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基因 传承革命精神
——山西省红色故事巡讲感人至深
倾听英雄故事,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11月15日至11月28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院、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山西省红色故事巡讲”走进了山西的学校、机关、军营、企业、社区、农村……这股红色暖风回荡在初冬的三晋大地,激发起人们内心深深的感动,凝聚起三晋儿女奋斗的力量。
舞台上,“我和我的祖国——山西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获奖选手们声情并茂、引人入胜的讲述;舞台下,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人们饱含深情、眼含热泪的倾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革命英雄不畏生死、舍身为国的伟大精神在一场场故事会的深情演绎中,在一个个隽永的红色故事中流淌而出、直击人心。
精心策划,以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在山西这片红色热土上,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发展时期,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如何让英雄的精神成为激励当代人前行的强大力量?如何让英雄的故事世代传扬?“我和我的祖国——山西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系列活动,以听得懂、传得快、感染力强的红色故事为载体,以红色故事讲解大赛、获奖作品展播、红色故事巡讲等多种形式,拓宽传播路径、拉长传播链条、提升传播效果,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荡爱国情、激发强国志、激励报国行,这就是山西宣传文化部门的回答。
“我和我的祖国——山西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从今年4月开始启动至11月底结束,历时8个月,通过初赛、复赛和决赛,共从200多名参赛选手中决出13名选手荣获“红色故事金牌讲解员”、17名选手荣获“红色故事优秀讲解员”,16部红色故事电视片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6个市荣获“优秀组织奖”。
为了确保这次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的总体质量和水平,从大赛的整体策划、方案设计,到具体组织实施;从故事和选手的挑选和培训,到故事和电视片内容的把关和打磨;从系列活动的组织筹备到舞台和电视的完美呈现,都倾注了参与此项活动每一位同志的心血和汗水,倾注了每一个讲解员和背后团队的辛勤和努力。省市县各级宣传、党史、文旅部门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省市专家学者们对红色故事走访收集,深入挖掘、数易其稿;电视台工作人员昼夜加班、精益求精,摄制组翻山越岭、不畏艰辛;选手们对故事反复揣摩、深入理解……
讲解《河东“刘胡兰”——牛线线》的运城博物馆讲解员梁嘉璐在她的朋友圈里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大家看到的是我在台前的呈现,而我们优秀的团队顶着烈日熬着寒夜,领导的支持、团队的帮助、老师的打磨……每一次舞台呈现,都是多少人共同的心血,我唯有更加努力!
“山西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和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弘扬革命精神,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既是我们重大的责任使命,也是迫切的实践要求。”省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刘冬告诉记者,“举办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系列活动,不断创新传承红色基因的表现和传播形式,充分发挥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教育功能,挖掘一批感染人、教育人的红色故事,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让革命前辈的英雄故事在三晋大地广为流传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等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策划这次活动的初衷。”
深情讲述,用英雄事迹赓续红色记忆
11月15日至11月28日,活动正式进入巡讲阶段,首场巡讲暨颁奖仪式于11月15日下午在山西工商学院举行。与此同时,获奖的16部作品也在山西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进行了展播。一个个红色故事,一场场生动演讲,经过大赛磨砺的获奖选手们倾情诠释的故事,或声泪俱下,撼人心魄;或铿锵有力,催人奋发;或娓娓道来,沁人心脾;或钩沉索隐,引人入胜,蕴含着的革命精神,彰显出的文化自信赢得每一位现场观众强烈共鸣。
