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也能“数字化” 90后小伙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养牛也能“数字化” 90后小伙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奶牛是否存在消化问题?最近是不是有奶牛临产?哪头奶牛到了最佳受精时间……在太原市晋源区古寨村的奶牛养殖基地,30岁刚出头的小伙连勇端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上的数据,观察着每头奶牛的状况。近年来,他通过技术革新以及延伸产业链条,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年销售额达到了500余万元。
2012年毕业后,连勇来到父亲的奶牛养殖基地。“养殖行业真的很难,风险大,成本也高。”他苦笑着道出了奶牛养殖的各种辛酸苦辣。
基地有近400头奶牛,按照年龄大小和产奶量可分为犊牛、育成牛、高产牛、低产牛和干奶牛等,每一种牛的喂养时间也不尽相同。多年来,他坚持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开始配料、搅拌和投喂。
如今,经过10年的摸爬滚打,他早已成为奶牛养殖的行家里手。为了提高产能,他和姐姐深入考察,引进了一套数字化挤奶系统。“新系统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挤奶杯会在监测到适当的奶量和流速后,判断奶牛即将吸完奶,便自动掉落停止吸奶,减少奶牛炎症的发生。”连勇说。
除此之外,软件管理系统还能随时监测着每头泌乳牛的情况。是不是发情或者流产?是否存在酮病、消化疾病、卵巢疾病?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产奶量等数据都及时生成,同时,还能在手机上随时随地远程监测,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为保证400头牛一年的口粮,每年8月底、9月初必须储存好来年的饲料。于是,他和家人商量后,投资了300余万元,流转了近600亩土地,打算自己种植全株玉米,降低饲料成本,延伸产业链。在解决牛群一年的口粮的同时,也可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按照每头泌乳牛平均每天产奶30公斤计算,基地年销售额可达500余万元。“下一步,我将购入更多奶牛,在饲料、设备、技术上降低成本,实现节能降耗,提质提效,早日进入养牛界‘40公斤俱乐部’。”连勇充满自信地说。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