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任志霞)2月22日,太原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标志着太原地铁正式迈入“换乘时代”。在这个重要交通通道的工程建设中,中铁城建承建的西山停车场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相当于21个足球场的大小,是太原规模最大的地铁停车场。
本报讯(记者张毅)2月22日,为期40天的2025年春运落下帷幕,国铁太原局累计旅客发送量达947.1万人次,同比增加24万人次,增幅2.6%,圆满完成春运运输任务。 为科学安排春运客运能力,国铁太原局根据客票预售、候补监测数据,动态研判客流走势,精准实施“一日一图”,通过动车组列车重联、加开夜间动车组等方式,全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本报讯 2月23日,记者从太原市小店区获悉,小店区打造的“数通小店”数字社区管理服务平台于近期成功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成为全省首个实现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的政务服务系统。 “数通小店”是一个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治理、数据分析于一体的大数据智慧管理服务平台,依托政府背景与资源优势,秉承网格化管理服务理念,以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优化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为小店区群众及企业用户提供办事指南、预约预审、AI咨询等政务服务以及其他生活便民服务。
本报讯 为切实保障城边村居民的用气安全,2月23日,太原天然气公司积极组织专业服务队,深入城边村区域,全面开展燃气安全巡检工作。 在巡检过程中,服务队将工作重点放在户内用气安全检查上。
本报讯 为保障“开工季”辖区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连日来,迎泽派出所聚焦治安管理、隐患排查、服务发展等环节,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社区民警走访辖区商圈、企业,实地检查安全防范措施、生产机械设备运行、物流货物摆放安全、寄递物流实名收寄验视、消防器材、用火用电安全隐患等情况,现场督促整改隐患5处,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3份,要求负责人限期整改,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铁路运输要保障旅客安全、满意地到达目的地,这是一个全系统都在努力的过程,无论调度还是车站,还是线路检修保障人员等等,大家共同的努力,保障了万家团圆。”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许雄 王芳(右)在为旅客提供乘车指引 受访者供图 全社会人员跨区域流动量预计达到90亿人次的2025年春运2月22日结束。
近日,记者在中国邮政太原邮区中心看到,从窄带机格口到装车垛口的200米间,无人盘驳车边发出欢乐的乐曲,边轻松完成着大量邮件的搬运工作。 据悉,该车完全靠电力驱动,全车周身及车顶装有多个摄像头和雷达,载重300公斤,容积2立方米,运行时速近4公里,可显著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本报太原2月23日讯(记者王昕)2月22日,以“才涌新春,职等你来”为主题的2025年太原市春风行动第3场大型专场招聘会,在太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太原市杏花岭区零工市场举行。 据了解,此次招聘会是太原市在节后为缓解用工市场就业压力开展的第3场大型招聘活动,吸引了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210余家优质企业,共提供5000余个招聘岗位。
太原市某手机店内,消费者正在选购手机。本报实习记者宋烨摄(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据网络平台数据统计,截至2月18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总票房(含预售及海外)已突破123.19亿元,超过《头脑特工队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同时位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8名。
日前,太原市迎泽区双塔北路小学与中北大学体育硕士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在中北大学体育学院隆重举行。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在体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开启了高校与基础教育携手共进的新篇章。
2025年寒假期间,太原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系组织开展了以“跟着‘悟空’返家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学伊始,同学们纷纷交出自己的实践收获。 2024年《黑神话:悟空》游戏爆火,也带动山西古建筑的爆火,更见证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彰显了文化自信。
日前,太原市迎泽区海边街小学组织各班级召开了2025年春节开学第一课,为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引导学生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回归校园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各班以“非遗里的中国年”为主题,带领学生共同回顾农历新年春节申遗成功精彩瞬间,了解申遗背后的故事。
2月22日10时30分,太原,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新增一条熠熠生辉的地下交通脉络——太原地铁1号线。它像灵动的游龙穿梭于城市繁华间,串联起古今岁月。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拍摄:杜金栋 张舒敏 李慧辰制作:张舒敏 李慧辰 温馨母婴室、9折优惠票价、上线电子卡+微信码……作为服务市民出行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太原地铁1号线为打造城市地铁生活圈,设置了多个便民服务设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升乘客出行体验,释放城市幸福温度。
扫码看视频。拍摄:薛建英制作:李慧辰 扫码看视频。