历史因为故事而鲜活。抛开宏大的历史叙事,一个个从小切口展开的故事,让那些在烽火岁月中为民族解放、为家国安宁而牺牲的英雄的精神,那些在新中国建设中不畏艰苦、砥砺奋斗的英模的精神又一次烙印在人们的心头。三晋大地上曾经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时期的历史在一个个真实具体的英雄故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抗战时期,成成中学学子们弃笔从戎,用《青春热血铸辉煌》;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带领马连小组书写了中国矿工传奇历史的《我的爷爷——马六孩》;百团大战期间阳泉娘子关下的《英雄钢铁连血战磨河滩》;《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的八路军115师;用生命和鲜血将冲锋的号角在每一寸渴望自由的土地上吹响的《陵川号兵》;《致敬英雄》里的三位独臂将军;《隐蔽战线上的红色夫妻》《血染的城防图》……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人民解放了,赵家沟家家户户都挂起了毛主席像。宋家媳妇翠兰坐在自家炕头上看着主席像,愣起了神。“哎,我说掌柜的,我咋看着毛主席这么面熟呢?”丈夫瞥了她一眼:“看把你能的,你能认得毛主席?”“我是不认得毛主席……可是……呀!不对么,这不是那年住在咱窑的‘大官’?”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的冯莉娓娓道来的《毛主席来过咱永和》,通过群众视角回顾了毛主席带领红军东征期间,两次进驻永和的经历,展示了伟大的东征精神。
表现形式与众不同的《英雄背后的英雄》,在每一场巡讲中都能获得很多关注。当代表平定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述这个故事的史钦君戴上花白的假发,用苍老的声音讲出:“我和黄涛是新中国成立那年结婚的,相伴走过了60年。老黄这一生有两件事看得比什么都重,一是编书,二是做人。”观众便瞬间沉浸在这种代入式的讲述中,走进平定人黄涛的生命中,被他一生公而忘私,传承红色经典,主持编纂了新中国第一部大型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精神打动。
如何让红色故事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如何能把红色故事讲述得更加真实生动、引人深思?每一位参与山西红色故事巡讲的选手都有着自己的生动实践和深刻感悟。
《英雄钢铁连血战磨河滩》的讲述者阳泉电视台的杨研对记者说:“选材很重要,英雄钢铁连的故事就是从我们家乡众多红色故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我们整个团队在稿件打磨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力求通过每一个细节描述让呈现出的故事真实感人。”
来自昔阳大寨的马雪梅对此有深刻的体会,“是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是一个感动和升华的过程。从初赛一路走来,每一个同行者的讲述都很精彩,故事都很感人,我希望自己能《把初心永远刻在心中》,把大寨精神讲好。”
在采访中,讲解员梁嘉璐的一句话深深印刻在记者脑中,她说:“红色故事本身讲述的就是真人真事,把感动得自己落泪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不需要技巧!”
真心铭记,将深深感动转化为奋斗力量
“三晋大地作为革命老区,抗日的主战场,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拓印着英雄的足迹……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组成一部催人奋进的红色教科书,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各位选手的讲解打开这红色课本的第一页。”在11月15日红色故事首场巡讲——走进山西工商学院现场,8位获奖选手带来的红色故事,带领着600多名师生重温英雄往事。
《毛主席来到咱永和》《致敬英雄》《迟来的团聚》《不朽的战歌——“在太行山上”》……“整场巡讲听下来,让我热血沸腾。”大一播音主持专业的张泽宇感慨地说,“我们只有付出奋斗的青春,才能不辜负这个好时代。”山西工商学院宣传部副部长李涓表示,很庆幸山西红色故事首场巡讲就能走进自己学校,好多同学都感动得流泪了,她告诉记者:“今后我们也会组织类似的活动,做红色精神的传承者。”
11月18日,红色故事巡讲走进机关在山西省地质博物馆举行,《周恩来在国民师范》《五张工赁单》等红色故事,再次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巡讲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省外事办张崱感触良多:“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里,无数志士仁人守心如一,把救国救民视为自己的使命。这种纯粹的追求,也正是今天新时代的我们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理解和传承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做到立身、立业”。
11月26日,红色故事巡讲走进社区,大同市委党史办原主任景京在大同图书馆听完选手们的讲述后表示:“我编了几十年的书,写过不少红色故事,也给别人讲述过无数次先烈们的事迹。但是,当听到、看到以这种形式表达英雄先辈们事迹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感染了!”
巡讲期间,红色故事还先后走进山西省文旅集团、省军区、阳城县皇城村,红色故事播撒的地方,感动在继续,泪水在飞扬,思考在蔓延,力量在汇聚……红色故事在三晋大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本报记者 孙 蕊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