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沉睡卡亟待清理
银行沉睡卡亟待清理
如今,一个人手中拥有多张银行卡,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2021年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我国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达9.05户,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6.40张。不过,稍加留意不难发现,许多人经常使用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两张,其他的银行卡开卡后,则处于了“沉睡”状态。
“沉睡卡”增多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对持卡人来说,银行卡太多的话,未免增加不必要的短信提醒、卡片年费等支出;不仅如此,还会加大其日常管理的难度,如果管理不慎,就有可能面临被盗刷、被买卖、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甚至于助纣为虐,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而对发卡银行来说,太多的“沉睡卡”无疑会造成金融资源的浪费,影响其运营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打击电信诈骗。
为了增强银行卡的管理成效,有效防范银行卡非法滥用等风险,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出手,相继开启“清卡行动”。应该说,无论对于持卡人还是发卡银行,此举不乏其利。
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为了最大限度维护持卡人的合法权益,银行的“清卡行动”并非简单地一销了之,而只是限制了相应银行卡的使用功能。像工商银行的清卡举措,就是对于那些连续三年以上未发生客户主动交易,账户余额为零,且未签订信用卡、个人贷款还款及其他代收代付协议的账户,其账户功能将调整为非柜面业务只收不付。若需继续使用账户,持卡人可通过营业网点等渠道核验身份后恢复账户功能。由此不难看出,若是持卡人不主动加以配合,银行的“清卡行动”并不算彻底,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金融资源浪费的问题。
解铃还须系铃人,清理“沉睡卡”,相关持卡人必须切实重视并积极行动起来。为此,建议持卡人定期梳理名下所持银行卡,不经常使用的卡最好及时主动予以注销,以免形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作为各个发卡银行,也要通过自身官网、App以及短信等多种方式,适时把银行卡使用、清理等相关规则传达给持卡人,与之保持良好沟通,从而使“沉睡卡”得以及时、彻底地清理。
周慧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