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鼎腹的裂纹里 沉淀着晋阳的晨昏 飞檐斗拱 在岁月里凝望 砖石纹脉 在时光中低语 在山西博物院,游客在“壁上万千——山西宋金壁画中的众生气象”展览上拍照(2024年5月16日摄)。 听,永祚寺的铜铃荡开古老的传说 晋祠藻井吞吐着唐宋的呼吸 悬瓮山泉淌过千年 依然能听见唐叔虞的佩剑撞响周礼 晋祠圣母殿内的宋代塑像(2023年3月22日摄)。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近日,随着气温回暖,锦绣太原满城春色,处处美景。漫步汾河之畔,河水在暖阳照射下波光粼粼;细长的柳枝在春风轻拂下翩翩起舞,新抽出的嫩芽似绿玉雕琢点缀其上;桃花灼灼,粉瓣簇拥,如天边云霞飘落人间,引得路人回眸驻足、沉醉其中。
本报太原4月1日讯(记者李若男)3月31日7∶00、7∶10,随着MU6087、MU5055航班相继从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起飞,太原—昆明—曼谷、太原—合肥—澳门航线正式启航,为前往曼谷、澳门的出境旅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便捷出行选择。 面对航空公司拓展国际航线的需求,太原机场海关主动作为,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活动为企业提供航线备案、运输工具申报等全流程指导,保障航空公司新航线高效开通;针对国际航班国内段中转时效要求高、旅客行李及货物衔接紧密等特点,对中转行李、货物实施非侵入式查验,依托智慧旅检建设,充分运用智慧电讯检疫、智能查验台、先期机检等技术手段提高现场查验效率,实现“即到即检、无感通关”;针对新开航线,提前分析研判口岸客流情况,优化现场布局,调整人力资源,完善应急保障预案,确保旅客高效便捷通关。
扫码看视频。记者:李婷编辑:李浩瑜 近日,在世界孤独症日来临之际,太原市柳巷钟楼街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意丙烯刮画体验及公益美术馆巡展。
为落实市政设施“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要求,近日,太原市市政建管中心市政应急保障站采用“排查、清理一体化”模式,24小时不间断,对全市87座跨线桥及13座跨汾河桥的伸缩缝、泄水孔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确保桥梁安全运行。此项工作预计5月中旬全部结束。
扫码看视频。拍摄:李婷李慧倩陈红程亚妮制作:张琪 各类养生服务体验、AI体质检测+老中医把脉“双诊断”体验、中药茶饮品免费品尝……4月1日,太原市小店区首届城市养生文化进商圈暨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活动——“醒春市集”在太原市茂业天地二期南广场正式开启。
默哀、宣誓、献花……4月1日是太原市第十四个“遗体捐献纪念日”。上午9时,在天龙山仙居园太原市红十字遗体捐献纪念园内,一场以“生命·希望”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正在举行,太原市红十字会等多家单位的工作人员、遗体捐献者亲属、志愿者、医学生等300余人聚集于此,共同缅怀、纪念遗体捐献者。
山西晚报讯(记者 赵丽娜)清明假期即将来临,踏青出游人数增加,为保障广大游客平安、文明、绿色出游,4月1日,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假期温馨提示:合理规划行程,理性绿色出游,如遇旅游纠纷可拨打投诉举报电话0351-12345。 合理规划出游。
山西晚报讯(记者 梁成虎 实习生 陈乐芬)4月1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市总工会获悉,该部门连续3年实施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工会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该市家政服务、外卖配送、物流货运等6个行业工会联合会实现全员参保,累计为134人次劳动者报销医疗费用21万余元,构建起覆盖新就业群体的医疗保障网。
3月下旬,一列装载3000吨硫酸的罐式集装箱专列从山西侯马西贺村站鸣笛启程,驶向宁夏。这是山西开行的首趟硫酸铁路专列,标志着太原铁路局集团在危险品运输领域迈出了创新一步。
4月1日,太原市小店区第一届城市养生文化进商圈暨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活动——“醒春市集”在该区举办。活动向市民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常识,通过养生文化赋能商圈消费升级,探索“健康+消费”新场景。
本报讯(记者李兵 实习生聂翔宇)4月1日,记者从太原公交集团公司获悉,清明节即将来临,为方便市民出行祭扫,太原公交将在4月2日至4日每天上午7:00—11:30开通3条“清明节祭扫专线”。 具体为: 专线1:胜利桥东—永安殡仪馆。
3月28日,太原碑林公园,游客在欣赏盛开的玉兰花。近日,公园内玉兰花盛放,与古建碑刻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充满诗意的春日画卷。
本报讯 悠悠百姓事,枝叶总关情。4月1日,2025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聚力攻坚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精准施策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优化城乡养老服务等,奋力推进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3月31日,“机票一站通,免费游温州”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太原举办。 推介会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
本报讯 3月31日,全市医养结合工作推进会举行。今年,我市将围绕老年健康服务、医养结合服务、安宁疗护服务,全力推动医养结合工作走深走实,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进一步增强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华社太原4月1日电 题:太原:黄土高原上的山水之城 新华社记者马晓媛 没到太原之前,很多人会猜想这座城市:地处黄土高原,大概植被不多;煤炭大省省会,一定灰头土脸。然而,来到之后,刻板印象很快被打破。
本报太原3月31日讯(记者康煜)3月27日,中国煤矿文工团走进娄烦,举办了两场“文化迎春、艺术为民”慰问演出,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文化盛宴。 此次演出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共娄烦县委及娄烦县人民政府承办,娄烦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娄烦县文化馆协办。
