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是当下不少老年人面临的问题。为提升老年人运用智能设备能力,帮助老年人融入现代信息社会,近日,太原市万柏林区葡萄苑社区开展了“智慧助老,乐享数字生活”公益活动。
补给热水、大件物品寄存、发放景区导览图、提供免费轮椅……“五一”小长假期间,太原蒙山景区迎来了数量庞大的游客群,与此同时,蒙山景区工会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充分发挥职能,让群众感受到了如家般的温暖。 每天一早,工作人员都会将驿站整理的干干净净、调试好服务设备、补齐易耗品等,开启一天的服务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五一”期间,太原市小店区南坪头社区组织老年戏曲爱好者举办了一场戏曲盛宴,为居民献上了一份文化大餐。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垃圾分类吗?”“我们生活中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近日,太原市城乡管理局组织幼儿园萌娃们参观了万柏林区垃圾分类处置中心。 伴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小朋友们参观了大件垃圾处理中心、泥水分离处置、其它垃圾压缩中转站、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充分了解了各类垃圾从收运到处理的整个过程。
欢聚汾河之畔锦绣太原,用歌声致敬奋斗的青春。5月4日上午,“致青春”——山西省庆祝五四青年节群众歌咏汇在山西大剧院西广场举行。
夜幕降临,太原市晋阳湖畔星光璀璨、灯火辉煌、如梦似幻……近日,晋阳湖大型水上实景演艺《如梦晋阳》华丽归来,演出将持续至10月上旬。 伴随灵动的音乐水幕,在恢宏的灯光映衬下,游客踏上探寻晋阳历史文化的穿越之旅,揭开一座2500余年古城的神秘面纱。
五一临近,太原植物园内各色花卉次第盛开、汇成花海,满园馥郁芬芳,在生机勃勃的青草映衬下,营造出和谐自然的春日氛围。 千年流苏四月雪,一朝花开万里香。
为了让历经千年历史沉淀的非遗文化在晋源这片文化热土上世代相传,近日,太原市种植类非遗传习中心揭牌。 太原市种植类非遗传习中心位于晋源区古唐街、晋祠公园南门一侧,集非遗展示、体验、传习等功能为一体,集中展示太原市及晋源区的国家级和省、市、区级多个非遗项目,打造晋阳特色农文旅商IP。
非遗展示、民乐展演、汉服走秀、花钿彩绘……4月26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一眼千年 晋在眼前”山西国风文化周在晋中乔家大院景区启幕,旨在“五一”黄金周到来之际,为各地游客呈上一份精彩的国风盛宴。 为了让游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感受山西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体验雄奇秀美的山水风光,启动仪式上,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覆盖全省11市、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的“五一”文旅惠民政策,并推出神话奇遇、西行漫游、寻踪晋商、古韵今风、武侠奇旅5条国风文化主题线路。
在城郊有一片自己的菜园,春播、夏耘、秋收,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伴随着明媚的春光,太原植物园近日开展了家庭菜园认领种植,让久居都市的人们有机会体验种植、耕耘和收获的乐趣。
“山清水秀太阳高,好呀么好风光……”近日,走进太原市小店区黄陵社区居民活动室,老人们的歌声不时响起,让整个空间充满欢快、愉悦的氛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暮春时节,走进太原市双塔公园,纪念太原解放75周年暨双塔公园第三届牡丹文化艺术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4月24日,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智能化育秧基地,一盘盘秧苗青翠欲滴,工人们正在技术员指导下,查看秧苗长势,调整棚内温度湿度。 王郭村育秧基地共有26个全自动智能化育秧棚,育秧品种以晋稻17号为主,每棚植播2000个穴盘的秧苗,可满足3000亩大田插秧需求。
每一个传承下来的手艺都代表着一种精神的力量。4月25日,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感受非遗魅力传承”为主题的“一园一品”系列活动在太原文瀛公园启幕,将持续至4月30日。
花朝祈愿、花仙游园、非遗展演……4月25日,“牡丹香韵·礼敬晋祠”牡丹文化节启幕,活动将持续至5月10日。 四月的晋祠,春风轻拂,流水潺潺,正值花开时节,牡丹灼灼绽放,展示着炽烈如火的绝色风华,一幅“牡丹花开露凝香,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景象,引得游人接踵而至,流连忘返。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近日,走进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的田间阡陌,播种机隆隆作响、播撒良种;农人们覆盖地膜、栽种幼苗;温室大棚里蔬菜长势正旺、生机勃勃…… 夕阳西下,北格镇代家堡村的菜地里逐渐热闹了起来,菜农们覆盖地膜、播撒菜籽、培土施肥,嫩绿的幼苗承载着农民们一年的希望奋力破土而出。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度春花红。近日,以“春生浪漫,香郁迎泽”为主题的太原市第二十届郁金香花展在迎泽公园开展。
