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熟了 果农笑了
葡萄熟了 果农笑了
秋后一伏,发源于太原天龙山的柳跖河,自西向东流淌,汇入汾河。沿柳跖河的小牛线公路旁,饱满青翠的壶瓶枣沉甸甸地随风摇荡,敲打着晋源区南张村兴旺采摘园家庭农场的木头招牌,奏响了丰收的欢歌。
南张村曾是附近有名的果树种植村,68岁的杨福生是村里的种植能手,更是太原市晋源区科技特派员。痴迷果树种植的他,已有53年的种植经验了。
步入杨福生的果园中,树木郁郁葱葱,虫鸣声声入耳,各类果实香气醉人。独特的自然气候、疏松的沙地土壤以及羊粪等农家肥,造就了葡萄果实的甘甜味美。
“来,你尝尝,可甜了。”杨福生摘下一串葡萄让大家品尝,“这是巨燎峰,比巨峰更甜,糖度在25-27度,更受顾客喜欢。现在葡萄已经进入成熟期,月底葡萄就都熟透了。”
种植果树是个技术活儿,为此,杨福生常常看着翻烂了的《山西果树》杂志,筛选着可能适合自家种植的果树品种。多年来,他摸爬滚打,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如今已经成为晋源区果树嫁接方面的科技特派员。
今年,采摘园里开辟出一个棚用来育种试验,种植了巨燎峰、阳光玫瑰、早黑宝、蓝宝石这4个品种。种植效果不错,明年春天将移栽到温室大棚进行大范围种植,后年能达到盛果期。
育苗、疏花疏果、修剪、打药、套袋……几十年的劳作累弯了杨福生的腰背。现在,儿子杨晓光主动帮父母扛起果园管理的重担。“我现在退居二线,当个技术顾问,果园就靠他们年轻人啦。”杨福生笑着说道。
看着刚刚领到的“太原市晋源区兴旺采摘种植家庭农场”的牌子,杨福生表示,有了国家政策扶持,果蔬种植技术不断改进,果园品质不断提升,绿色健康、物美价廉的水果也成为了更多果农的“致富果”。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