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聚宝盆” 端起“金饭碗”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民声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青砖灰瓦里写满质朴,木刻石雕中尽是文化!好,真好!”在临汾市襄汾县新城镇丁村民居7号院的厅堂里,游客李思园连声赞叹。
  丁村民居和丁村人遗址是两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让村民吃上旅游饭,村里可是费了劲……”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丁文涛回忆,从“走出去”考察到“请进来”精准培训,从农村环境治理到基础设施建设,从举办系列活动到精准发展产学游……
  2017年,村党总支主导成立了全省首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旅游发展模式。
  2018年,丁村被确定为襄汾县研学旅行9大营地之一。专业合作社紧抓机遇,充分挖掘丁村遗址和丁村民宅文化内涵,研发了模拟考古、燧氏取火、土布演义、丁村剪纸、木版年画、平阳麻笺(造纸体验)、传统花馍制作、八大碗传统美食、传统婚俗礼仪等9项研学体验课程。
  同时,丁村发展农家乐5家、乡村客栈6家、土布生产作坊2家,使“丁村游”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随着客流源源不断地涌入,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最热闹的时候,游客的车排到了村外一公里。
  在丁村的狗妮土布店,村民陈素平坐在织布机前,手中的梭子来回飞转,一根根红蓝相间的棉线交织一起不断延展。她说:“我今年已经67岁了,用传统的织布手艺还能挣钱,凭的就是我们丁村的旅游产业。”除此以外,丁村还发展出独特的“地摊经济”——村民们在自家门前摆起地摊,售卖土特产品、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
  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丁村发展的步伐更快了。近年来,丁村累计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村里栽植垂柳、国槐、冬青等绿化树种2786棵,全村绿化率达到40%;建成丁村文化公园,村民休闲有了好去处;建成卫生公厕5座,修建公共浴室1座;投资30余万元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座;全村完成“煤改电”工程,清洁取暖改造全面普及。
  如今的丁村,旧貌换新颜。兴旺的旅游产业,优美的村庄环境,让这座古老的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祁欣

(责编:李琳、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