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伪劣商品节日下乡
警惕伪劣商品节日下乡
春节是城乡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假冒伪劣商品下乡的“危险期”。由于近年来城市打假力度的加大和市民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那些假冒伪劣商品在城市如同过街老鼠,没了市场。一些见利忘义的经营者,把假冒伪劣商品推向农村市场。尤其在节日来临之际,农村市场需求趋旺,成为不法分子窥伺的目标。
伪劣商品之所以在农村有市场,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商品营业网点相对分散,给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二是有些人爱贪便宜,农民群众辨识能力差;三是农村市场流动性大,不法分子很容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今天在甲地卖假货,明天到乙地再卖。四是部分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明知买了假货,却不知道去投诉,有的想投诉却没有发票缺少证据。
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农村食品流通环节整治,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整治食品的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依法严厉打击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厂家等假冒伪劣食品。
二是对农村食品安全整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日常巡查计划和专项巡查计划,对农村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进行整治。对农村商品经营单位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建立商品进货验收档案、台账备案制度和不合格商品退出制度。
三是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应将消费维权的力量重点放在转变农村消费者的意识、思维、观念上。监管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引导农村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强辨别常见劣质食品的能力,不购买、食用劣质食品。
四是要在经营户中开展法制、信用教育,增强农村食品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和商品质量意识,宣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开展“文明个体户”“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强化食品安全责任;要大力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点、监管和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及时受理和处理农民消费者的投诉、申诉和举报,为农村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
秦风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