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千名医生进万家
临汾千名医生进万家
在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临汾市健康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实施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消除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空白点、启动“千名医生进万家”活动……临汾市出台的一系列健康扶贫举措,强力推动健康扶贫工程,切实让全市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为全民致富奔小康提供健康保障,交出了一份政府满意、群众实惠的“成绩单”。
兜底线 筑牢健康堡垒
“我和老伴患有高血压、脑梗、心脏病、腰椎病等,过去因为没钱看病一直硬扛着。现在,家庭医生定期随访,看病方便又快捷,我们的慢性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日前,隰县城南乡车家坡村脱贫户高五生欣喜地说。
从“没钱看病”到“看病不愁”,高五生一家的经历是许多农村贫困家庭的缩影。近年来,我市瞄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群,因人精准施策、因病分类救治,积极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政策,做实做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双签约”服务。同时,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服务,将结肠癌、直肠癌、食道癌、乳腺癌等30多种重大疾病纳入大病集中救治范围,实现应治尽治、应保尽保。
为进一步惠及全市因病致贫群体,“起底”贫困人口救治情况,履行卫生健康社会责任,确保健康扶贫攻坚完胜,去年10月底,临汾市开展了为期100天的“千名医生进万家”活动,组建134个医疗队,发动1024名主治医生,深入全市因病致贫的3.3万户群众家中,对全部大病患者救治效果进行随访服务,对慢病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对需进一步治疗的贫困患者建立转诊通道,开展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医疗服务,做到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效果怎么样,数据来说话:2016年至2020年,全市32068户80862名因病致贫人口成功脱贫;“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67743人次,大病救治11254人,慢病管理40447人,兜底保障48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保障比例达到90%以上;2606个医生团队、4123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7.3万名群众。
补短板 强化基层建设
在永和县坡头乡索驼村,村民苏新民用切身体会告诉笔者:“现在看病可方便了,小病就去卫生室、乡卫生院,常备药品都齐全,治疗设备也不少;大病就上县医院,先进设备可不少,北京、省城大医院的专家坐诊,不需往外跑,病就能看好。”
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医疗设施设备“鸟枪换炮”,诊疗手段更加精准,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基层群众就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我市紧盯薄弱环节,坚持补齐短板,持续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
县级医疗机构是农村三级医疗机构的龙头。
临汾市加大“组团式”帮扶力度,采取全面托管、对口帮扶和建立医联体等方式,向县级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852人;大力提升县级医院薄弱科室和部分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建成市级重点专科21个;完成10个县医疗集团信息化建设任务,实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互联互通;10个县建成二级甲等医院13个,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2.23%。
临汾市全力推进乡镇卫生院达标工程,健全乡镇卫生院必需的影像室、化验室,10个县79所乡镇卫生院全部达标;累计培训全科医师436人、助理全科医师31人,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301人,规范化培训741人,乡镇卫生院“缺人”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完成10个县1118所村卫生室达标改造,4317名乡村医生成为贫困群众健康守护人。
目前,临汾市已全面建成县乡村三条“保障线”,实现了就医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康复在基层”。
谋长远 健全长效机制
“在入村医生的极力劝说下,我接受了‘两癌’筛查,结果查出我患有子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幸好发现早、手术及时,不仅花费不多,还得到了县妇联一万元的一次性救助。”安泽县冀氏镇和平村的李姓患者感动地说,“如果任由病情发展,花费将难以承受。感谢免费筛查政策救了我们一家。”
健康扶贫,防大于治。临汾市全面推进妇幼健康工程,为35岁至64岁农村妇女提供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据市卫健委统计,从2014年到2020年,在我市普查的71.91万人次中,筛查出宫颈癌癌前病变1682人、早期宫颈癌273人、乳腺癌癌前病变5人、乳腺癌97人,检出率达2.8‰,2036名女性因“两癌”筛查得到及早治疗。
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和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争取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是提高贫困地区群众健康水平的治本之策。近年来,该市坚持预防为主,力求关口前移,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健康大讲堂”,定期宣讲健康知识,扎实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受益群众达22万余人;培养基层健康教育骨干231人,对6类慢性病贫困人口开具健康教育处方2.3万份,每年提供健康指导不少于4次,健康危险因素防控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对已脱贫人口,临汾市将持续加大动态监测力度,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持续开展大病集中救治、慢病分类管理等工作,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持续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李静 韩晓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