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文明被“遛”走
别让文明被“遛”走
省城一小区内,居民手持牵引绳文明遛狗。本报记者王瑞瑞摄
疑似因抗议小区内遛狗不拴绳的邻居,武汉一女子从小区32楼天台跳楼身亡。这一事件也让“遛狗不牵绳”话题再次引起公众热议。近日,本报前后接到多位读者的来电、来信,虽然他们表达诉求的角度不尽相同,但对文明养犬都有比较强烈的期待。
欢迎多进小区宣传文明养犬
“阿姨,您家的小狗办证了吗?”“叔叔,您知道如何正确文明遛狗吗?”在太原市南寒街办、和平街办的各小区内,近几个周末可以看到青年志愿者向居民发放《太原市养犬管理办法》《依法文明养犬倡议书》和一些宠物用品。
“家里就我们老两口,不会网购,不会买狗嘴套。这些志愿者来小区里,把养狗规定解释得明明白白,还发了狗嘴套,狗粪便处理袋,这不就用上了。”和小区居民李大爷相似情况的不在少数。
进小区、社区普及“文明养犬”知识,同时向居民们征集到多条文明养犬的意见、建议,包括:希望小区物业加强日常管理、规划固定区域供小狗奔跑嬉戏、给小狗戴上嘴套、居民提高自觉维护生活环境意识、规范养狗行为和习惯、加大不文明养犬处罚力度等。
小区养狗 物业很头疼
读者赵明说他是一名小区物管人员,说起这个小区养狗的事情真是很头疼。
“我们物业公司制作了很多文明养犬宣传牌以及宣传海报。还会不定时在小区里发放文明养犬的宣传材料,定时在小区内进行巡查,看到有遛狗不牵绳的居民就上前制止、劝导,大多数居民还是挺配合的,但是也有个别人不当回事。我们小区老年人多,很多家里都养狗,有些业主还养了两三只,管理起来确实存在一定难度。”赵明说他们物业公司管的几个小区以前遛狗不拴绳的人特别多,后来物业、社区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今年以来,这些工作应该说起到了很大成效,管理效果挺明显的。但在这件事上,物业也只是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遇到就是遛狗不拴绳的,人家也是小区业主,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
“遛狗拴绳”有法可依
有读者询问:“遛狗不拴绳的人哪儿都有,谁来管,怎么管?处罚太轻起不到警示作用。”
今年5月1日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正式施行,“遛狗拴绳”被正式写入法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应当按照规定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凭动物诊疗机构出具的免疫证明向所在地养犬登记机关申请登记。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这也意味着,遛狗不拴狗绳已经成为一种违法行为。
目前来看,相关处罚并不算轻,难点还在于如何落实。据了解,街道和社区没有执法权,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并不能立即处罚。一般是专项巡查时看到这种现象立即报警,再控制现场等警察前来处理,说实话是有一定难度的。
短评:
没想到看似如此小的一件事,解决起来却并不轻松。在很多人看来,遛狗拴绳、清理粪便,应该是作为一名养狗人最基本的素质与行为,但是不拴绳的狗依旧随处可见。
我们常说狗是人类的朋友,但不容否认的是,无论犬只大小,它都有一定的攻击性,如不加以约束,很可能会误伤他人,一旦伤人,既伤害了别人,也会给自己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任何时候,文明养犬都应当是市民基本的文明素养。
本报记者芦燕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