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太原城》作者王宏伟为读者签名。本报实习记者姚雅馨摄(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
本报太原4月11日讯(记者姚凡)今天,记者从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太原局”)获悉,为进一步优化货物列车开行结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近日,国铁太原局开始实行新的货物列车运行图。 新的货物列车运行图实施后,国铁太原局每日在“西煤东运”大通道大秦铁路开行重载列车达到87对,其中2.1万吨重载列车58对;在瓦日铁路安排开行货物列车84对,其中万吨重载列车12对;同时,在大秦铁路重要“补给线”朔准铁路增加2对万吨重载列车,开行列数达到18对,拓展蒙煤外运能力,保障国家能源运输。
4月11日,太原市迎泽区桥东街道南内环街社区联合南巷社区在温馨巷开展“世界因你而美丽”主题活动。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与学生共同张贴书法艺术作品、绘制卡通墙画,使老旧街巷变身文化长廊。
本报讯(记者姚毅)日前,中国人民大学“陕公大学堂”2025年第一期讲座暨尖草坪区“草坪半月谈”讲座在太原市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建明受邀作《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
4月10日,太原某大型商场内,不少市民在各店铺挑选心仪商品,享受购物时光。近年来,该市各大商场不断优化服务、丰富业态,满足市民多元消费需求。
4月7日,中国宝武太钢集团不锈冷轧厂职工在生产SUS430LX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新材料。该类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80%以上,入选山西省新材料精品清单。
春意正浓,大地披上绿装。古交市,这座“因煤而生、依矿而建”的城市,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向“绿”而行,点燃转型发展新引擎。
本报讯 继4月10日发布寒潮、霜冻、大风预警后,4月11日,市气象台发布沙尘蓝色预警,并升级发布大风黄色预警。气象专家提醒,尽量避免在风力较大或强对流活跃时段外出,做好健康防护。
本报讯 为弘扬奉献精神,缓解临床用血压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4月9日至10日,市委、市政府联合组织机关单位开展团体无偿献血活动。活动当日,共119人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献血量达4.7万毫升。
本报讯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充分发挥“中”字头能源交易场所功能,运用市场机制引导能源企业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消费力度,于4月1日为山西国峰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开展生物质燃料首笔交易。 今年以来,交易中心强化市场调研,不断丰富交易产品。
文中配图为讲座现场。 “我们经常读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经典名作,那大家知道王勃出身什么样的家庭吗?他为什么擅长写离别诗?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真是现场写出来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勃的生命世界来寻找答案。
生活用气安全是市民关心、政府关注的民生大事。 4月7日,记者在太原市小店区康宁街交通局小区居民楼前看到,工人们小心谨慎地操作设备,检查室外燃气管线安全运行情况。
本报讯(记者张毅)4月7日,2025年清明假期铁路运输圆满结束,国铁太原局旅客发送量达163.16万人次,同比增长9%。4月6日旅客发送人数达38.53万人次,创该集团公司清明假期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
4月7日,太原汾河公园,自行车道蜿蜒穿梭于盛放的花树间,骑行者身着亮色服饰,头戴头盔,沿车道畅快穿行,身影与花影、树影交织,构成一幅动静交融的活力图景。 本报记者刘通摄。
本报讯(记者范珉菲)4月2日,记者从太原市“权威部门话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扩内需促消费背景下,太原着力推进创新融合,文旅消费供给“鲜品”不断,“锦绣太原”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2024年,借助《黑神话:悟空》带来的“泼天流量”,太原市入选国庆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
一本书,可以温暖一个人;一间书房,可以温暖一座城。 4月的太原春和景明。
为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太原市“银龄行动”向更广大、更深入的方向迈进,近日,太原市小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动了“银龄闪光计划”志愿项目,持续宣传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 “银龄闪光计划——万名长者太原活力打卡季”活动将持续至5月31日,活动范围将广泛覆盖太原的各大公园、景区、商圈以及乡村地区,预计将有超过200个社区的万名长者参与,向全社会展现太原的风采魅力。
4月9日,太原市人社局传来消息,太原求职能力实训营即将开营,目前正在报名阶段。 太原求职能力实训营由太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太原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举办,旨在进一步健全太原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好帮助离校未就业等青年群体提高求职就业技能,特别是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存在就业目标不清、就业能力偏弱等问题,通过实训,助力更多人好就业、就好业。
扫码看视频。拍摄:寇宁制作:张婷 4月10日,太原市迎泽区建设路小学举行的以“阅·享·创”为主题的星辰书海读书节活动正式启幕。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李婷)4月9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市小店区了解到,近年来,小店区唐槐街道梧桐社区聚焦“一老一小”和上班族的需求,将社区食堂从单纯的就餐场所,升级为基层治理的“多功能服务站”。社区通过联动居民广泛参与、高效盘活空间资源、巧妙嵌入文化服务,探索出“小食堂驱动大治理”的新路径,让居民在烟火气中感受治理的温度,在共享中齐心协力共建幸福家园。
