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 揭示本源 山西考古这样做
探索未知 揭示本源 山西考古这样做
“山西省文物局加大田野考证力度,加强考古成果转化利用,持续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考古课题,为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做出了山西贡献。”2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全省考古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以及2022年我省重要考古发现。
“山西是实证中华文明进程的核心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晋南盆地形成的最初中国,协同着先进技术、礼制思想、艺术发源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特质远播四方,在带动周边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文化向心力。”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介绍。
我省考古事业围绕重大课题持续攻关,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学术引领和行业带动作用,围绕考古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谋划、部署、实施了一批重大考古研究课题,科学阐释了我省在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等关键问题。
期间,围绕“考古中国·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课题,持续开展了兴县碧村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围绕“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课题,重点实施了芮城坡头遗址、襄汾陶寺遗址、夏县东下冯遗址及忻州尹村遗址的考古工作;围绕“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重大课题,着重开展了夏县辕村遗址、翼城北撖遗址及沁水八里坪遗址的考古工作;围绕“晋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课题,持续开展了夏县师村遗址、绛县西吴壁、垣曲北白鹅、闻喜邱家庄等重点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开展了闻喜酒务头、绛县横水墓地等重大考古发现的资料整理工作,实现了多项关键性突破,取得了一批重要新认识。
针对考古成果的转化,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省考古学会理事长王晓毅表示,根据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相关要求,我省在考古工作基础上,深入挖掘、整理、阐释考古成果,积极推进考古报告出版、考古成果展览、考古成果多媒体科普、传播等成果转化方式,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中,山西省文物局主办的“大政之源”特展是对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山西篇章的深入解读,集中展现了山西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重要地位及最新考古成果;“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系统阐释了“十三五”期间山西的考古成就及主要突破,体现了山西考古在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等方面的积极贡献。
“我们希望通过多层次、跨媒体、丰富多样的考古成果转化形式,让大众更加了解山西在中华文明发展不同时空范围的内涵特点,使大众能够对我国从百万年人类史到五千多年文明史产生深思,感受中华文明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王晓毅说。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