盲盒换新书、亲子共读书、品读古城史……4月23日,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之际,太原古县城响起朗朗读书声,一场“书香润古城,陶冶你我他”世界读书日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活动伊始,幼儿园的孩子们拿着提前选择好的一本书籍,把它包装成“礼物”,进行“盲盒交换”,为闲置的书籍重新寻找小主人,充分感受到分享和交换的乐趣之余,收获到满满的惊喜。
最是一年春好处,牡丹花开耀龙城。近日,以“国色天香,古韵新姿”为主题的太原市第十六届“一园一品”活动迎泽公园第三十五届牡丹花展在太原迎泽公园拉开帷幕。
“这个颜料叫做大漆,在我国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共同体验我国的这一传统技艺……”在世界读书日前夕,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太原市小店区许坦社区开展了一场漂漆扇体验活动。 漂漆扇制作是一项水与大漆的艺术。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儿童了解中秋知识,感受中秋佳节魅力,今日,太原市小店区东方娃娃幼儿园走进六味斋,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研学之旅。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乡土能人艺人高超技艺,近日,2023年“高手在民间”乡土能人艺人技能大赛在稻田公园举办。现场,歌曲、戏曲、曲艺、乐器、舞蹈悉数上演,各路能人大展才艺。
美妙的歌声、动人的舞蹈、趣味的小品……为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展现新时代社区群众精神风貌,近日,太原市晋源区绿地城社区开展了一场以“可爱一整晚·金秋派对”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吸引300余人现场观看。 文艺晚会在歌伴舞《花儿向阳开》中拉开帷幕,随后,歌舞、朗诵、乐器、五子棋、围棋、小丑表演等60余名演职人员精心准备的11个节目逐一上演,为居民带来了一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九月金秋,梨满枝头。为推进农业采摘、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9月16日,“鲜梨采摘·品质生活”第二届王吴玉露香梨采摘节启动,将持续至10月7日。
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人团聚、亲情融洽的时刻。为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拉近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近日,太原市小店区老峰社区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
田径、象棋、跳棋、武术……近日,太原市晋源区举行了2023年工会职工运动会,42个单位、2100余名干部职工、37支代表队,围绕11个大项、29个小项展开激烈角逐。 开幕式现场,文艺项目展演精彩纷呈。
雍容素雅皆风韵,华服霓裳展风采。近日,“追寻古韵·绽放新颜”旗袍秀大赛于太原古县城圆满落幕。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月饼市场逐渐升温。近日,记者走进晋源区一家百年老店,非遗“炉食人人马马”的第五代传承人李璐正忙得不可开交,印有晋祠圣母殿、太原古县城、太山、双塔寺等太原文化地标的套色米月饼新鲜出炉,受到众多顾客的青睐。
“这个活动办得真是太好了,给我们老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不仅理发服务送到了家门口,测血压下个楼就能办,还都是免费的,简直太贴心了……”近日,太原市小店区的一场“爱心义剪进社区 血压测量保健康”便民服务活动让居民赞不绝口。
修剪盆景、观摩养殖、体验非遗……近日,太原市晋源区要子庄村迎来一群“特殊”的游客,他们是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们。 期间,学生们在“晋派”盆景创始人、“晋阳工匠”张跃进的指导下,了解了要子庄村各类自然植物。
缤纷的汉服创意秀,动听的歌曲演奏,绝美的古韵舞姿……9月8日晚,“融设计·潮古城之夜”山西文化创意设计周启动仪式在太原古县城举行。现场,游客们一同感受三晋文化底蕴,体验创意独特魅力。
9月8日晚,2023年全国广场舞大会山西大同片区展演“云动天下 潮舞大同——嘉年华之夜”在大同启幕。来自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五省区的16支优秀广场舞团队1700多名群众广场舞演员齐聚古都大同,共赴“天下大同”之约。
“请拿起您的手机以购代捐,您套一次圈、购买一幅画、做一次手工,都可以让需要的人得到帮助……”9月7日,在太原市小店区汾东南路社区,一场以“携手参与慈善·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公益慈善宣传活动上演。 当天,社区音乐广场设置一处捐赠主会场、四个以购代捐分会场。
