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打场晒粮危害大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民声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有些地区农民缺少粮食晾晒场地,公路变成了粮食晾晒场,给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三秋”时节,随着玉米、稻谷等农作物的收获,不少农户特别是种田大户占用公路打场晒粮,尤其是靠近乡镇地区的部分干线公路和乡村公路,部分公路简直成了“晒场”,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围内堆放物品,不准在道路上打场晒粮、放牧、堆肥和倾倒废物。如果违反以上法律法规造成事故,将依法承担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法规条例清清楚楚,交管部门年年都在治理,为何公路打场晒粮仍“病根难除”?
  说到底,一方面是有关地方宣传、执法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就无法保证家喻户晓,法律意识仍然淡薄;执法没力度,个别农民便会抱有侥幸心理。另一方面,有关地区农民缺少粮食晾晒场地,公路打场晒粮有点像是“无奈”之举。
  近年来,人们对道路安全问题的认识越来越充分,大多数地方交管部门积极开展公路打场晒粮专项整治行动,提前介入、加强宣传、错时执法、集中治理、分片包干、定点到人、日常巡查等,用尽“十八般武艺”。不少农民越来越深刻意识到公路打场晒粮对交通安全的危害性。还有一些地方拿出村大院、村民文体活动中心等场地,为村民提供公共晾晒场地,还有的村庄加强村内道路精细化管理,做到了粮食晾晒和交通安全兼顾。这些思路,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

张丽芳 秦风明

(责编:褚嘉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