近年来,太原市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积极构建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覆盖城乡的阅读空间体系,书香太原建设成效显著,锦绣太原书香四溢。但目前太原市全民阅读工作存在阅读体系不完整、薄弱群体的阅读条件亟待改善等问题。
本报太原2月26日讯(记者王媛)2月23日,记者从小店区获悉,该区打造的“数通小店”数字社区管理服务平台于近期成功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成为全省首个实现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的政务服务系统。 “数通小店”是一个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治理、数据分析于一体的大数据智慧管理服务平台。
本报太原2月26日讯(实习记者韩潇)2月24日至27日,太原市两会召开。为给代表委员们提供高效、精准的信息支持,2月23日,太原市图书馆(以下简称“太图”)2025年太原市两会服务启动。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银发经济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老年人消费陷阱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权益和银发经济的健康发展。
家政服务业作为朝阳产业与民生工程,是促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关键着力点,其中,“一老一小”更是家政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点。春节过后,家政服务订单明显增长,家政服务市场迎来升温期。
作为太原市轨道交通线网主骨架线路,太原地铁1号线沿线的人文遗迹、宝藏景点众多。2月22日,太原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让市民游客出行更加高效便捷,也为大家观赏太原绝美风光、体验太原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提供了一种新的游览方式。
汾河是黄河在我省境内的最大支流,是太原市的母亲河。近年来,太原市实施“九河”生态治理工程,大力推进九河支流源头水源涵养、污染治理、河道清淤等工程。
近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获悉,该局发布北固碾城中村改造项目地块一(P地块)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公示显示,该地块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上兰铁路支线以西、东干渠东侧规划路以东、北固碾街以北、省电力安装公司南侧规划路以南,建筑性质为居住,建筑功能为住宅、商业,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李飞飞)2月26日,太原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选举杨继承为政协第十四届山西省太原市委员会主席,选举胡建林、李颖、李卫平、郜宏漪、宋毅方为政协第十四届山西省太原市委员会副主席。
扫码看视频。拍摄:李婷 张琪制作:张琪 龚大立的手机里,存满了他在全国各地调研走访的照片。
一份提案、建议的诞生,背后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走访调研与日夜思考。在太原市两会期间,山西晚报精心策划了《两会日记:照片背后的履职故事》,将用一张张珍贵的照片,打开代表委员的履职记忆之门。
今年春节过后,黄金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消费者对黄金产品的需求,已从传统的投资保值和婚庆刚需,转向多元化、个性化的追求。2月26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访太原市各大黄金批发市场后发现,3D、5D、5G、古法等工艺金饰品琳琅满目,珐琅、点钻、螺钿等创新款式也层出不穷。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李飞飞)2月26日,太原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据悉,2025年,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提升监督实效,聚焦全市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期盼,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重要作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李飞飞)2月26日,太原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后闭幕。据悉,截至2月25日12时,共收到提案694件。
本报讯(记者张毅 通讯员侯姝叶 贾梦琦)2月21日上午,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2025年重点交易商座谈会暨优秀交易商表彰会在临汾举办。 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张宏就目前煤炭行业市场走势和行业热点作主题演讲。
随着气温回升,太原市汾河公园呈现出冰消雪融的美景。图为2月25日汾河景区四期工程,河面冰层逐渐消融,潺潺流水破冰而出,市民们走出家门,漫步河畔,感受春的气息。
2月24日,太原市杏花岭区城北便民综合市场热闹非凡。各类菜品整齐摆放,价格平稳、供应充足,市民穿梭其中,尽情选购物资,市场内升腾起浓浓的烟火气。
本报讯 “这个设备存在一般缺陷,暂不影响电气正常运行,建议以观察为主。但为保障汛期用电安全,泵站这边还需时刻关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请及时通知供电公司。
直通车配备了先进的IC卡充值设备和专业的工作人员,乘客只需携带身份证件,即可在车内完成公交IC卡的各类业务办理。 本报讯 记者2月25日从太原公交集团公司获悉,日前,太原公交IC卡中心升级便民服务举措,推出了公交IC卡便民服务直通车。
2月26日,阳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农港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生机勃勃,员工正忙着采摘串收番茄和修剪秧苗。该示范园的串收番茄采用树式栽培,采收周期长达11个月,年产量6000—8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