以“打卡地图”的形式在汾河沿线6市进行“酷跑接力”,并以短视频、海报、图解、H5等网络新媒体传播方式,充分展示汾河之美,共同感受汾河巨变……9月8日,在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成功举办之际,“清粼粼的汾河水”网络主题活动在太原汾河岸畔正式启动。 “清粼粼的汾河水”网络主题活动是2023年我省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之一,由山西省委网信办、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设置了汾河取水、“生态酷跑”等内容。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瓜果飘香。在太原市晋源区南张村的一处农场内,西梅、葡萄、苹果、梨、枣等挂满枝头,满园诱人的鲜果令人垂涎;园内养殖的数头羊悠然自得地吃着草料,虫鸣犬吠声入耳,徜徉其中,田园牧歌般的诗意生活,让游客流连忘返。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为激发未成年人探索自然、了解农作物的兴趣,近日,太原市万柏林区建筑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儿童之家联合建北幼儿园开展“‘蔬’香为伴·乐享农趣”活动。
文化凝聚心灵,艺术放歌生活。今日,太原市万柏林区文化创意主题活动周、“西岸文心”文学艺术节拉开帷幕,近千名社会各界群众参加。
领略三晋历史文脉,聆听山西古建新声。9月3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重走梁林路”山西古建创意推介会在晋祠博物馆举行。
秋已至,暑未退。近日,走进太原市蒙山景区园子沟西侧步道,刚刚复流的一处泉眼流出汩汩泉水,不少游客从清澈透亮的泉水旁走过,或拍照留念或戏水追逐,享受山间清泉带来的丝丝凉意。
盛世梨园百花艳,满怀豪情向未来。山西省首届稀有剧种展演于8月31日晚在太原工人文化宫圆满落幕。
立定跳远、颠球、运球接力……近日,太原市小店区举办了“奔跑吧少年”——2023年中西部地区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暨太原市小店区青少年五人制足球赛,场上,孩子们你追我赶,享受着运动的快乐。 “此次夏令营足球赛事活动以县域内青少年为主要受益对象,进一步推动青少年足球文化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青少年儿童的体质体能和个性特长,培养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生动活泼的足球氛围。
初秋夜晚,太原市晋阳里彩灯闪耀,人潮涌动,歌声如约而至。8月28日,“唐风晋韵·山水晋源”太原市晋源区2023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第二场“唱响晋源”全民歌手大赛在晋阳里盛大开演。
以鲜活的体验、直观的感受唤醒文化记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区、融入生活……近日,太原市万柏林区建筑街社区开展了“执灯寻匠影·皮影传匠心”非遗手工皮影人物制作活动,让居民一起感受光与影的魅力。 皮影是“皮影戏”的简称,又称“灯影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初秋时节,丰收在望。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一处农场的果园内,绿茵掩映静谧无比,虫鸣鸟叫环绕,各类果树繁茂,20亩葡萄园里一串串黑紫色的葡萄沉甸甸地挂在枝头。
欣逢盛世梨园汇,百花齐放竞芳华。8月26日晚,山西省首届稀有剧种展演第一场演出在太原工人文化宫成功举行,13个稀有剧种节目精彩亮相,赢得现场观众的连连喝彩、阵阵叫好。
里突外投、快攻上篮、篮板争抢……8月24日晚,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首届“村BA”男子篮球赛决赛暨闭幕式举行,历时23天的篮球赛圆满落下帷幕。 作为太原市晋源区首届“村BA”的收官之战,决赛现场人山人海。
灯光绚丽,人头攒动,歌声悠扬,8月24日晚,伴随着选手们依次闪亮登台,引吭高歌,太原市晋源区第五届歌手大赛迎来终极对决,为群众献上了一场丰富的视听盛宴。 决赛现场,选手们一展歌喉与才艺,唱响中国梦,放歌劳动美;观众蜂拥而至,共同吟唱,用热情与掌声给参赛者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动力与鼓舞。
葵花悉数绽放,朵朵挺拔向阳,瓜果阵阵飘香……近日,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大虎峪村迎来了众多游客,大家打卡拍照、远离喧嚣,尽享田园慢生活,好不惬意。 今年五月,大虎峪村九润数字农业园种植了油葵50余亩、大田玉米100余亩,一方面发展玉米田、葵花田等传统种植业,另一方面打造智能温室、无土化栽培优势作物。
暑运期间,太原南站人潮涌动,在服务台、检票口、进出站口、自助售票机等各个岗位,每天都有一抹红色的身影,他们帮助乘客购票、取票、替旅客拿行李、指导大家出入站,忙得不亦乐乎。 从7月末开始,150名来自不同高校的青年志愿者齐聚车站,用他们的青春与奉献为旅客带去暖心的服务。
“一笔一墨一丹青,一纸一字一发明”,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青少年体验活字印刷的乐趣,近日,太原市万柏林区长兴南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儿童印刷体验活动。 活动伊始,老师为孩子们讲述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变迁,并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地讲解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的智慧结晶和科学成果,引导孩子们认识活字印刷术的历史传承,了解活字印刷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