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展区,客商在现场体验嘉世达擦窗机器人。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洒拖S9智能擦窗机器人、智能门锁、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15分钟冷水快洗洗衣液……在第五届消博会上,山西展区的智造生活板块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同古城夜经济繁荣。 平遥古城特色文创产品热销。
图为“国家安全骑行队”合影。本报通讯员摄 今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山西省创新推出“长城黄河国家安全文化带”主题宣教活动。
山西展区的平遥推光漆器吸引了众多客商关注的目光。 四月的海口,色彩斑斓,海风轻拂。
本报讯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藜麦种质创新与生物育种科技创新董艳辉团队历时8年选育出的山西首个黑藜麦品种——“晋藜3号”成功转化。 藜麦为苋科藜亚科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及耐盐性,有着“粮食之母”和“营养黄金”的美誉,藜麦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作物,其籽粒已有几千年食用历史。
近年来,随着城市文化的不断发展,各具特色的书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新地标。晋阳湖共享书房、省委党校红色书屋、太原师院行知书店、晋城高平智慧书房,拥有各自独特的书香风格,让城市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给读书人的心灵增添了温暖的抚慰。
开栏语 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消博会”)作为我国首个以消费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会,已成为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的关键平台。 第五届消博会在延续“共享开放机遇 共创美好生活”主题的基础上,在展览规模、展品品类、活动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升级,将为全球消费者和参展商带来一场更加精彩的消费盛宴。
3月27日,山西省委党校红色书屋,学员在翻阅图书。省委党校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员在课余时间自觉走进红色书屋,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阅读。
本报讯(记者周慧芳)4月7日,国际体联蹦床世界杯里乔内站收官,山西运动员胡译乘凭借全场最高技术分夺得女子网上个人金牌,她与队友张欣欣默契配合,携手斩获女子双人同步银牌。 本次比赛是中国蹦床队参加洛杉矶奥运新周期的首次国际比赛,奥运项目男女网上个人比赛中,中国队派出4名男队员和4名女队员满额参赛。
市民在山西省图书馆阅读学习。 山西省农民画(炕围画)优秀作品巡展。
陶寺遗址博物馆主体建筑全景。李现俊摄 本报讯(记者李全宏)日前,山西农业大学于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博物馆,举行了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听着百啭千声的鸟鸣,看着清澈蜿蜒的溪水,沿着成片杨树林,记者走进灵丘县落水河乡西庄村,典雅牌楼、古韵凉亭、白墙红瓦……仿佛步入江南水乡的古村落,一幅塞外江南和美乡村的画卷缓缓展开。
暮春时节,生机盎然。绕过山煤国际霍尔辛赫煤业主井,不远处矗立着一座拱形建筑。
本报讯(记者李炼)4月2日,团省委、省文明办、省少工委主办的“热血少年 致敬英烈”山西省青少年清明祭英烈活动在太原市文瀛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塔举行。近300名少先队员代表、党团员教师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本报讯(记者王秀娟)春耕备耕,种业先行。3月30日,在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门口,一辆辆运输车来往穿梭,一袋袋种子整装待发,它们将被送到山西省各个农资销售点,再送到农民手中……该公司总经理武志兴介绍:“现在正是种子肥料的销售高峰,我们的种子加工已经接近尾声了,目前公司正在全力加工专用肥,确保市场稳定供应,帮农民配好农资、种好粮食。
阳泉市盂县境内,电力外送通道和光伏发电设施相映成辉。杜衡摄 火热的电力通道建设现场。
汾河临汾段风光。王一霖摄 自2023年山西省印发《“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方案》以来,投资逾千亿元的生态保护工程持续推进,285个子工程目前全部开工,完工率达61.1%。
修缮后的永寿寺。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的壁画《仪卫出行图》,通过数字VR、动画长卷、人机互动等方式焕发新活力。
本报讯(记者张丽媛)3月31日,山西省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月活动在阳泉市举行。 今年山西省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月的主题为“人人当好护林员,保护绿色大家园”。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山西始终以“能源重镇”的身份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面对“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这座“煤炭巨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
在山西展区,客商在现场体验嘉世达擦窗机器人。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洒拖S9智能擦窗机器人、智能门锁、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15分钟冷水快洗洗衣液……在第五届消博会上,山西展区的智造生活板块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同古城夜经济繁荣。 平遥古城特色文创产品热销。
图为“国家安全骑行队”合影。本报通讯员摄 今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10周年,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山西省创新推出“长城黄河国家安全文化带”主题宣教活动。
山西展区的平遥推光漆器吸引了众多客商关注的目光。 四月的海口,色彩斑斓,海风轻拂。
本报讯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藜麦种质创新与生物育种科技创新董艳辉团队历时8年选育出的山西首个黑藜麦品种——“晋藜3号”成功转化。 藜麦为苋科藜亚科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及耐盐性,有着“粮食之母”和“营养黄金”的美誉,藜麦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作物,其籽粒已有几千年食用历史。
