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好劳动教育短板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民声关注

时 间
2022
08/18
06:37
分 享
评 论


  “双减”后的首个暑假,各地中小学生假期生活丰富多彩,除了参加各种体育、艺术、科技类的活动,“劳动”也成了重头戏。种植、烧菜、志愿服务……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劳动的愉悦感、获得感。
  劳动创造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有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就是倡导通过勤勉劳动收获果实、磨炼意志、砥砺品德;今人同样感慨,“世间一切美味佳肴都没有劳动结出的果实更甜美”“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同样是在告诉我们,“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只有在劳动中,一个人才会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劳动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在于让孩子们学会劳动技能,而是要让热爱劳动成为良好品质。亲身体会劳动过程,与教室里拿着书本,看着PPT,听老师讲如何锄地、如何播种、如何收割,肯定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笔者上中学的时候,每年秋收时候,学校都会放半个月假期,让学生回家帮助大人劳动,体味劳动的艰辛,那种劳动后的满足感至今记忆犹新,“用汗水换来的才最踏实”的理念也始终铭记。当然,树立劳动观念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制度发力,从而久久为功、入脑入心。
  劳动教育更需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比如农村学校,可能有亲近土地的天然优势,体验农耕是很好的选择;郊区学校,可能与工厂更方便结对,有机会让孩子们当当工人也不错;城市学校,可能不是水泥场院就是塑胶操场,就需要另辟课堂,扫扫马路、送送快递、去去养老院,都可以找到劳动的快乐。此外,大中小学生的年龄不同、劳动能力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要想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又确保学生安全,更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开设适合实际的劳动课,让劳动教育成为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切不可不顾客观条件,搞“大呼隆”“一刀切”。
  只有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全部教育生活中,劳动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加强劳动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人之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试想,如果学校安排了劳动课程,但家长却不理解、舍不得,孩子到了家里还是“小皇帝”,无异于一曝十寒,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反过来,如果学校很积极、家长挺支持,但整个教育体制还是唯分数论,劳动教育难免沦为纸上谈兵。只有三方合力,让劳动教育形成一个闭环,才能在环环相扣中形成良好的氛围,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补好劳动教育短板,把劳动教育作为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悦心的重要手段,让劳动教育成为孩子的“成长营养”、终身受益的法宝、撬动幸福人生强而有力的支点,每一个教育人都责任在肩,都应该不辱使命。

李慧勇

(责编:褚嘉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