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乡村振兴(产业篇)】规模加科技 传统成产业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民声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我家一共种了24亩梨,其中12亩是玉露香。今年果树已进入成年期,预计亩产将达到4千公斤到5千公斤。”正在地里忙着管护果树的常安庄第一种梨大户张国栋说。
  曲沃县史村镇常安庄村,素有种植果树的传统,但优质品种少,科技含量低,农民增收致富的步子不是很快。常安庄村“两委”因势利导,品种更新换代,技术转型升级,管理科学规范,打造集桑葚、樱桃、油桃、葡萄、酥梨、苹果等种植与观赏于一体的农旅商业经济带,规模化发展,有效带动全体村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经过几年发展,全村已经种植各种果树近千亩。全村159户,户户有经济林,家家有“黄金果”,人均1.3亩,总产值达到600万元,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被村民亲切称为“百果园”。
  玉露香品种优、品牌响,号称“梨中之王”。张国栋自豪地说:“我们村梨园水利设施好、种植规模大,地里长出的梨水分更足、口感更好。”在常安庄,化肥使用已成为历史,果树用上了养分均衡并含有多种有益菌的有机肥,既改善了土壤板结,又提高了水果品质,更加获得了市场认可。
  “村里果树产业发展得好,离不开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张国栋告诉记者。早期,常安庄村委会干部及时参与引导村民之间土地调换,积极促进种植户连片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省了果农精力。2020年,在村委会的积极争取下,全村果林实施了水肥一体化滴灌工程,既节水减耗降低了眼前成本,又护好树根保证了长期收益。
  常安庄地处县城东郊,依托交通便利条件和城郊位置优势,开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径,引进社会资本,规划土地30亩,建设集销售、冷库、物流、分拣、包装于一体的农贸市场。目前,一期工程建筑主体已基本竣工。据悉,通过建设农贸市场,常安庄果林产业将会得到强链延链补链,深加工多元升值,远距离销售增收,建成之后,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0万元以上。
  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与环保工作,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打造绿色生态村庄。垃圾不落地,日产日清已成为常态,落实了环境卫生清洁长效机制,多次迎接市、县两级环境卫生督查,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工程,使得全村百姓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新厕所。推进“煤改电”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大力实施环境改造提升,打造美丽宜居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家园。
  登高望远。常安庄村借助城郊地理优势,把“百果园”打造成城市后花园和居民采摘园,下功夫发展休闲旅游经济,推动乡村振兴,让村民持续增收。

王建先 吴杰

(责编:马云梅、褚嘉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