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政务官微“任性病”需从根上治
一些政务官微“任性病”需从根上治
微博微信以其灵活、快速、便捷等特征,赢得了广大网民的青睐。上至国家部委办,下至乡镇政府,乃至街道、村一级,大都开通了政务官微,其作为信息发布的渠道、为民服务的平台、了解民意的方式和官民互动的空间,在社会治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运营中,有的政务官微却存在着“应景”“造势”之为。不仅信息滞后、更新速度缓慢,而且还把政务官微的监管,当作“可有可无”的“课外作业”,不关心、不过问。不少基层部门的政务官微,对于网友的投诉、咨询等,几乎从不回复,甚至有部分基层政务官微追星娱乐、推销假鞋、怒怼网友……存在着发布内容随意、互动回复随便的现象,群众对此十分不满。
政务官微的核心在于服务。政务官微在日常监管、信息发布过程中,必须以公信力为先,注重与网民的平等交流,多些真诚、多些理解、多些尊重,才能让这条“新群众路线”走得更好、更远,成为百姓的最爱。否则,老百姓不买账的政务官微,必然变成“聋子的耳朵——摆设”,最终只能是自生自灭。要整治政务官微“任性病”并不难,除了建立健全政务官微监管制度、加强政务官微专业管理人员培训、规范政务官微内容管理之外,奖惩要跟上、要兑现,对“任性病”要“监”到家、“管”到位、“问责”到底,让“监管作业”真正落地落细落实。
更为重要的是,“老大难,老大难,老大管了就不难”,要领导重视抓、领导出面管,拿出态度、拿出决心、拿出措施,像抓GDP一样抓好政务官微监管,对不常更新的“僵尸账号”、自说自话的“官腔账号”、不负责任的“应付账号”,该治理的治理,该问责的问责,该曝光的曝光,该销号的销号,全面提升政务官微的影响力和监管效能,给群众送去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秦风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