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盛宴变“剩宴”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近年来,节约粮食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但“舌尖上的浪费”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达4.6亿吨,其中损耗浪费率最高的食物是蔬菜,达到34.4%,而损耗和浪费主要集中在生产及产后处理环节和消费环节,占总量的76%。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宴席结束后,剩饭剩菜满大桌,十分可惜。因此,有必要下好“绣花功夫”,多措并举遏制宴席中的餐饮浪费,谨防盛宴变“剩宴”。
  宴席之所以存在食物浪费的问题,个中缘由主要有两条。一方面在于消费者受“面子文化”驱使,认为举办宴席气氛要热热闹闹、排排场场,即便超出消费能力和食用量,也要多点些饭菜,而客人们通常也会因为不好意思、碍于面子而很少打包剩菜,浪费便无可避免。另一方面还在于,商家服务不够精细。不少承接宴会宴席的商家实施“套餐制”,主打的是菜品多、样式全,质量和口感则一般,加重了浪费。
  成由勤俭败由奢。遏制宴席餐饮浪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向消费端发力是关键。勤俭节约、合理消费是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要对准“面子文化”这一病根,进一步加大移风易俗力度,加强制止宴席餐饮浪费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转变观念,克服盲目攀比、讲究排场心理,反对大操大办,减少过度消费,促进文明适度宴请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同时,公民个人也要树牢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观念,摒弃“要面子”的心理,养成餐后打包的习惯,自觉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践行者。
  遏制宴席餐饮浪费,也要从供给端入手。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将防止食品浪费理念融入服务全过程,合理搭配菜品数量和分量,提供多种不同规格的婚宴套餐,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合理点餐。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提出有关部门要对宴会套餐特别是酒店宴会套餐、单桌1500元以上(不含酒水)宴会套餐实行重点监管。在一些地方,一些饭店开展了“光盘”即送优惠券的活动,或者推出“N-1”点菜法,鼓励消费者“点到为止”,这些做法都有助于传播“让浪费者丢面子、让节约者有面子”的新理念,必将推动形成反对浪费、节约粮食的好氛围。
  餐桌举止非小事,一勺一筷见文明。多些真情实意,少些面子排场,推动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桌新风深入人心,才能有效遏制餐饮浪费现象,让宴席消费回归理性,让人情回归本真。

木遥

(责编:褚嘉琳、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