡群众到乡政府办事的“熟知动作”。
本报讯 2024年以来,临汾市蒲县制定出台《县管领导班子和“一把手”年度考核办法》,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好用活目标绩效考核“指挥棒”,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该办法明确领导班子考核内容重点以目标任务考核和领导班子运行情况为主,“一把手”考核内容侧重于干部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表现,重点突出党建工作、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政绩考核;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的原则,科学采用工作纪实、测评评价等方式,实时生成加权分数,力求考准考实;精心制定正向激励+反面约束相结合的结果运用机制,“一把手”考核为“优秀”等次的,由县委、县政府通报表扬,连续两年评为“优秀”等次的,优先推荐为担当作为干部,优先进一步使用。
冷却系统。高密度功率机柜。
本报讯 2024年以来,和顺县义兴镇尧村党总支着眼破解流动党员动态掌握难、学习落实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不断摸索和创新管理办法,在全镇率先试行“党总支+腾讯视频”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城镇+农村”“学习+活动”三项互动,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精准管理,切实让流动党员行千里心不散、飞万丈线不断。 “线上+线下”巧联动。
本报讯 “因为社区人员流动较频繁,我们开展了流动党员信息登记接收工作,建立管理台账,相关工作开展更加方便、更有针对性。”1月17日,灵丘县武灵镇迎宾社区,工作人员小张展示着新版的流动党员登记表,上面党员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流出流入党组织等情况一目了然。
本报讯 春节临近,洪洞县推出针对返乡流动党员的春节“套餐”,进一步激发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归乡有作为”的先锋模范作用。 洪洞县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展开拉网式排查,组建“一对一”联络小组,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在外流动党员逐一取得联系,详细记录其返乡时间、交通方式、现居住地址。
本报讯 近日,晋能清洁能源科技公司130MW京武新能源武乡项目顺利交付。 此次京武新能源开发的单体230MW风光一体化项目,包括光伏130MW、风电100MW。
1月26日,长治市潞州区一大型商场内年味十足,巨大的新年主题造型及喜庆的红灯笼、春联和福字等将商场渲染得喜气洋洋。 杨晨玉摄。
1月22日,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第二天,列席会议的3位全国人大代表白琦瑞、杨晓静、朱少辉一大早就奔赴寿阳县平舒乡,开展实地调研。 到农村去,深入一线,联系基层百姓,听取乡情民意,了解反映群众关心的困难事、希望事,这是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
段村内张灯结彩年味浓。村民正在制作春节假期招待亲友的美食。
本报阳泉1月26日讯(记者 郭强)1月24日,以“祥光焕彩逛阳泉、浓浓年味贺新春”为主题,阳泉市文旅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该市春节、元宵节文旅活动内容,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华北奕丰生态园、小河古村评梅景区等围绕年味、年俗和冰雪等项目进行了精彩推介。
大棚种植户正在管护秧苗。本报记者冯毅松摄 寒冬腊月,记者在长治市上党区郝家庄镇西下郝村的蔬菜大棚中看到,一垄垄茄子枝繁叶茂、绿意盎然,紫莹莹的茄子挂在枝头,甚是喜人。
1月17日,灵丘县下关乡谢之坪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休闲广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该村第二届“村晚”在歌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拉开帷幕。 戏曲《小段展示》,秧歌舞《火红的日子》,歌曲《老两口学毛选》,相声《亲家两个庆新年》,三句半《夸夸咱们谢之坪》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唱响了村民甜蜜生活,舞出了乡村幸福图景。
本报晋城1月25日讯(记者崔振海)去年以来,泽州县全力推进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一老一幼”普惠补贴全覆盖,推动养老托育服务提质增效,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养老保障工作推进过程中,该县民政局积极落实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普惠高龄津贴发放事宜,对老年人信息进行核实,搭建起科学严密的审核体系,切实防范津贴发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冒领、错领等问题,全力保障高龄津贴能够及时、准确地发放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老人手中。
1月22日,记者在山阴县智慧快递仓配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正加紧处理大量包裹,快递员吴元元正将一包包快递装车。“临近春节,我们中心单日快递包裹揽收量达4.5万件,其中1万多件发往农村。
采藕工人正在展示刚挖出的莲藕。本报记者李若男摄 进入农历腊月以来,闻喜县东镇镇官庄村的200亩莲藕迎来了销售旺季。
1月22日,记者在晋城市栖菁园商贸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市场看到,装满各类蔬菜水果的重型卡车及批发拉货的轻型卡车、小型三轮车穿梭往来,工人们正忙着把刚刚运到市场的蔬菜卸下车,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蛇年春节临近,晋城市各大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积极储备年货,以满足节日期间广大市民的购物需求。
本报忻州1月25日讯(记者畅雪)日前,记者从忻州海关获悉,2024年,忻州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创新高,达30.63亿元,同比增长23.3%,增速居全省第4位。其中:出口25.03亿元,增长16.7%;进口5.6亿元,增长64.6%。
绿水青山、生态宜居,是乡村的最美底色。“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从美好蓝图照进现实。
阳泉矿区医疗保险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服务。本报记者郭强摄 “业务一窗全办结,省时又省力!” “医保门口就能办,政策流程‘码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