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引水搞产业 为民发声造福祉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盛夏时节,驱车来到临汾市贺家庄乡漫天岭村,只见道路宽敞平整,村庄明亮洁净,树木郁郁葱葱,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铺满黄灿灿的麦子,老人们三五结伴,在树荫下休憩、聊天,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处处呈现出一派和谐幸福的新农村景象。

“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铺上了柏油路,接上了自来水,还搞起了产业,多亏了我们张书记。”聊起自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张铁虎难掩心中感慨。而他口中的“张书记”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漫天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国。

张建国在田间地头宣传全国“两会”精神

心系家乡 情暖故土

提及张建国回乡的渊源,还要从2007年夏天的一场雨说起。“就是那场雨、那段路,把我的心拽回了家乡。”

那年初夏,为了满足父亲离乡多年后“回老家看看”的心愿,在广州经商的张建国陪父亲回到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东下庄村(2021年东下庄、清乐院与畛北角三个村合并为漫天岭村)探亲。一场大雨让原本坑坑洼洼的村道愈发难行。张建国的汽车陷入淤泥进退不得,好在几位乡亲赶来,帮他把汽车推了出来。

泥泞不堪的村道上,满身黄泥的乡亲憨厚地笑着帮他推车的画面,留在了张建国脑海里。“我和他们聊天后才知道,乡亲们一年的收入还没有我一个月挣得多。”土路、土院、土窑洞,还在靠天吃饭的乡亲们,日子过得让张建国有些揪心。

“你小时候也是在村子里长大的。要是有办法、有门路,就帮帮乡亲们。”父亲的一番话,在张建国泛起涟漪的心中又投下一粒石子。2008年5月,张建国回村参选,成为东下庄村党支部书记。

“刚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贫困破旧的小村庄留不住他,但没想到,十三年过去了,他依然在这里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张铁虎说。

造福百姓 回报桑梓

为了让乡亲们看到自己的决心,上任伊始,张建国先致力于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由于村集体几乎没有经济来源,他就自己垫资,修路、建饮水池,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吃水难。

“之前村民用水要去500米外的蓄水池挑,来回一趟就要走近一公里的路程。”张建国说,“大家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把水引到离家近一些的地方。”

“要干就要干出个名堂来!”得知情况后,他第一时间拿出自己的积蓄,为村民们建了蓄水池,紧接着又铺设了自来水管道,将水直接引进村民家。与此同时,他还出资铺设了9千米长的灌溉管道,解决了村庄缺水浇地的窘境,让村民“种粮不靠天”,粮食产量有了大幅提升。

张建国在村民家了解情况

这些年,为鼓励年轻农民回乡创业,张建国出资为他们建鸡舍发展养殖,购置设施建起蘑菇棚;为改变村民劳动条件,他购买两套农机设备,让穷苦的父老乡亲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如今,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把农民不愿种的地、没有劳力无法耕种、管理的地集中起来管理,承担亏损问题,盈利归大家所有。

十三年来,村民谁家有困难,张建国总是第一时间提供经济上帮助。“孩子们考上大学,他自掏腰包奖励1000元,老人们过生日,他总会记得发红包、送祝福,对我们像家人一样。” 村民吉春感动地说。多户村民在他的资助下,解决了生病救治、生产救助、孩子上学、危房搬迁等一系列困难问题。

建言献策 为民发声

在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张建国始终保持初心,为农村干部待遇发声;为农村基础建设资金不足力陈自己的观点;为农民医保不合理的条款声援;为中小企业发展提建议……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主要力量,但村干部因晋升渠道狭窄,绝大部分往往一岗定终身,很难吸引有志青年、优秀大学生、致富带头人投身农业、农村工作,导致村干部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较难适应新时代农村工作的任务和挑战。”张建国说。

为此,他在2021年提出《关于拓宽农村干部发展渠道、吸引年轻干部投身农村的建议》以及《关于尽快出台农村卸任老干部生活保障及待遇提升的建议》,均被中组部和全国人大负责办理。

“人大代表不是官,肩上担子重千斤,扑下身子去做事,百姓疾苦记在心,公平道路有坎坷,履职全靠党撑腰。”这是张建国当人大代表几年来最大的感受,面对自己的选择,他始终无怨无悔。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责编:郝亚红、王晓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