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十年】推动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山西
【山西这十年】推动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山西
“十年来,生态环境是山西变化最大、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三晋大地蓝天白云成了常态、一泓清水畅流黄河、绿色处处映入眼帘,表里山河生态新画卷已经徐徐展开。”9月19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等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全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山西的进展和成效。
加速实现蓝天碧水愿景
“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生态环境多项指标创最好水平!”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延峰介绍,“眼下,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72.1%,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5%,SO2平均浓度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改善幅度,PM2.5年均浓度首次进入30+区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72.3%,三晋母亲河汾河全部提升到Ⅳ类水质以上。”
为巩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我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形成覆盖全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大天鹅、黄斑苇鳽、花凫等珍稀鸟类频现民众视野,2743种野生植物、541种陆栖脊椎野生动物在我省安居,我省生物多样性“家谱”进一步丰富。
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拓步前行,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中,我省履约率达99.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GDP增长中78%是由非煤产业拉动的,绿色发展的韧性、持续性、竞争力不断增强。
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发展
“牢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聚焦高水平保障发展、严起来保护资源、改革牵引保护生态,全力攻坚生态修复治理,着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武耀文介绍,“自然资源工作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充分彰显。”
我省优化资源清洁低碳开发布局,推动构建以清洁低碳和可再生能源为支撑的资源开发体系,开展新兴战略性矿产潜力评价调查,储备勘查项目42个;部署大同、太原、忻州、运城四大地热资源集中开采区;最大限度支持解决抽水蓄能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问题,为24个项目依规出具不压占红线的意见,将12个项目与红线重叠部分调出,全方位加大政策要素保障力度。
煤层气矿业权管理改革试点取得重大突破。2015至2021年底,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由0.58万亿方增加到1.12万亿方;煤层气地面抽采量由41.77亿方增加到94.13亿方;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施工钻井20910口,地面已建成产能170.21亿方/年。
“历史性地解决了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矿权等之间的矛盾;完成40个省级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内482个乡镇的评估调整。”武耀文说,“解决了省级限制开发区域内省级开发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不一致的问题,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空间承载和要素保障。”
汾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围绕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流域防灾减灾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成效如何?面对记者的提问,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兵回答:“规划先行,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方案措施,为汾河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保障;针对问题,多措并举,我省进行系统施治。”
“我省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排查整治;推动形成‘省级规划、市县主体,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工作模式。”王兵介绍,“汾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加速推进,汾河13.5公里先行示范段已全部完工、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工程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实施汾河生态补水,汾河入黄水质全面退出劣V类,汾河谷地地下水位连续10年持续回升。”
今年省水利厅梳理汾河流域防洪体系短板,启动实施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对汾河干流,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流经市、县、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支流,以及去年秋汛洪灾水毁严重的支流共66条河流进行综合整治。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今年计划开工73项,已开工64项,开工率87%。
王兵表示,山西水利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工程建设、水灾害防御、乡村振兴水利基础,为山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山西新闻网记者 卢奕如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