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十年】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
【山西这十年】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
这十年,山西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场准入实现新跨越,截至2022年9月底,我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81.1万户,为商改前的3倍,其中企业数量历史性地突破了100万户。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4000余户,是商改前的4.5倍……
今日,“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三场发布会在并举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效。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推进“质量强省”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质量强省’和‘知识产权强省’战略,为优化我省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郭新安介绍。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为有效提升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度,我省先后推行了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将实缴改认缴、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有效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实行了“多证合一”改革,实现“一照一码走天下”;取消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实行市场主体住所申报承诺制,有效释放了住所资源;开展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拓宽企业办事通道,实现线上“一网”线下“一窗”同标准办理,“照、章、税、金、保、医、银”数据一次采集,集成办理,企业开办时间从原来的28.5天缩减至0.5天。
这十年,我省坚持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由87.96%上升至92.11%;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4%;制修订国际标准26项,国家标准1474项;太钢等4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高等级磁轭钢、宽幅超薄不锈钢精带等新材料的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年间,我省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服务并重,有效发明专利由8104件增加到2.14万件,地理标志商标由41件增加到100件;有效注册商标由7.7万件增加到32.15万件。
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这十年,全省金融系统不折不扣地扛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使命,致力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质效、促进金融振兴,有力地支持了我省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张永胜表示。
十年间,我省实现了金融供给能力“大提升”,截至2021年末,全省共有地方法人银行金融机构189家,地方法人证券公司2家,地方法人保险公司1家,地方金融组织765家;省外证券公司驻晋分支机构61家,省外保险公司驻晋分公司52家。
“这十年,我省金融服务能力实现了‘大跨越’。”张永胜介绍,从信贷投放看,截至2021年末,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3.42万亿元,为2012年末的2.6倍,2021年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1%,是十年来最低水平;从资本市场看,设立沪深北交易所三个山西服务基地,建立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从2012年末的35家增长至目前的47家;股票市场融资总额从2012年的52.6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78.73亿元,增长8.10倍;债券市场融资总额从2012年的910.6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209.50亿元,增长2.52倍。
此外,在融资担保方面,山西在全国率先完成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运营改革,持续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力,不断完善保费补偿补贴政策,累计惠及小微、三农市场主体30多万户。
多措并举齐发力 护航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十年来,山西推动惠企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呈现快好稳的发展态势。
“十年来,全省中小微企业数量达到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营业收入达4万亿元以上,比2012年末增长1.4倍,占全省企业营收总额的60%以上,吸纳从业人员达450万人,提供了约50%的税收、60%以上的发明专利、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成为支撑全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薛江炤介绍。
坚持与时俱进、并肩与企同行,十年来,全省接续实施3个中小企业发展五年规划,出台扶持中小企业重要法规政策30多部,安排省级发展专项资金30.62亿元,政策“红利”加速加大释放;积极培育省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216个,入驻企业1.6万户,带动就业9.3万人,成功举办6届“创客中国”山西省中小企业双创大赛,并两度荣获国赛三等奖,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这十年,我们着力凝聚改革创新共识,稳步下好‘蹚新路’、促转型的‘先手棋’。”薛江炤说,期间,我省以产业升级促转型,围绕“链主”企业培育了111户“专精特新”上链企业和14户“专精特新”“链核”企业,形成22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大中小企业呈现链式集群融通发展趋势。
创优税收营商环境 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税务部门认真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部署要求,全面实施营改增、个人所得税等税制改革,积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大力推进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为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这十年,税收服务社会大局作用持续发挥。我省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25155亿元,从2012年的227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625亿元,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另一方面,我们积极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和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规模从2012年的38.7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67.48亿元。特别是今年大规模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缓缴社保费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实施以来,到9月底,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730亿元。”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总会计师杜飞彪介绍。
这十年,全方位多渠道的税费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服务质效持续提升。2012年,我省12366纳税服务热线正式开通,电话咨询量从当年的8.5万增加到2021年的82.5万;2018年,规范统一的山西省电子税务局正式启用,截至目前,共有233个税费事项实现了“网上办”。
此外,今年9月初,晋税通APP上线启动,59项税费业务实现“掌上办”,“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已成为纳税人缴费人的首选;实体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升级,201项办税业务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同时推行“远程办”和“线上线下融合办”,提供“办不成事”兜底服务,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