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火柴”燃亮“火堆”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民声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从紧紧握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把“金钥匙”的刘建平,到为横岭村撑起希望和未来的刘新社;从“国家林草乡土专家”李保全,到乡村文化、科技追梦人王陈红、鲍锐,尽管,他们年龄阅历不同,文化地域各异,但是,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他们都做出了相应的成绩,赢得了周围百姓的赞誉。他们是平凡的,然而平凡中却又透射出不平凡的光辉。
  群雁高飞头雁领。实现乡村振兴,需要这样的领头人,而要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真正担负起“领头”角色,起码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能力,二是有意愿。这种愿望来自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自于对乡村对百姓的深情厚爱,来自于一种以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这样有突出能力、有强烈意愿的先进典型引领,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学典型、追典型,进而逐渐超越典型,使自己不断成为新的典型。只有把善于发现典型与用心学习典型统一起来,才能进一步发挥“领头人”的典型带动作用,充分凝聚各方面力量,在目前形势下精益求精地做好乡村全面振兴这篇大文章。
  面对先进典型,固然应见贤思齐,但是,学典型也应讲求方式方法,注重紧密联系实际。学典型要联系每个人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果,仅仅满足于“照葫芦画瓢”,机械地学某些具体做法,很可能学不到真谛,甚至得不偿失。学典型还要抓住精神实质,找准与自身所处地域实情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学得深入,学出成效。
  面对先进典型,不只是普通百姓应当学,与乡村振兴事业相关的党员干部尤应增强看齐意识,提升对照学习的主动性。毕竟,下边看上边,群众看党员,如果,各地党员干部能够真正认清典型身上蕴藏的时代特征和自身价值,努力以开阔的视野和胸襟对照典型找差距,抓住实质虚心学,拿出扎扎实实的行动,见出实实在在的效果,那么,无疑可产生良好的示范推动效应。
  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却可以散放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在此意义上,本专栏所报道的刘建平、李保全们堪称一根一根的火柴,但愿,他们身上散发的光与热能够映照更多人,能够点燃全社会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但愿,更多人在苦干实干中不断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奋斗成就乡村振兴伟业,让农村成为愈益富足美丽的家园。

周慧虹

(责编:褚嘉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