3月30日上午,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的“晋水春典·上巳流韵”文化活动在晋文公艺术博物馆举行。活动现场,观众在礼仪人员引领下参观“上巳流韵——民俗文化主题展”,深入了解“上巳节”传统文化。
扫码看视频。拍摄:李飞飞制作:李慧辰 3月28日,由太原市杏花岭区三晋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杏花岭三晋文化大讲堂”第二期讲座开讲。
胥家宅院是辛村现存的基本完好的古代民居。 辛村,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是明清时期太原县城最大的村子,历史积淀深厚,遗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如始建于唐代的植福寺,始建于元代的紫云观、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魁星阁等。
山西晚报讯(记者 南丽江)3月21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太原市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文物保护法相关情况。 新修订文物保护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文物事业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
山西晚报讯(记者 武佳)3月21日,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要求今年要重点打好“8场硬仗”,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山西太原,随着汾河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鸟类选择在汾河停留和栖息,漫步汾河边,人们常常被各种鸟类吸引。跟随镜头,我们一起领略汾河的生态美景。
3月23日,太原市市政建管中心道排保障二所的工作人员正在体育路进行春季清掏作业,确保雨季地下管网畅通。 牛利敏 杨斌 摄影报道。
3月18日,太原市在清华大学举行“相约锦绣太原 共创美好未来”宣介会,介绍了太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招才引智政策,向优秀人才发出相信太原、选择太原、加入太原的诚挚邀约。其间,还同步开展了引才双选会、晋籍学子座谈会、“名都自古并州”展、太原非遗展、特优农产品展等活动。
图为太原市桥头街宁化府益源庆醋坊,打醋的市民排起了长队。 风传花信,雨濯春尘。
本报讯(记者李志江 实习生郭政楠)3月20日,在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太原市公安局就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盗窃公共设施专项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通报。 今年以来,太原市公安局开展全市打击盗窃公共设施专项行动,经过两个月的集中攻坚,共破获案件492起(其中现行案件21起、历年积案471起),成功打掉犯罪团伙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查扣被盗电缆万余米、充电桩电缆32根、基站模块6块、市政井盖42个。
本报讯(记者李林霞 通讯员胡慧萍)以大数据赋能正风反腐。3月23日,中北大学数字纪检监察研究院(监督科学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研究院首批成果——以全国首创的六大层级监督模型为主要内容的“纪检智通”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同时发布。
本报讯 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3月23日,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结核病,这一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传染病,至今仍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3月22日,因地铁施工改道长达5年的17路公交恢复原线路通行,17路支线也同步开通。新线路的开通将南内环、西苑南路等沿线的乘客紧密相连,实现了与地铁线路的便捷接驳,极大地便利了沿途乘客的出行。
3月19日清早,定期参加无偿献血的39岁田女士走进万达献血屋。“之前听说血液紧张,就打算献血。
太原市卫健委3月22日发布消息,2024年太原市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其中,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8.05%,持续领跑全省。今年,太原市锁定六大攻坚方向,持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健康太原建设注入新动能。
《太原市化工重点监控点认定管理实施细则》3月20日公布。市工信局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根据其确定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等事项,共同推进认定管理工作。
3月21日,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抢抓订单,赶制产品。该公司不断科学优化生产工序,为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3月19日,太原市小店区农机中心对刘家堡乡所属区域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进行安检,消除农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确保春耕春播顺利进行。 本报记者王瑞瑞摄。
本报讯(记者高桦)“如果我们把地球上所有水的量比作一个足球场大小,那么,陆地上淡水的量就只有一个篮球那么大,而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量,还没有一个乒乓球大……”3月20日下午,太原市第二实验小学,一场生动活泼的节水课正在进行中。太原市水务系统专家库成员、高级工程师郭彩蝶,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向同学们宣讲节约用水重要性。
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发酵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发酵罐。本报记者晋帅妮摄 “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
3月19日,太原重工轨道公司生产车间,质检工部检验员正在用仪器对发运前的产品进行出厂检验。该公司将智能化生产的前沿技术融入生产制造,经营态势持续稳健向好,大批销往国内外的高品质轮轴正在加紧生产。
