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扛牛拉”到“机械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广袤田野上,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相信很多人对于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在个别小区里,随意堆放着居民的装修垃圾;一些闲置的空地上砖瓦、泥浆等建筑垃圾充斥其中。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资源被不断消耗并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建筑垃圾就是其中的典型。
从“鼠头鸭脖”到“发霉蛋糕”,再到近日的“臭肉风波”,学校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公众强烈关注,也为全社会敲响警钟,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须臾不可放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青头潜鸭是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目录》的“极危”物种,属迁徙类鸟类,全球数量仅千余只,被称为“鸟中大熊猫”。10月1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日前经鸟类专家鉴别确定,我省生态质量监测发现青头潜鸭在汾河临汾段分布的新记录。
“山西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累计合同成交金额369亿元;成功重组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三年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2667名,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在近日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全省各项创新成果引人注目,山西科技创新步伐迈上新台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日,山西省国资委发布了《山西省省属企业社会责任(ESG)蓝皮书(2024)》。蓝皮书从科技创新、产业引领、绿色发展等11个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省属企业的履责行动与成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纪学习教育取得积极成效,要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10月17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山西省总工会了解到:2024年,“金秋助学”活动共筹集资金1391.9229万元。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工会共发放助学款977.193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2339人。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粮食乃万物之源、文明之根,关乎天下苍生、家国长安。要不断适应居民食物消费从“吃饱”向“吃好”的转变,不断拓展传统的以粮食为主的食物边界,让老百姓餐桌上的美食更丰富。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要扛稳“米袋子”安全重任,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粮食稳产增产,让粮仓根基更加牢固。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鲜明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吹响了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集合号。
秋意正浓,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从太原海关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年1—9月,山西省出口苹果、梨、桃等14种水果11.13万吨,同比增长7.33%,出口国家和地区更是多达77个。(来源:10月14日《山西经济日报》) 扩大农产品出口,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0月14日,从山西省财政厅获悉,自2024年起,省财政将在3年内安排专项补助资金10.4亿元,支持“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实施,以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以区域医疗中心、临床重点专科、人才队伍、医学科研等为重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标扩能,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来源:《山西日报》) 人民健康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健康是最重要的“1”。
“在这美好的秋收时节,我有幸参加了‘耕耘者’振兴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专题培训。这次培训对我来说,不仅丰富了知识储备,也拓宽了视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 “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对以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形成的国有资产,其减值及破产清算等处置,由试点高校自主决定,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考核范围。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发布《山西省加强耕地保护工作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显示,我省耕地总量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
山西省委老干部局近日制定出台《山西省省级银发人才库管理使用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来源:《山西日报》) 退休人员是丰富的人才宝藏,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
10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自2024年起,山西省财政厅3年内共安排专项补助资金10.4亿元,支持“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实施,以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以区域医疗中心、临床重点专科、人才队伍、医学科研等为重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标扩能,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山西晚报) 用好财政专项资金,是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发展的关键。
在城市的喧嚣与忙碌中,有这样一处处“小空间”,如星星之火般温暖着广大职工群众的心,那便是工会驿站。自2022年1月试运行以来,山西省已建成各类工会驿站6246个,服务职工群众达500万人次,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的关怀与奉献,是对民生的高度重视。
近日,有群众实名举报,重庆粮食集团酉阳县粮食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问题大米,引发关注。重庆市市场监管局14日发布通报称,涉案企业存在标注虚假保质期的违法行为。
7月1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将于7月26日—28日在太原举办。大会主题为“旅游让生活更美好”,将以“新业态、新装备、新产品、新场景”应用展示和项目对接的创新形式,举办务实、高效的系列活动,助力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900盆可拆卸的矾根,拼装出红绿紫三种颜色的几何图形,组成16平方米的植物墙……近日,太原市第一面立体绿化植物墙亮相和平公园,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欣赏,为公园增添了一抹亮色。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最大限度延伸“绿意”,让绿色为城市增添活力?传统的平面绿化模式已难以满足生态环境需求,此时立体绿化应运而生。
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夏粮产量数据,山西省小麦面积791.85万亩;总产49.64亿斤,比上年增加0.22亿斤,增长0.45%;单产626.95斤/亩,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12.19斤/亩,增长1.98%。(来源:7月13日《山西日报》) 山西省夏粮实现总产、单产实现增长,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是辛勤的劳动为他们换回来了价值,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的成果。
当前,山西省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这意味着防汛工作进入最吃紧的阶段。省水利厅要求各级水利部门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终绷紧防汛安全这根弦,立足“以防为主、防住为王”,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牢牢把握防汛工作的主动权,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做好防汛关键期各项防御工作。
