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辽金西夏风云 太原古稀老人数百万字书写边塞演义三部曲
回眸辽金西夏风云 太原古稀老人数百万字书写边塞演义三部曲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写诗,到退休后动笔陆续完成几部近600万字的中国边塞历史小说,家住太原的翟三成老人在追逐文学梦想的路上已经跋涉了六十多年。
翟三成老人正在翻看书稿
童年萌发写作梦想
1947年,翟三成出生于陕西汉中农村,能认字后,家中的一些线装存书吸引了他的兴趣,他常常一读就是大半天,晚上还要点上煤油灯看书。
“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高尔基这样描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美妙感觉。对于翟三成来说,书中的文字对他来说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他与书中的人物同喜乐共伤悲,赞叹作者对于文字的巧妙应用,心中萌发了将来要自己写书的念头。
读小学二年级时,翟三成就开始动笔写诗,“我记得我写的第一首诗叫《大麦歌》,是现代诗,内容包括割麦、脱粒、晒干等内容,写了整整三页纸。”开始上作文课后,他的作文也因为文笔流畅、情感生动被老师当作范文来展示。
读初一时,他喜欢上了杜甫、李白、苏轼、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便着手写了几首古诗,其中一首有这样的词句:碧镶明镜隐彩虹,朱鹭映水飞而鸣。清风徐来鱼鳞波, 垂柳梢头鱼穿行。写完后他拿给老师看,老师点评道:“不错!很有唐诗的味道,好好写!”小小少年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临近初中毕业,翟三成面临着最现实的问题,“我当时想,父母供我读书不易,我先要解决饭碗问题,读工科比较容易就业。”在这样的考虑中,他暂时搁置了文学梦想,报考了位于西安市的机械学校。
退休后全身心写作
1968年,毕业后的翟三成分配到山西祁县,1990年随单位迁至太原。虽然所从事的工作与写作毫不相干,但业余时间翟三成从不闲着,他大量阅读关于金辽夏的史料,在头脑中构思历史小说。
他还根据自己多年的积累,抽空完成了《中国古典生活艺术——棋琴书画的故事》丛书,全套书共160万字,1992年出版,2012年再版。这套丛书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历代著名人物和棋琴书画的故事。有名家这样评价《书法故事》:“此书展示了历代书法家的佳作,讲述了鲜活感人的故事,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热爱书法的种子……”此外,他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完成了七八十万字的《王羲之传》书稿,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出版单位。
1999年,翟三成从单位内退后,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并没有像其他退休老人一样过上含饴弄孙的闲适生活,而是立刻投入到《大金国演义》的写作中。
“他每天6点就开始写作,写到12点休息一下吃点东西,下午又从1点写到晚上6点。我当时还在上班,还要管外孙、做饭、做家务,全力支持他写书。”翟三成的老伴邓阿姨说,老翟为了找个清静的地方,不是去单位图书馆写,就是到朋友家闲置的房子里去写,每天过得非常充实,“比备战考试的学生还要下功夫,但这是他的梦想,我一定要支持。”
2001年1月21日,共180万字、212回的《大金国演义》书稿完成,“当天是腊月二十七,中午11点整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起身看窗外,已经有了过年的气氛。”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翟三成记忆犹新。
“他太辛苦了,每天心无旁骛地写作。180万字全是手写,手稿就装了好几个纸箱。”邓阿姨说。
180万字的《大金国演义》2018年出版
呕心沥血写完该历史小说后,出版过程却一波三折。家人帮翟三成联系到一家大型出版社后,身为历史学博士的编辑曾对翟三成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但提出删减近一半内容等要求,双方协商未果。2002年,宋元金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出版社编辑曾将《大金国演义》的内容介绍给与会专家,获得肯定。
将手写稿转化成电子版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书中有一些古体字在字库中很难找到,此外因内容较多,校对等工作也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我自己一个人校对了半年。”翟三成说。让人感动的是,翟三成原来所在单位的领导也非常支持他的写作,有时还想办法给提供一些比较稀缺的历史书籍等资料;在将手写书稿转化为电子版时,单位也曾安排人员协助打字。
在该书未出版时,翟三成的家人将书稿电子版在某网站连载了前六十回,超过十万人阅读,读者点赞连连。直到2018年,翟三成的亲属才辗转联系到一家出版社将《大金国演义》出版。
马不停蹄再次动笔
写完《大金国演义》后,翟三成并未停歇,他四处搜集史料,开始着手写《大辽国演义》。2003年到2016年,经过13年的努力,他完成了共250万字、285回的《大辽国演义》的书稿,这部作品目前仍“待字闺中”。
此时的他已经年近七旬,精力和体力大不如前,但翟老不曾止步,他又开始着手准备《大西夏演义》的资料。由于史料稀缺,他到山西省图书馆、北京、陕西等地查阅资料,委托子女购买相关书籍。为了让作品更生动,2015年去宁夏、甘肃、浙江的宁波和舟山旅游时,他曾实地考察西夏王陵和历史故事发生地。
“我从小喜好读书,涉猎范围很广,古今中外的名著其本都读过。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笔记文小说等等,都曾阅读和收藏。对二十四史通读过无数遍,极为熟悉,可以从横向和纵向去追溯本末渊源。所以,对辽、金、西夏的历史能从始至末、一贯到底,而不是断代取舍。虽然是小说,但可以完整、系统、真实地展现辽、金、西夏的历史全貌。”翟三成说。
翻开《大金国演义》,可以看到翟老的作品文字简洁、内容生动,将历史故事讲得娓娓动人,此外还涉及民俗文化等内容,可谓是一部边塞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写《大西夏演义》的难度比较大,除了资料稀缺外,我感觉自己写前两部作品耗费了太多的精力,比较疲惫,要将这本书写得更出彩,就要准备更多内容。”翟三成说,目前他已经完成了《大西夏演义》的近一半内容(约160万字)。
翟三成老人的部分手稿
“南北同拓中国疆域,汉夷共创华夏文明”,这是翟老为自己的中国边塞演义三部曲所写的一副对联,也蕴藏着他对自己二十余年来呕心沥血创作所完成的作品的期待。
“我写作边塞演义有三个意图:一是补阙,继《三国演义》后,蔡东藩创作了历代历史通俗演义,唯独没有金、辽、西夏演义;二是因为辽、金、西夏应当在中国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三是想以通俗的方式,把辽、金、西夏的历史真实完整又系统地展现给世人。”翟三成介绍。
翟三成老人为自己的三部曲题写的对联
如今,翟老还在孜孜不倦地完成自己的《大西夏演义》作品。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每天晚上都会去做广场操锻炼身体,“希望以劳逸结合的方式写完我的书。”
此外,翟老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尽快看到自己的边塞演义三部曲、《王羲之传》等几部作品顺利出版,也希望自己的所有作品能以影视、动漫片等形式面世。“比如棋琴书画故事做成动画等形式,更能吸引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记者手记:
有时候,翟老原来所在单位领导或亲友们会感叹,或许翟老从一开始就选错了专业,他应该专业从事写作,或者在考古研究所工作,或者成为一名研究历史的大学教授。翟三成本人有时候也会想,当初自己要是学了自己所热爱的写作专业,或许会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
但是,无论他最初选择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他都不曾放弃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古稀之年仍在系统研究历史,耗费巨大精力完成了近600万字的边塞演义三部曲。
全社会都在推崇“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对于个人来说,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翟老虽然不是研究边塞历史的专业人员,但他在完成中国边塞演义三部曲时所展现的勤恳、专注等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也祝愿翟老的作品都能顺利出版。
山西新闻网记者 葛海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