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安全行】“安全+绿色” 为煤企高质量发展赋能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为出入井人员设立安全出口专用通道;建成先进、完整的矿井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系统;100%的矿井采煤废水经过深度处理变为直饮纯净水;采煤沉陷区全部复垦治理为梯田……6月底,“三晋安全行”的采访团走进朔州市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这里没有高耸的煤堆、飞扬的煤尘、流淌的黑水,有的是一尘不染、郁郁葱葱的矿区和现代化采矿设备。

建矿以来,后安煤矿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唱响“绿色为基、生态立企”的主旋律,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安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逐步形成了“安全+绿色”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现代化调度中心

安全“前置”护航发展

行走在后安矿区,“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把握安全,拥有明天”“安全你重视了吗?”“温馨的家,源于平安的你”等各种警示展板、宣传标语、温情提示等理论宣传用品随处可见。

翻开后安煤炭有限公司《安全文化手册》,呈现的是深刻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涵盖了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安全哲理故事等诸多内容。

“我们的安全理念是前置、前置、再前置。” 后安煤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尚海说,多年来,通过采煤方法改革、技术改造升级,逐步做大做强做优,现矿井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了100%,煤矿安全监控等“六大系统”齐全可靠。

“在足额提取并使用安全费用的基础上,我们又多增加安全投入近9000万元,超标准配套了安全设备设施,高质量修筑了安全工程,给井下矿工创造了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 赵尚海介绍。

生命至上 防护先行

当地煤矿多年来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井下工人只用外地人,尽量少用或不用本地人。究其原因,就是一旦出现工伤事故时可以避免七姑八姨纠缠的麻烦。而后安煤矿却反其道而行之,是朔州市唯一录用本地人就业达90%以上的企业,还全部缴纳了“五险”,参保率100%。

“咱们办矿的初衷不单单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也是为当地群众解决就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振兴经济。”赵尚海说,“为什么不把处理事故的大量资金和精力‘前置’,投入到安全上,让矿井达到真正的本质安全,让矿工的生命得到切实保障?”

一位矿工的安康,直接牵连着自家、父母和岳父母三家人,影响几代人的命运。为杜绝尘肺病的发生,他们定期为矿工发放防尘口罩等劳保用品,投资近1200万元引进煤层高压注水等设备设施,投入800多万元建成风水联动灭尘和转载封闭除尘系统,并建立“一人一档”职业病监护档案及一年一度的矿工健康体检制度。

正因为赵尚海和他的一班人始终站在“生命至上,对社会负责”的高度抓安全,并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前置”投入到安全上,才使得后安煤矿多年来无重伤以上事故,实现了长周期安全生产。

绿色赋能 生态立企

安全问题落到了实处,但煤矿开采造成严重的土地裂缝遍布、山体滑坡、道路损毁、林草荒芜等状况,严重影响了矿区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如何把握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度”?成了后安煤矿发展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复垦后的矿山

“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并重。”赵尚海下定决心把土地复垦、生态保护、水土保持融入到矿山开发建设中,推动绿色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后安煤矿按照“边塌陷、边治理”的原则,在昔日满目疮痍、千沟万壑的采煤沉陷区上开展规模化复垦。治沟道、削边坡、平梯田、叠田埂、植柠条、撒草籽、修路面、砌排水……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战,已完成6000多亩的采煤沉陷区复垦综合治理工程。

“今年我们还准备在复垦区种植一些油菜花、荞麦等农作物,尽快养熟土地,恢复肥力的同时,引导农民由传统的耕作经营模式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还原土地‘种田打粮’的本来属性,让采煤沉陷区成为老百姓的米粮山和致富山。”后安煤炭有限公司综合办主任张旗伟介绍。

现在,后安煤矿在采煤沉陷区上造就出了高标准的后安优质良田,放眼望去,一层层梯田呈现出优美曲线,一道道山沟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排水泄洪渠,一面面山坡栽满了不同品目的花草林木。

经过治理后,采煤沉陷区生态植被得以恢复,地形地貌得以重塑,局部气候得以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耕地面积增加了,生态农业发展起来了,农民们增收了……“我相信,未来,这片热土不仅能够变成一片难得的净土,还会成为一片沃土,将更适合生态、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赵尚海充满信心。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责编:郝亚红、金环)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