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有“刻度” 执法有“温度”
法规有“刻度” 执法有“温度”
当前正值瓜果蔬菜销售旺季,一些地方交警部门发布新规:对运输生鲜农产品的车辆和群众,因不熟悉城市路况误入限行区域的,以警告教育为主。此举,让许多瓜农菜农既感受到了执法的“刻度”又感受到了执法的“温度”。
现实生活中,进城卖瓜卖菜与探亲访友不同,无法使用手机精准导航,加上城市道路复杂且又不熟悉街道路况,误入限行区域在所难免。面对这些情况,是严格依法处罚,还是视情免予处罚?虽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站在社会大局层面,还是免予处罚,及时予以劝导、引导和警告教育的社会效果更好。
误闯限行区不处罚,考验着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智慧。很多城市交通拥堵,不仅是“常见病”,还是“疑难杂症”。而一些进城卖瓜卖菜车辆误闯限行区,也会给城市交通带来一定压力,甚至有的还埋下安全隐患。如何把这些车辆引导至合适地方,做到维护交通和销售瓜菜两不误?既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近几年,一些地方的民警在维护正常交通秩序的同时,还招呼路人体谅瓜农不易,帮助瓜农卖瓜,既保证了交通安全,又最大限度减少了瓜农在城市滞留时间。类似小事虽不起眼,处理恰当,却能让更多群众受益。
菜农进城卖菜误闯限行区不处罚,体现了执法“刻度”与“温度”的有机统一。这种有机统一的背后折射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的服务意识和强烈的担当精神。如果还是“菜烂了与我无关,路堵了我有责任”的固有认识,机械地、冷冰冰地“严格”执法,横竖罚款,动辄处罚,那么委屈的不只是菜农,还有市民的“菜篮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菜农误闯限行区不处罚,更彰显出温情执法和人文关怀。
当然,误闯限行区不处罚,并不代表放任自流。交通安全,人人有责。城市安全文明交通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进城销售农产品的瓜农菜农朋友也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按照规定行车、停车,从而让党和政府的关怀发挥出最大社会效益。
申国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