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诚信之花更加绚丽】诚信花开

——王哲还债记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民声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10527_7f1679b848a48947b7f262303c576962.jpg

躬身一线,爬上爬下,一个细节也不放过,王哲对质量要求苛刻到每颗螺丝钉都能找到对应的责任人。正是这种工匠精神影响和锻造了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赢得了客户信任。图为王哲正在施工现场检查设备。金玉敏摄


  见到王哲时,他正和几个朋友坐在公司办公室里喝茶聊天。这轻松惬意的场景,放在几年前,王哲想都不敢想。
  时光倒回到2014年,那一年,做塔吊租赁生意的王哲因一次决策失误,欠下了1000多万元债务。对于当时20岁出头的王哲来说,债务犹如泰山压顶。
  不久,债主们纷纷找上门来……

失误 背上巨债

  皮肤黝黑、老成持重……眼前的王哲,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许多。
  “经历多了。”王哲笑着说。
  夏县水头镇兴南村有着蒸馍头的传统,村里70%以上的人都从事这一行当,土生土长的王哲也不例外。王哲是“从小卖蒸馍,啥活都干过”。他很早就辍学了,蒸过馒头、打过饼子、学过厨师。一次蒸馍摔断腿后,他就索性待在家里。从此,啥也不想干了,成天游手好闲,他成了乡邻眼中“不听话的孩子”。甚至有人当面说:“你这样下去,以后连媳妇都说不下。”
  否极泰来。2005年,经亲戚介绍,王哲去工地开塔吊。活虽然苦一些,但待遇还行,渴望填饱肚子的王哲没有多想就去了。就这样,他和塔吊结下不解之缘。
  开塔吊、修塔吊,头脑灵活、干活勤快的王哲渐渐打起了塔吊租赁的主意。没多久,他就有了自己的第一台塔吊。
  一台、两台、三台……到2012年,王哲手里已拥有11台塔吊了。“只要转着,钱就不断。”彼时的王哲,春风得意。
  “市场行情肯定会越来越好!塔吊的吨位级别肯定得提上去!”王哲自信满满。为了扩大规模,那年底,借着朋友的钱、贷着银行的款、赊着塔吊厂的账,王哲一口气拉回17台大型塔吊。
  然而,事与愿违。2013年年底,市场突变。“那时太年轻了,对政策吃不透,对行情过于乐观,栽倒是迟早的事。”如今回过头来看,王哲感慨不已。
  那一年,王哲仅有一两台塔吊在工地运转,其余的都趴窝了。借了别人100多万元,自己投进去200多万元,赊购款还有700多万元,加起来1000多万元了。入不敷出的王哲,身心疲惫。
  “那年,房地产公司倒闭不少,我们干塔吊的倒霉的更多。”王哲说,“面对债主,干我们这一行的,有躲债的,有跑路的,还有赖债的。”
  别人管不着,咱不能撂挑子!要账的电话、催债的人,接二连三,但王哲从来没有拒接一个电话、拒见一个人,每每总是坦诚以待:“不用怕,只要我王哲人还在,少不了你的!”在他看来,潮落总有潮起时。只要人和设备在,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从争分夺秒、大干快上到跌入泥潭、重债压身,感觉就像一瞬间,而这一瞬间却持续了好几年。

守护 渡过难关

  “有啥你就说,别吞吞吐吐的!”
  “兄弟,最近实在紧张,看能不能挤一点出来?”
  “差多少?”
  “3000多元。”……
  时值2014年8月,河东大地骄阳似火,而王哲更是心急火燎。眼看孩子就开学了,可学费还差几千元呢。盘点了一下身边人,他想到了发小张鹏鸽。当时,张鹏鸽刚给别人打工,一个月也挣不下多少钱。从小玩到大,他深知实在的王哲,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张嘴。张鹏鸽卡里只有6000多元,留了1000元生活费,剩下的全部转给王哲了。
  张海锋和王哲同村,2015年5月,他在运城经开区豪德贸易广场开了一家电动车专卖店。那段时间,没活可干的王哲总往他那儿跑,有混吃混喝之嫌。
  但张海锋却不这么认为,“王哲是心情不好,没地说话,他来我这儿,我让他感觉到这是他自己的地方,想干啥干啥,想吃啥吃啥。”张海锋忘不了,他陪着王哲要过一次账,那人欠了王哲4万元,可当他俩拿着欠条见到对方的时候,人家在啃干馍。王哲没有开口,反而给对方留下500元走了。
  人之交往,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一天,做服装生意的朋友请王哲吃饭。王哲借了对方20万元,人家已打过两次电话了。明知对方用意,王哲还是毫不犹豫地去了。饭桌上,朋友只字未提钱的事,王哲主动开口说:“哥,钱的事,你放心……”没想到,朋友说:“今天请你吃饭,就看你敢不敢来,钱不重要,能来就好。”朋友之间还好说,可让王哲头大的是,欠着塔吊厂的那笔钱。
  厂家的人来了好几拨,每一次王哲都不躲不闪,开诚布公。有一次,其中一个厂家来人说,要是再还不上钱的话,就把设备拉走。王哲明白,设备在,希望就在,一旦设备拉走了,就真的完了。于是,王哲耐心和厂家分析市场前景,终于和厂家达成共识。
  诚信,让王哲度过了人生至暗时刻。

执着 迎来“花明”

  背负着1000多万元的债务,要账的人不那么急了,王哲却着急了:出路到底在哪里?
  2016年,浩吉铁路(原蒙华铁路)运城段开工建设,这让王哲看到了希望。因为工程量大,需要的塔吊级别也高,但若中一个标段,就能打个翻身仗了。
  机会垂青有心人,诚信无价亦有价。2016年10月12日,靠着人品和实力,王哲拿到了浩吉铁路平陆段的施工合同。在仓库雪藏了近3年的设备终于重见天日,大展身手。接着,他又拿下了浩吉铁路解州段的施工合同。到2019年年初,王哲还清了银行贷款,结清了朋友的欠账,与塔吊厂也两清了。
  事非经过不知难。还债之路,使王哲更加执着地守护诚信。有一次,有恩于王哲的塔吊厂家,托他帮忙找一个欠债人。王哲知道这个人在哪里,但没有马上告诉厂家。而是先和厂家协商:“人可以见,但一个月内不能催债,也不能拉设备,否则,我将失信于朋友。”
  转过头,王哲找到欠债人推心置腹地劝导,“以后的路还很长,债务不能躲。给厂家说好了,见面不拉你的设备,一个月之后想办法还钱。”这人觉得有道理,同意与厂家见面。如此这般,一手“和”两家,于厂家、于朋友都没失信,皆大欢喜。
  好事传千里。从此,王哲的事业更加顺风顺水。
  采访快要结束时,王哲接了个电话,是朋友请他帮忙的。只见王哲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如今,自己的事都顺了,别人的事能帮就帮。”

解世忠 景斌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