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乡村振兴(产业篇)】白胖蚕宝宝 校企合作“养”
【关注乡村振兴(产业篇)】白胖蚕宝宝 校企合作“养”
在嫘祖故里——夏县尉郭乡西阴村养殖产业示范园,看着个个又白又胖的蚕宝宝,崔永军向笔者介绍说:“这两天正是养蚕的关键期,今天下午就打算喷点药,撒网,明天基本上就要上簇了。”这位戴着眼镜,颇有学者风度的蚕农陶醉在蚕桑的世界里。
蚕桑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今年4月,西阴村蚕桑产业示范园与山西农业大学蚕业科学研究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引进技术人员。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蚕的质量和成活率有了大的改观,蚕农养殖技术比之前有所提高。有传统支撑,又有新技术指导,西阴村蚕桑产业像是插上了翅膀,吸引了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加入进来,解决了传统产业后继乏人的困境,崔永军就是其中之一。
传统产业的最大特点是经验传承,因而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封闭”性,很难突破作坊式的局限性。如今有了大学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培训,西阴村蚕桑产业有了自己的专业技术员队伍,呈现出规模化、工厂化的发展态势。在尉郭乡西阴村蚕桑产业示范园,技术人员张洁花很专业地对笔者说:“现在是五龄大蚕期,所以这个时候也是蚕病容易暴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病消毒,才能获得蚕茧丰收。”据介绍,示范园采用的省力化养蚕自动上簇技术作为目前全省最先进的养蚕技术,在春蚕养殖关键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的第一批春蚕,已经上簇结茧。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自2019年以来,尉郭乡西阴村瞄准蚕桑产业短、平、快的特点,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以特色农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蚕桑养殖主要分布在西阴村、阴庄村、白张村、苏庄村、尉郭村等六个区域,参与农户共计30余户。目前正在建设的西阴村蚕桑产业示范园项目作为省级重点工程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成,1200亩高标准(桑树)种植园区和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养蚕展示中心正常投入使用,年产值3000余万元。
薛敏娜 牛瑞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