2月22日上午10时30分,太原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在地铁1号线所有站门开启的瞬间,早已等候多时的市民排队进站,大家纷纷举起手机、相机,记录这一历史性时刻。
“零沉降”穿越太原火车站、首次搭载“列车鹰眼系统”、“车-车”通信全自动运行、太原地铁山西造……2月22日,太原地铁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作为太原第二条地铁线,太原地铁1号线从工程建设到列车运行,创造了多个工程奇迹,随处可见高科技的“身影”。
扫码看视频。记者:薛建英制作:李慧辰 2月22日,太原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
2月22日10时30分,太原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标志着太原轨道交通迈入“换乘时代”。截至当晚运营结束,地铁单日总客运量突破42.7万人次,其中太原地铁1号线客运量达23.56万人次。
扫码看视频。拍摄、制作:寇宁 实习生 张稼蕤编辑:张舒敏 2月21日下午,太原市迎泽区建设路小学的孩子们手挥小国旗,走进地铁1号线大南门站,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太原地铁1号线家校共育实践活动。
1月22日,太原市杏花岭区2025年“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春节”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有制作新春花馍、写春联、剪纸、 拓年画、烫画葫芦等,还有文明实践文艺团队、文艺爱好者表演的歌舞、戏曲、小品等节目,让居民一边逛,一边感受非遗的魅力。 山西晚报记者 武六红摄影报道。
春节将至,1月20日上午,杏花岭区巨轮街道新建北路社区组织开展“笔书春联意、纸剪瑞彩情”活动。 活动现场,书法爱好者早早地摆开了笔墨纸砚,挥毫泼墨,笔锋婉转间,一副副饱含祝福的春联跃然纸上。
图为省级非遗项目晋阳三三叉表演现场。 杨润德摄 本报太原1月22日讯(实习记者姚雅馨)近日,记者从晋源区获悉,在春节到来之际,晋源区将推出“文化文博润新春”“游园览山庆新春”“花灯璀璨耀新春”“非遗盛宴贺新春”“文化惠民享新春”“国潮晋阳燃新春”文旅迎新6大系列90余项活动,邀请市民游客一起花式过春节。
本报太原1月22日讯(实习记者韩潇)为提升环卫工人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1月20日,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中心开展“情暖环卫、爱心药援”活动,向太原市环卫工人捐赠10万盒连花清瘟胶囊。 活动现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崔虹向该市环卫工人代表进行捐赠。
本报太原1月22日讯(实习记者姚雅馨 通讯员冀粉连)为全力保障春节期间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近日,古交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在辖区各大市场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服务惠民”活动,积极营造公平的消费环境。 活动中,该中心工作人员在市民购买食品的热销场所设置了快速检测台,由市民点选食品和抽查食品两种方式进行选检,主要对蔬菜、水果、肉类进行检测,并现场出示快检结果。
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小店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持续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高素质人才成为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本报太原1月22日讯(实习记者韩潇)“2024年,太原市坚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省城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1月21日上午,在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宋力表示。
今年是“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收官之年。1月21日上午,记者从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4年,太原市以科学治污为引领、精准管控为手段、靶向攻坚为策略,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托育服务普惠高质量发展,解决入幼之前的“带娃难”问题,既是千万家庭之所需,也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之所急。 “托育机构真是方便了夫妻双方都在上班的家庭,中心保育员们很有耐心,陪着孩子玩游戏,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们特别放心。
本报太原1月22日讯(记者王媛)为进一步提升设施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推动产业向绿色、有机、精准、智能方向发展,近日,清徐县农机中心在该县柳杜乡北社村举办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培训演示活动。 活动现场,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正高级农艺师薛平、工程师闫运凯以及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李斌分别就物理农业技术与装备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设施蔬菜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应用和温室大棚绿叶类蔬菜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本报太原1月22日讯(实习记者姚雅馨)为丰富辖区未成年人的假期生活,助力提升青少年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近日,万柏林区小井峪街道前进路南社区开展“文化入户、服务到家”主题活动,并开设寒假趣味讲堂,吸引了辖区内众多小学生热情参与。 课堂中,主讲老师温鹃以“压岁钱”的秘密——钱币里竟然藏着6只猫为主题,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段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秘之旅。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岁月更替,辞旧迎新。春节前,在山西博物院,寻找年味的游客络绎不绝。