4月13日,由天津豆画视界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多元化社交平台"火乐园"全国发布会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标志着“火乐园”正式进军全国市场,也预示着短视频社交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与创新。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互联网行业专家、内容创作者、商业合作伙伴及媒体代表等200余人参与。
本报讯 3月14日—16日,由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四学院联合主办,华夏传播研究会、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联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传统、传承、传播——首届全国新文科跨领域主题研讨会”在太原举行。 会议期间,来自全国13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文科的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相互关系、主流媒体在新时代的系统性变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阐述,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出分析,展示了国内新文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深度思考。
原标题:全方位扩大内需 高水平对外开放 【强实干 抓落实——奋力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向新向好】太原:“内外双循环”协同发力惠民助企 3月19日,记者从太原市“权威部门话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太原市将聚焦“全方位扩大内需”,积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紧扣“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增长空间、畅通内外循环,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更多更好惠民助企。 2024年,太原市抢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发挥省会引领作用,率先在全省启动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同步开展家装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涉及消费135亿元,占全省近50%。
3月19日从市城管指挥中心了解到,连日来,该中心组织全市数百名信息采集员穿梭于街头巷尾,对市政设施运行安全、设施病害、城市违章乱象三大类市政设施问题展开集中排查,为全市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市政设施作为城市的“筋骨血脉”,既是城市运行的基石,也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保障。
“过去一年,山西文旅市场既赢得面子又赢得里子,交出一份很亮眼的成绩单。作为三大旅游热点门户城市之一的太原,表现尤其抢眼,全市游客接待量在全省占比最大,达到了19.55%。
3月20日,在“凤鸣朝阳 曲谱未来”阳曲县2025年春耕备耕专题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农户宣传惠农政策,讲解种子、农药、化肥等主要农资的识假辨假常识。张昊宇 刘 蓉 摄 不误农时,不负春光。
本报太原3月20日讯(实习记者姚雅馨)今天上午,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太原市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盗窃公共设施专项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月21日,太原市公安局打击盗窃公共设施专项行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程国媛)“来汾河湿地看红嘴鸥了!”3月初,随着气温不断回升,在太原市摄乐桥和北中环桥中部的汾河湿地公园里,首批北归的红嘴鸥如约而至。今年来此中转的候鸟数量非常多,除了红嘴鸥,还有棕头鸥、白鹭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本报讯(记者卢文艳 实习生郭政楠)3月18日上午,在太原市八一小学附近,太原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合力将灯杆立起安放在地脚螺栓上,随后快速进行对位、校正、紧固等工作流程,灯杆组立完成。为提升市政设施精细化养护水平,即日起至5月31日,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开展市政设施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重点关注学校、医院及商圈周边并向外辐射,打造更加整洁、舒适、美观的城市环境。
3月19日,太原汾河景区,众多灰鹳和鸬鹚在两棵大树上筑巢休憩。近年来,随着汾河太原段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质的不断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在这里安家,白鹭、灰鹳、鸬鹚等大型野生鸟类,由原来的候鸟成为这里的“留鸟”。
本报讯(记者范珉菲)3月19日,记者从太原市“权威部门话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太原市将聚焦“全方位扩大内需”,积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紧扣“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增长空间、畅通内外循环,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更多更好惠民助企。 2024年,太原市抢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发挥省会引领作用,率先在全省启动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同步开展家装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涉及消费135亿元,占全省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