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窗广告要小病大治
弹窗广告要小病大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弹窗广告,在消费者上网时频频跳出、难以关闭,成了网络“牛皮癣”,不仅扰乱互联网市场秩序,还存在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形。
弹窗广告是指打开网站后自动弹出的广告,无论点击还是不点击都会出现在用户的面前。这种强迫式推送方式,令网民不胜其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常用软件中,有网络弹窗行为的多达1221个,其中每天弹出广告数量超过1000次的软件近500个。
对于弹窗广告,法律早有约束。2015年修订的《广告法》和2016年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利用互联网发布广告,未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发广告者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但一直以来,弹窗广告乱象并未令行禁止,反而成为“打不死的小强”。今年5月30日,广东省消委会发布《2022年度互联网弹窗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调查报告》显示,近8成受访者经常遇到弹窗,深受困扰。13个样本弹窗存在诱导点击、影响正常使用等情形。
违法成本低、获益高,是弹窗广告成为顽疾的主要原因。时下,弹窗广告背后早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广告公司按需定制,平均投放一次只需要几分钱,弹窗广告转化率却要比其他广告高很多,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相比之下,法律规定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无异于“罚酒三杯”。弹窗广告乱象大有“法不责众”之势,鲜闻有企业真正受到处罚。
弹窗广告乱象,看似小问题,实则不然。想弹就弹,难以关闭,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上网体验,侵犯了用户的权益。有些弹窗广告暗藏恶意插件、木马病毒,成为网络攻击的跳板,直接威胁公众的信息安全。当弹窗广告成为“牛皮癣”,必须“小病大治”,刮骨疗毒。
首先,加强执法检查。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大数据加强对弹窗广告的在线监测,对于违规问题实时取证,及时处理。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让消费者在无法点击“一键关闭”时,能够选择“一键举报”。
其次,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对弹窗广告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根治弹窗广告乱象,必须重典治乱。除了在现有法律规定下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外,下一步不妨考虑完善惩罚制度,将罚款与弹窗广告违法所得挂钩,对于屡教不改的网站和App,暂停广告发布业务,吊销营业执照。
小雪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