本报阳泉1月22日讯(记者郭强)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太原组织专家对“大功率钠离子电池煤矿应急电源系统”科技成果进行评审,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鉴定,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大功率钠离子电池煤矿应急电源系统”由华阳股份公司、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景福公司、开元公司等合作完成,是专门针对煤矿一级保安负荷需求开发的应急电源系统,可满足煤矿主扇、抽采瓦斯泵、提升机等负荷的应急供电需要。
“同学们,你们知道的不健康食品有哪些?” “烧烤和小零食,辣条和巧克力糖。” “还有饮料和油炸食品。
春运期间,太原铁路公安处青年民警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加大服务力度,同时向旅客宣传出行安全常识,及时为旅客提供帮助。 李岩摄。
“吃块麻糖,挑选自己喜欢的春联,再把美美的祝福带回家,真的太开心了!”1月22日,农历腊月廿三,北方“小年”,省城袁家庄、下庄城中村改造项目部暖意融融。一场由项目部和东社街道办事处、业主单位联合举办的迎小年特别活动正在进行。
本报讯(记者张琦)1月22日,腊月廿三,北方传统小年。当天上午,随着G3209号高铁列车缓缓驶出太原南站,“唐风晋韵 锦绣太原”号高铁专列正式首发。
1月22日,太原市刘家堡村“堡里有年味 回村过大年”蛇年花灯节启幕。现场背棍、秧歌、划旱船、舞龙舞狮等表演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欢度农历小年。
本报讯 1月21日,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农民专业合作社2024年度年报将首次纳入“多报合一”,将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返还成员总额、剩余盈余分配总额三个数据项纳入市场监督管理年报一并填报。 据了解,凡2024年12月31日前在市、县两级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审批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均应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送2024年度报告。
本报讯 去年,你网购了几件商品?1月22日,市邮政管理局公布2024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去年全年快递业务量完成5.07亿件,同比增长9.08%。一件件快速“奔跑”的包裹,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本报讯 军营建功业,喜报传家乡。1月22日消息,2024年我省涌现出一大批爱党报国、矢志强军、建功军营、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共有2378名官兵立功受奖。
本报讯 为有效应对污染过程,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按照专家组建议,1月22日,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太原市2024年~2025年秋冬季应对不利气象条件第四号调度令,确定于1月23日0时至24日24时采取减排措施。 根据1月22日我市和晋中市、吕梁市联合会商结果,结合省保障中心推送信息和专家组等研判分析,1月23日至24日,我市以偏南风为主,湿度增大,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可能出现数小时重度污染过程,预测我市空气质量为4级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
六旬老人在换乘公交时迷路,拖着行李在迎泽大桥旁的小公园门口徘徊,热心市民发现后及时报警。这是近日发生在太原市街头的一幕,辖区庙前派出所值班民辅警得知情况后迅速行动,将迷路老人平安送到目的地。
近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市晋源区获悉,在2025春节到来之际,太原市晋源区将精心策划推出文旅迎新6大系列90余项活动,邀请省内外游客在晋源体验传统春节文化,感受浓浓的新春氛围。 文化文博润新春。
太原新增4条绿波路段,分别是唐槐路、大昌路、马练营路、迎泽西大街。 唐槐路(庆云路—汾东大街),推荐绿波时速为55—60km/h;大昌路、大昌南路(龙盛街—汾东大街),推荐绿波时速为55—60km/h;马练营路(电子街—化章街),推荐绿波时速为55—60km/h;迎泽西大街(普国路—大王路),推荐绿波时速为50km/h。
山西晚报讯(记者 张珍)近日,浦发银行太原分行牵头,与10家银行一起,成功为忻州市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忻州神达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神达集团”)发放112亿元银团贷款,专项用于煤炭探矿权价款缴纳,助力其提升煤炭资源储备。 据悉,神达集团是忻州能源领域的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
2024年,太原市全力攻坚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历史最高水平。那么,太原市是如何做到的? 据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负责人介绍,2024年,太原市坚持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强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提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能力,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山西晚报讯(记者 武佳)太原市市区优良天数248天,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83.3%,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1月21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省城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2024年1月至12月,太原市市区优良天数248天,优良率为67.8%,优良天数比上年同期增加13天。
春运以来,为保障广大旅客出行安全,太原铁路公安处组织民警开展常态化巡逻守护,图为民警在太原站候车厅巡查。 牛强摄。
连日来,总有一拨又一拨的游人兴致勃勃地在难老泉边围观。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随着地下水位上升,难老泉多个泉眼喷涌,仅1月12日一天,就吸引了3000多名游客欣赏这一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