山西旅游市场刮起红色旅游风,红色旅游景区成为人们的热门选择,旅行社红色旅游线路的报名人数持续攀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完善红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支持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智慧景区,完善网上虚拟导览、智能讲解,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让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简称《措施》),要求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和服务消费,培育餐饮、文旅体育、购物、大宗商品、健康养老托育、社区等六大消费新场景。
近日,太原市市场监管局的一项暖心举措引起关注——设立12家暖“新”驿站,为全市3000多名网约配送员提供一站式的关怀与服务。为他们提供免费饮水、手机充电、歇脚如厕、急救用药等便捷服务,就像驿站的名字一样,要让新就业群体一进驿站就觉得心里暖暖的。
7月11日,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山西省授牌仪式在太原举行,汾酒集团等14家企业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竹叶青、宝源老醋坊、宝聚源、永祥和、刘老醯儿、宗、潞酒、晋韵堂、唐都、复盛公、大宁堂、广盛原、八义陶瓷、乔家窑等14个企业品牌分获殊荣。
沈海涛图禁止“畸形吃播”、开发反食品浪费“随手拍”小程序……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协调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联合发布制止餐饮浪费典型经验做法。养成勤俭节约习惯,让文明用餐风尚浸润人心,让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日常,以倡导餐桌文明营造社会新风,既是个人和家庭之幸,也是国家和社稷之幸。
吃自助餐时“食不过量”、点餐时“套餐”先行、剩下食物时打包带走……如今,太原市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不忘践行“光盘行动”,将文明用餐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文明用餐之风劲吹并州大地。
网络餐饮平台一头连接千万商家,一头连接亿万消费者,是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环节。今年上半年,市场监管总局聚焦诱导点餐、满减凑单、过量供给等外卖餐饮浪费问题,组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监管执法,健全标准规范,督促网络餐饮平台、外卖商家持续规范适量点餐提示、合理设置起送价格、优化餐食分量等餐饮外卖营销行为。
近年来,节约粮食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但“舌尖上的浪费”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提出有关部门要对宴会套餐特别是酒店宴会套餐、单桌1500元以上(不含酒水)宴会套餐实行重点监管。
7月15日《解放日报》推出重磅长文《拯救下一个“张志杰”》,说的是我国年仅17岁的国家青年羽毛球队运动员张志杰在印尼参加比赛时突然晕倒,经送医救治无效不幸离世。
翠绿的草坪上点缀着多巴胺色调的帐篷,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标语与别出心裁的手工制品……在华灯初上的夏夜,从繁华的商业中心到清幽的公园绿地,各式各样的创意集市人潮涌动,为火热的夜经济加码。
废弃物蕴含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推动其中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对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2024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将于7月26日—28日在太原举办。大会主题为“旅游让生活更美好”,将以“新业态、新装备、新产品、新场景”应用展示和项目对接的创新形式,举办务实、高效的系列活动,助力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夏粮产量数据,山西省小麦面积791.85万亩;总产49.64亿斤,比上年增加0.22亿斤,增长0.45%;单产626.95斤/亩,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12.19斤/亩,增长1.98%。(山西经济日报) 谁人舞彩笔,绘出夏粮好“丰景”?不得不说,表里山河,风景独好,山西省今年夏粮丰收得益于天时地利、政通人和等多方面因素。
7月12日,2024黄花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七届大同黄花丰收活动月正式启幕,作为“中国黄花之都”,黄花丰收活动月已连续举办六届,本届黄花丰收活动月以“大同黄花 为健康中国加道菜”为主题,旨在通过产品对外宣传推介、产业发展交流合作、品牌宣传推广等活动,不断提升大同黄花品牌影响力、知名度。 云中大地“金浪”起,又到一年丰收季。
7月13日,由山西省商务厅联合中国石化山西石油分公司共同主办的“晋品出晋 易捷易购”——山西名优特商品与中国石化易捷产供销对接签约活动在太原举行。(来源:黄河新闻网) 山西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有着丰富的特色产品资源,名优特商品众多,但也面临着流通不畅等诸多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网络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如不良信息、网络欺凌、网络沉迷等。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的中坚力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增长点。要加强体系建设,推动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和创新链等融通发展,强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补链强链作用,协同共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良好生态。
“行动!”7月6日晚,随着一声令下,山西省各级公安机关全警动员、尽锐出战,全面启动第一次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行动期间,全省共出动警力7.78万人次,出动群防群治力量2.58万余名,出动警车1.04万辆次。
7月8日,《山西经济日报》刊发《绿色低碳 动能澎湃》文章,介绍了我省2019年被党中央确定为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后,大胆先行先试,努力构建新型能源产业体系,奋力打造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在从传统能源大省向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转变过程中,动能澎湃、绿意盎然。 在我国,绿色低碳实践不断深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潮流所向、大势所趋。
“十四五”以来,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奋进方向,坚持自然为根、保护为本、法治为要、永续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加强林草湿资源保护,提升自然资源本质安全能力,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展现新活力。(来源:7月9日《山西日报》) 历山保护区是以保护暖温带森林植被和勺鸡、猕猴、大鲵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地域涉运城、晋城、临汾三市四县。
“高价收购闲置银行卡、手机卡”“高薪兼职轻轻松松”“兼职采购日结,300元一天”“无需抵押,无需征信,快速放款”……此类信息看起来是否很眼熟?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似真非真的信息总能精准“打击”到一些人群,随即被骗子随意“拿捏”,损失钱财。 中央宣传部、公安部于近日联合启动的2024年“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主题为“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
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宛如一座巨大的中国古建筑宝库,向世人展示着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蕴藏着千年文脉的山西古建筑更是这片土地上的“顶流”。
当前,全党正如火如荼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旨在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对基层党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从主题选取、讲授形式、质效转化等方面开出新路,向“新”而行,为基层党课这一“精神大餐”加足“党味”“趣味”“实味”,确保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定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不失守、不走样。
近日,全国多地降雨量骤增,防汛救灾任务异常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压实责任、加强统筹,扎实做好防汛防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面对汛情大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锻造“铁坚硬脊”,吹响防汛防洪“集结号”,筑牢防汛防洪“桥头堡”,当好防汛防洪“先锋队”,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飘扬,让党徽在急难险重处闪光。
从“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在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以“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展现出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 “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