近年来,随着城市文化的不断发展,各具特色的书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新地标。晋阳湖共享书房、省委党校红色书屋、太原师院行知书店、晋城高平智慧书房,拥有各自独特的书香风格,让城市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给读书人的心灵增添了温暖的抚慰。
开栏语 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消博会”)作为我国首个以消费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会,已成为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的关键平台。 第五届消博会在延续“共享开放机遇 共创美好生活”主题的基础上,在展览规模、展品品类、活动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升级,将为全球消费者和参展商带来一场更加精彩的消费盛宴。
3月27日,山西省委党校红色书屋,学员在翻阅图书。省委党校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员在课余时间自觉走进红色书屋,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阅读。
本报讯(记者周慧芳)4月7日,国际体联蹦床世界杯里乔内站收官,山西运动员胡译乘凭借全场最高技术分夺得女子网上个人金牌,她与队友张欣欣默契配合,携手斩获女子双人同步银牌。 本次比赛是中国蹦床队参加洛杉矶奥运新周期的首次国际比赛,奥运项目男女网上个人比赛中,中国队派出4名男队员和4名女队员满额参赛。
市民在山西省图书馆阅读学习。 山西省农民画(炕围画)优秀作品巡展。
陶寺遗址博物馆主体建筑全景。李现俊摄 本报讯(记者李全宏)日前,山西农业大学于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博物馆,举行了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听着百啭千声的鸟鸣,看着清澈蜿蜒的溪水,沿着成片杨树林,记者走进灵丘县落水河乡西庄村,典雅牌楼、古韵凉亭、白墙红瓦……仿佛步入江南水乡的古村落,一幅塞外江南和美乡村的画卷缓缓展开。
暮春时节,生机盎然。绕过山煤国际霍尔辛赫煤业主井,不远处矗立着一座拱形建筑。
本报讯(记者李炼)4月2日,团省委、省文明办、省少工委主办的“热血少年 致敬英烈”山西省青少年清明祭英烈活动在太原市文瀛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塔举行。近300名少先队员代表、党团员教师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本报讯(记者王秀娟)春耕备耕,种业先行。3月30日,在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门口,一辆辆运输车来往穿梭,一袋袋种子整装待发,它们将被送到山西省各个农资销售点,再送到农民手中……该公司总经理武志兴介绍:“现在正是种子肥料的销售高峰,我们的种子加工已经接近尾声了,目前公司正在全力加工专用肥,确保市场稳定供应,帮农民配好农资、种好粮食。
阳泉市盂县境内,电力外送通道和光伏发电设施相映成辉。杜衡摄 火热的电力通道建设现场。
汾河临汾段风光。王一霖摄 自2023年山西省印发《“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方案》以来,投资逾千亿元的生态保护工程持续推进,285个子工程目前全部开工,完工率达61.1%。
修缮后的永寿寺。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的壁画《仪卫出行图》,通过数字VR、动画长卷、人机互动等方式焕发新活力。
本报讯(记者张丽媛)3月31日,山西省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月活动在阳泉市举行。 今年山西省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月的主题为“人人当好护林员,保护绿色大家园”。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山西始终以“能源重镇”的身份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面对“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这座“煤炭巨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
悬空村 运城盐湖 黄河壶口瀑布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北起忻州,南抵运城,连通200余个景区景点,建成集旅游驿站、集散中心、观景平台、房车营地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串联起黄河沿岸的壮丽风光与千年文明…… 微风轻拂过山西大地,带来了久违的春日气息。万物复苏,正是出游的好时候,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开启一场春日之旅吧! 忻州:漫步绿野仙踪 邂逅春日浪漫 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起点忻州出发,一路上,春色如画卷般缓缓展开。
春光作序引凤鸣,三晋诚邀四海英。3月25日至27日,由山西省委组织部牵头的“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活动带着满满诚意,南下觅才,开赴南京、徐州两市,向江苏学子广发“求贤帖”,抛出“橄榄枝”。
作为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541处,其中38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不语,自有春秋;文物善言,璀璨千年。
春回大地,生机勃发。走进中鼎物流园,一排排集装箱有序摆放,高耸的龙门吊将一个个集装箱吊放到火车上,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文化志愿者殷雅琪正在修复古籍(资料图)。 省图提供 凝神,一贴一补,轻轻压平…… 来自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的文化志愿者殷雅琪,正将一沓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铺展在工作台上……3月26日,在山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室,阳光悠悠,轻轻漫过时间的脚步,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接力正悄然展开。
以工程机械作笔、沥青砂浆为墨、山峦大地为画卷,2025年,山西省117个县(市、区)全部迈入“高速时代”,比原规划提前一年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在三晋大地,一条条风光独好的锦绣大道铺展眼前。
开栏语 民以食为天、农为食之源。如何端牢中国饭碗、守护百姓餐桌,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的升级,是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时代考题。
大同华严寺景区局部图。本报通讯员摄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扫这里,可以听到大雄宝殿的讲解。
襄汾县汾城镇南高一村村民在小麦地里用无人机进行“一喷三防”作业。太原市小店区开展“提质强农护农,助力春管春耕”专项行动,从严惩治生产销售伪劣种子、农药等违法行为。
现存的唐代1—6号石窟。 扫描二维码可观看完整视频 山西是石窟寺、摩崖造像保存较多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