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缘
书缘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
在有限的时光中,记不清何时与书结缘,仍有印象的,是小学时曾看过一本《人民文学》,那是一个周末的午后,父亲从县城带回来的。好奇的我随手翻阅,立即就被其中的《西线轶事》所吸引,文章描写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六名电话女兵的故事,我时时揪心于她们的命运,更崇拜那个与她们偶然相遇,冒着炮火帮她们架起通讯线路后,却不幸牺牲的无线电步话机男战士刘毛妹同志。
有一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有关英雄的作文,我想到了刘毛妹和电话女兵的英勇事迹,立即把它写了出来。后来,老师不仅表扬了我,还当堂朗诵了我的这篇作文。我生命中的文学种子由此萌生。高考前填报志愿的那个晚上,我反复推敲了所有想要填报的志愿,看到后面仍有空余的位置,便随手填写了一所学校。没想到高考意外失利,前面所有的预想落空,唯独等来了这最后一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当我怀着失落的心情报到后,才发现这竟是我多年前从书中就已了解的电讯专业。或许,我与通讯的缘分,在小时候看《西线轶事》这篇文章时,早已冥冥注定,这偶然中的必然也就不足为奇。
工作后,由于办公室与文联办公室相邻,近水楼台先得月,我读到了很多文学书籍。在繁杂的工作和琐碎的事务之余,有了属于自己的温馨时光。我常与古圣先贤相伴论道,与天地宇宙精神往来。我有了更多的文友可以交流,我们或线下畅聊,或微信网聊,分享见解、收获感悟。所有的这些,增长着我的见识,启迪着我的思维,渐渐的,我对自己有了一种清晰的认知。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诗人舒婷。2012年9月27日,鹳雀楼诗歌节开幕的第二天,我跟随文联的一位大姐为舒婷老师送早餐,她和爱人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将自己珍藏二十多年的《朦胧诗·新生代诗百首点评》拿在手边,它是我在毕业离校时,青海的一位好友赠送的礼物。舒婷老师看到这本发黄的小册子,眼睛一亮,立即拔出笔头,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的空白处一笔一画地写下了我的名字,并把她的签名和时间写在右下方,之后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合影。时至今日,这幅照片依然陪伴在我身边,不断激励着我向喜欢的散文写作努力。
一年前,我偶然间读到一本小说《乌江引》。小说构思奇特,用军委二局几个关键人物的历史和后代的艰难寻访,以“破译三杰”等革命者的电侦活动为主线,巧妙勾连起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中国革命史,生动地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风云变幻。“时间深处有一种静默,那是水中的星光,那是风中的密息”。掩卷沉思,我被书后的这段结语深深打动,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小学时读过的那篇小说《西线轶事》。因为星光,因为密息,让这个特殊的群体有了绵延不断的接续和传承,也让我深挚地感受到他们那跌宕起伏的一生,更让我对行将离开的职业生涯产生无限眷恋。
每每翻开一页书,都仿佛开启了一段旅程,每一个阅读的日常,都在抵抗生活的慵常。书伴随着我从朝朝到暮暮,从青葱岁月到白发华年。天命已过,没有工作的羁绊,不受俗务的缠身,更加珍视现在的暇余时光。漫步柳园,看到柳子厚头戴幞巾,手握书卷,目视前方,或许他正在构思“闲持贝叶书”“书史自娱悦”。静坐书斋,满架书册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丝丝缕缕浸润心田。眼睛望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脚步无法抵达的远方,文字可以。徜徉其间,“深心托豪素,怀抱观古今”的旷达油然而生。时光,因为有书相伴而变得悠长,生活,也因为有书共享而丰富多姿。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张彩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