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石头村”变身富裕美丽新农村
昔日“石头村”变身富裕美丽新农村
清晨,一场细细的秋雨如约而至,在距离大同市区一个多小时车程的云冈区七峰山下,一个清丽俊逸的村落正在醒来……
从交通不便到大路通衢、从草木稀落到绿树葱茏、从破败的窑洞到崭新的小楼、从没有一家村办企业到14家企业共同发展、从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到突破4万余元……短短十几年间,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乡杨家窑村从昔日“山水不高尽是坡,土地瘠薄石头多”的“石头村”变身成富裕美丽新农村。
做强产业兴旺大文章
“在2004年村里新的‘两委’班子组建之前,村集体不仅没有钱,而且还欠债400多万元,我当时每年的收入只有100元。没钱咋能养得住人,没人上班,村委会的一切工作处于瘫痪状态,村委会的原二层办公楼楼下也被村民圈住养了羊。‘上访村’‘老大难村’就是我们村当时的‘标签’”,今年48岁的杨家窑村妇联主席李连芳见证了该村十余年的蜕变。
2004年,郭占君放弃在外经商,回村担任了杨家窑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而后,凭借毗邻同煤集团塔山工业园区的优势,村“两委”没有简单地将建设工业园区占用村中土地的补偿款分光吃尽,而是从服务煤矿起步,以村集体、村民共同入股的方式,于2006年成立了该村第一家村办企业——卧龙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淘到“第一桶”金后,杨家窑村乘势而上,先后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蝴蝶兰种植基地,山西最大、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园区等,共计14家村办企业。
2019年年底,全村经济总产值由2004年的122万元提高到8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由不足1万元提高到8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11元提高到4.46万元。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过去的杨家窑村,几代人都居住在一道山沟里,当地环境被村民形象地描述为“山水不高尽是坡,土地瘠薄石头多”。
为打造“花园家园、绿色村庄”,从2006年以来,杨家窑村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新造农田2350亩,新增水浇地1000亩,建成600亩杏树基地,建成3公里葡萄树走廊,栽植云杉、松柏、丁香、黄花槐等景观树和经济林20多万株,全村绿化覆盖率达43%。同时,该村还依托生态治理成果,大力发展休闲特色农业,打造富有塞北乡村气息的特色小镇。
为建设一流的居住环境,杨家窑村先后投资1.6亿元建成了两层高的小别墅和多层的住宅楼435套,取名“舒心园”小区。2009年,全体村民搬出了旧窑洞,住进了新居。
记者走进今年52岁的村民孟有红家里,200平方米的“小洋楼”窗明几净、装修入时,宽带网络、数字电视一应俱全。“比起早年的旧窑洞,现在能住这么好的房子,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不仅住得舒心,而且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日子呀比蜜还甜。”说起生活的改变,孟有红高兴地合不拢嘴。
福祉共享普惠民生
这些年,杨家窑村从教育、养老、助困等多个方面,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的惠民答卷。
按照全国一流标准建起杨家窑学校,方便该村和流动服务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学生学费全免,每天还会免费领到半斤鲜奶;由村委会出资为每位村民办理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养老金;建成村民综合服务体系,设有村民理发室和鲜奶发放室,村民可享受免费理发,每天每人可免费领取到半斤鲜奶;村委会为村民缴纳小区物业费、数字电视收视费、供暖费等各项费用;村委会为困难群众和困难老党员解决居住、就业等难题,春节中秋入户慰问,为其提供切实的生活保障。
“幸福从努力拼搏中得来,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将加倍努力,实现杨家窑人更大的梦想。”郭占君说。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通讯员 双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