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潜心收藏三十载 家中办起“红色博物馆”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新中国成立前后不同时期的红色文献,建党以来各时期的党章、票证,不同材质、样式的毛主席塑像、搪瓷纪念杯,泛着微黄的伟人大幅头像和红色宣传画报……来到吕梁市交口县润泽东征文化博物馆,琳琅满目的红色藏品映入眼帘,让人应接不暇,直呼惊叹。

这所展馆建在县城的一处民宅内,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仅仅120余平米的房间里设置了四个展厅、八大展室,摆放了115个类别的建国前系列收藏品、建国后系列收藏品以及伟人系列收藏品。这里的主人是一名年逾六旬的老党员——李春明。

藏品显初心 红色展馆获殊荣

初见李春明,他胸前别着一枚金色毛主席像章,像章表面已有了岁月的痕迹,但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依旧闪耀着熠熠光芒,格外惹人注目。在他的引领下,记者参观起这所与众不同的博物馆。

“这是一大至十九大的党章,这是抗美援朝时的军大衣、肩章,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主席画像,这些是红军雨伞、立勋章、各类书信……”在博物馆内,李春明小心翼翼地拿起那些老物件介绍起来,如数家珍。

李春明搜集的不同时期的党章

这个建在自家住宅中的博物馆于2006年12月26日正式开馆,之后的几年中,这里先后被吕梁市交口县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牌匾,被交口县委授予“党员教育基地”牌匾,被交口纪委授予“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牌匾等。

足迹遍四方 革命记忆永珍藏

回溯李春明的红色收藏历程,还要从90年代初期起开始说起。“当时受长辈熏陶,我对革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开始收集与其相关的物品。”李春明说。30年来,他游走于国内各个城市,结交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有时候碰到特别喜欢的物件,不管花费多少心思,都要努力将其“拿下”。

古玩市场、破旧老街、革命根据地……有红色痕迹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他对这些老物件的珍惜和热爱,也深深感染着周边的人。“这个抗美援朝时期的军帽是当时从一个老兵家收来的。”李春明拿起藏品中一件破旧的棉军帽讲述道,“那位老兵的生活条件并不好,当时我极力想给他一些钱做补偿,但对方说什么也不肯要,我只能买了衣服、食物给他送了过去。”

李春明向记者介绍抗美援朝老兵戴过的军帽

从结识的老前辈们身上,李春明总能听到很多关于红色岁月的故事,而平日的生活中,他也随时不忘去革命老区汲取精神力量。“他每五年去一次韶山,每十年去一次延安。”李春明的友人感叹道,“就连儿子结婚前夕,他都要带儿子、儿媳去主席故里韶山瞻仰。”

展馆待新生 精神力量长延续

曾经的那段峥嵘岁月已经牢牢刻在李春明心里,融入进了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正因为他的执着与热爱,激发了更多人的爱国热情和对党史的回顾。“从开馆到现在,这所博物馆已经先后吸引了5万多名参观者的到来。”李春明欣慰地说。

然而,随着搜集的红色藏品越来越多,家中这个小小的展馆也变得越来越拥挤,很多经典的藏品无法摆放在醒目位置,那些珍贵的文献及资料也都要摞成一叠进行存放,无法很好地向参观者展示。“很多外地参观者常常因找不到展馆地址遗憾而返。”说这话时,李春明言语中流露着些许无奈。

时值建党100周年之际,正是社会各界人士学习红色历史、追忆革命前辈、汲取精神力量之时。对此,李春明希望润泽东征文化博物馆可以继续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县城里能有一处更好的展馆,方便更多的人前来参观。

博物馆展柜中的部分毛主席像章

李春明经常说,自己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红色经典”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他收藏这些老物件就是为了将红色记忆永远留存。对于未来,他表示还会继续将收藏之路走下去,带动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积淀精神力量。

“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入党时的初心和誓言,只想尽自己一份力,让后辈们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朴实无华的话语里,寄托着李春明深深的红色情怀。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责编:王晓艳、金环)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