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最早叫“上艾”
地名反映了当地当时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平定最早叫“上艾”
地名反映了当地当时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地名是表称地点的文化符号,具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和方位性,是语言学、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研究的宝贵资料,平定人路遇熟人,多问一句:“客(去)哪呀?”此“哪”即为所问之地名。
史籍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目前可知“上艾”是平定最早的地名符号,这是依据出土于这一带的尖首刀货中的“上艾刀货”认知的。古文字学家裘锡銈先生认为这种刀货在战国时期就铸造于当时的平定境内。由此而知,平定之地名在战国时期就称为“上艾”,这一名称一直使用到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废“上艾县”,改称“石艾县”止。“上”,指位置在高处,等级或品质高的意思。“艾”,本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具有药用价值,民间旧俗端午节时用其驱邪,且有美好,漂亮的意思。如此,上艾意谓是一个上乘的、品质高的美丽地方。另一个较早的地名是“盘石”。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于公元前944年出巡,沿太行山北上到桃河“于盘石之上”,这里的“盘石”,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就是今天的上、下盘石这个地方。
平定处于太行山中,多山地区丰富的石灰岩资源给雕刻石碑和摩崖题记提供了方便的材料,保存至今的许多碑刻和摩崖题记记录下了古时平定境内许多的地名,如乱流村,开河寺内北朝时期的摩崖题记就记录乱流村在当时称为“安禄交”“阿鹿交”。秋林寨元代摩崖题记及出土于西武庄村的元代张家墓地幢则记录了乱流在元代时称为“乱柳”。石门口长国寺北齐天保六年(555)雕刻的《李清报德造像碑》和大周(唐)长寿三年(694)雕刻的《郝贵造像碑》则记录了石门口在当时称为“榆交”。“交”,为交叉、交错,互相接触之意。乱流,石门口皆为两河交汇之处,把其地名称为“交”很恰当。平定有“八圪料”,其中“第一圪料”便是“出了东门问西郊”。如果地望从石门口方向看西郊,把榆交村西的村子称为“西交”是很自然的事情,况且西郊所处位置为两河相交的二级台地,现存于西郊村苍岩行祠中的金明昌七年(1196)《重修懿济圣母正殿碑记》载,当时的西郊就称“西交”。
马郡头村在平定城南15公里,现有上、下马郡头两村。2015年下马郡头村在修复村中可汗大王庙时掘得一经幢,为《进义副尉赵公浮图记》。文中记述,赵公,讳建,因信义有世,赋性温淳,于金承安二年(1197)被朝廷授进义副尉。其先祖由洛阳迁居平定马群村,先娶清河张氏,生育二女,长适马群村冯元,次适乐平宋翱。张氏去世后娶冯氏,冯氏无嗣,又取刘氏继室,生有一子,但早逝,留有一孙,尚小。赵建在弥留之际嘱其长女要把年幼小孙抚养成人。金泰和二年(1202),赵建七十八岁寿终,其长女及女婿冯元给赵建立此浮图记。由此而知,下马郡头村在宋、金之时曾称为“马群村”。除金泰和二年(1202)《进义副尉赵公浮图记》经幢石刻外,现能见到最早记载下马郡头村的文字资料是清顺治癸巳年(1652)《创建白衣关圣阁碑记》:“州治南三十里许有村名曰下马郡,松岗朝拱,源泉澄映,地灵人杰,其来远矣……”文中村名不加“头”字,称为“下马郡”。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的《重修大王庙碑记》:“州治正南三十里许有村曰下马郡,其村峰峦丛秀,泉水交环……”,也称“下马郡”。“上马郡”之称,见录于现上马郡头村中2005年重修村迎春阁碑文录清雍正十二年(1734)碑记:“州之南有上马郡村……”。清道光九年(1829)《重修官房暨乐楼碑记》和清同治年间(1862-1874)《重修菩萨堂关圣阁碑记》则有:“马郡头在州治南三十里许,有上村下村,而环抱群山……”的记述。由此可知,清早期上、下马郡头村的名称中,不加“头”字,称为上马郡和下马郡,加“头”字是在清道光年以后至今的称法。至于宋金时称“马群村”,到后来变成了“马郡村”,可能是由于“群”“郡”的音变之故,就如梨林头,平定人发音成“林林头”,慈家岗,发音成“时家光”一样。
秋林寨,位于平定秋林村东北,是一处元代古寨,现存于寨内的元至正十四年(1354)摩崖题记留下许多当时的地名名称,如“黄都岭”“郝庄”“里家庄”“神林台”“岳庄”“乱柳”“比榆”“千亩平”“阴营”等。读题记内容可知,“黄都岭”就是今天的黄统岭,“郝庄”就是今天的郝家庄。“里家庄”“神林台”“岳庄”“乱柳”就是今天的理家庄、神灵台、岳家庄、乱流村。
地名是当地当时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反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平定县著名平定评说艺人郗富根编演的《说村名》风靡一时,如“口袋没口——难装(南庄村),小布衫没领——短领(端岭村),下雨不戴草帽——林林头(梨林头村),坐下起不来——委池(苇池村),上客(音ge)下不来——天化池(天花池村),进客出不来——狼虎(良浒村),喂侍闺女——送嫁妆(宋家庄村)”等,至今听起来还是饶有风趣。
袁盛慧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