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重视农村“流动餐饮”卫生监管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民声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近年来,“流动餐饮”凭借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优势,已成为农村婚丧嫁娶、乔迁、祝寿等宴席的首选。“流动餐饮”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其无固定摊点且流动性大、设施设备简陋、就餐人员比较集中,使得食品卫生条件、从业人员健康、食品原料采购、餐具清洗消毒、加工操作过程等环节很难得到监管。农村“流动餐饮”亟须补齐监管短板,延伸监管链条,确保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流动餐饮”受欢迎

  锅灶、碗筷、桌椅板凳一应俱全,如果哪家农户要操办酒席,只要一个预约电话,就有专业的厨师上门为你一条龙服务,十分方便快捷。
  9月19日,壶关县树掌镇树掌村一户冯姓村民为孙子操办三岁酒席,当天晚上几个厨师就在他家门前架起锅灶、洗菜切菜、煎炒烹炸,用不了多少时间,一道道香喷喷的菜肴便会端上饭桌。据“流动餐饮”老板刘斌介绍,他去年和朋友朱建新合伙花了10多万元购置了桌椅板凳、灶台灶具,专门做村民包办宴席的生意,由于机动性强,再加上菜的口味可口、价格实惠,很受欢迎。
  刘斌告诉笔者,“流动餐饮”的优点主要是方便,快捷,服务一条龙全包,经济又实惠,主家省时、省事又省钱。
  据刘斌介绍,他们厨师的烹饪手艺好,还非常讲信誉,许多村民办个酒席都愿意找他们,只要给他们打个电话预定,他们便会提前和雇主见面,商量买什么菜,根据食材定好多少钱一桌,尽量给雇主省钱。当天晚上的酒席是300元一桌,雇主只管招呼客人,其余的不需要他们操心。
  笔者曾多次品尝“流动餐饮”的美味佳肴,虽比不上饭店厨艺,但味道也不错。但是,包办的宴席都是提前按照订单在家备菜、做菜,到客人食用时临时加热而已。至于厨师健康如何、鸡鸭鱼肉质量是否安全,食用者都不得而知。食客都认为,承揽“流动餐饮”的都是当地人,应该信得过。
  “流动餐饮”之所以受到农民欢迎,一是服务周全。现在农民手里有钱,办事就想图个省事。“流动餐饮”提供餐桌、餐凳、餐具、厨师、服务员,一应齐全,减少了主家借桌凳、餐具的麻烦。二是价格便宜。“流动餐饮”的菜价一般都是200元至300元一桌,可根据主家要求订制。同样的饭菜比起饭店一桌要便宜100元至200元。三是方便快捷。因为酒席都是提前做好带来的,只是稍微加工就可食用。

食材质量难保障

  “流动餐饮”的工作人员在配料制作食品时,很少有戴口罩的,采购的食品原料无序堆放。厨师不戴一次性手套就直接拌凉菜,切好备用的食材也无防尘、防蝇罩,没有餐具消毒设施,使用过的盘碗只是在几个大盆中一拨一拨地清洗之后就直接使用。
  11月12日,笔者的朋友高某为母亲举办丧事宴席。“流动餐饮”的承揽方在他家门前搭建了充气帐篷充当餐厅。笔者发现,帐篷里面积虽大,但由于高度有限,摆放的餐桌多,显得十分拥挤。加上吸烟的人多,通风不畅,人在里面待久了感觉憋气、胸闷,十分不舒服。在现场,客人和工作人员不断穿行,灰尘四起。
  笔者询问一名工作人员得知,包办宴席的饭菜不像城里的饭店那样体现色、香、味俱全,摆放碗盘也不讲究,但饭菜的质量、味道能说得过去。他认为“流动餐饮”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蔬菜清洗不到位,大多数都是洗一遍,遇上急用时,厨师只是将蔬菜过一下水而已。二是洗碗盘的水反复使用。三是为客人提供的一次性餐具和餐巾纸质量不好。最让人担忧的是,如果是炎炎夏天,提前准备好的食材容易腐烂变质,但考虑到成本问题,也许会勉强使用,给人们食品安全留下隐患。
  “流动餐饮”属临时性服务,一般经营设施比较简陋,杯盘碗筷更无专用设施消毒。他们没有证照,从业人员更是属于无证上岗,“厨师”健康不能保证,临时聘请的“厨师”和操作人员没有经过健康体检,若带有传染性疾病,很容易将病源带到食物中,给就餐者带来健康隐患。
  同时,绝大部分“流动餐饮”在购进原料时,既不进行质检,也不索证要票,以价低实惠为准,加之夏季食品蚊蝇侵扰,冬季饭菜贪多图快,食品质量和安全很难保证,存在饭不洁净、菜不洗净、餐具不消毒、垃圾遍地扔、污水横流、蚊蝇乱飞等突出问题。而且大多数农村家庭没有储藏柜,储存条件难以保障,食品得不到很好的保存,对于已加工好的食物没有合适的冷藏保存设施,容易变质和被有害物质污染。
  另外,“流动餐饮”加工场所条件简陋,农村宴席大多是在空地上临时搭棚,乱扯电线,消防、用电等隐患较多。而且现在农村红白事宴请少说十几桌,多则几十桌,一场酒席办下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一片狼藉,有的甚至把残羹剩饭和洗涮污水倾倒进临近的水坑或耕地里,造成环境污染。

卫生监管要跟上

  为了消除安全隐患,使农村的“流动餐饮”能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对此,笔者建议:
  一是食品卫生监督等部门要逐步推行厨师等级制、营业人员健康上岗制、餐具消毒制等相关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流动餐饮”经营特征的食品安全标准,规范“流动餐饮”的经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对辖区内“流动餐饮”进行全面摸查,并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对辖区经营者进行随机抽查。
  二是要对“流动餐饮”从业人员健康状况、餐饮加工设备、原料采购渠道等进行全方位监管,严格行业准入,培育标准化农村集体餐饮加工企业。从业人员要定期参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农村“流动餐饮”集中聚餐申报制度,加强食品安全事先备案工作,把食品安全问题预防工作做实做好。
  三是要发挥基层组织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基层乡镇专职和兼职食品安监人员的作用,建立通达灵便、敏捷快速的信息平台,做到心明眼亮底数清,同时由村委会负责对入村“流动餐饮”进行登记,查验其证件是否齐全有效。由村委会指定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和雇主共同与“流动餐饮”经营负责人签订三方合同,保证饭菜质量达到卫生标准。此外,还应加大处罚力度,对无照经营、人员不符合要求、卫生条件差的“流动餐饮”要予以取缔,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四是提高农民食品安全意识。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食品安全宣传,营造舆论氛围,提高农民朋友的食品安全意识。

秦风明

(责编:马云梅、褚嘉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