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营商环境是软实力提升的表现
创优营商环境是软实力提升的表现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重要的软实力。营商环境体现的是一座城市惠企便民的社会氛围,展示的是城市政府的服务效能,彰显的是社会治理的法治水平,弘扬的是一座城市的人文魅力,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必要条件。通过提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座城市就可以吸引信息交互、资金流入、人才汇聚,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充分涌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等事项、实行减税降费、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推进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便利化、数字化,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奠定了基础。要推进简政放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支持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要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中外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营商环境也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晴雨表。营商环境可以直观反映在一座城市经营企业的难易程度。营商环境就像晴雨表一样,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指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优良,就能集聚丰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差,企业家就会望而却步,经济发展就会受影响。
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总体得分77.9分,在全球190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跃升至第31位,成为全球营商环境进步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营商环境的优化释放出巨大制度红利,提高了企业经营的便利程度,降低了企业发展的制度成本。超大规模市场再加上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稀缺的资源和优势。
城市营商环境改革激发新动能。实践表明,营商环境越来越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竞争的关键因素。资料显示,2021年11月,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城市成为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2022年,北京市发布营商环境改革5.0版,提出12方面362项任务。上海市提出10方面172项改革举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杭州市细化344条具体改革举措,全面启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这6个城市之所以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较大、主体活跃度高,正是得益于其优良的营商环境、持续的改革创新,吸引了人才、科技、资本等高端要素的集聚。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国进入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发展阶段,在城市群内部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唯有以营商环境改革为统领,推动深层次、系统性体制机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从而发挥城市优势、担当领先使命,在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中勇立潮头。
今年2月,世界银行公布了宜商环境的概念说明,对投资环境的评估从“营商环境”转变为“宜商环境”。宜商环境评估不仅关注单个企业开展业务的便利程度,将更加注重整体的商业环境,注重政府服务效能,注重数字化和可持续性。世界银行宜商环境评估指标的变化,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新的参考。
加快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营商环境。站在新起点,面对新考验,我们要大力优化市场准入、企业发展、投资建设、法治保障、涉外服务和普惠民生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
燕语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