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区里的中秋节爱心课堂
震区里的中秋节爱心课堂
9月10日,在泸定二中临时安置点的“帐篷课堂”里,志愿者在教孩子手语游戏。
四川泸定地震发生后,泸定县第二中学校成为临时安置点,安置了受灾严重的得妥镇的800多名村民,其中约有50名孩子。自9月6日开始,11名来自泸定县幼儿园和冷碛镇幼儿园的老师带领10名大学生和高中生组成志愿者服务团,在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照料、陪伴这些孩子。
9月10日是中秋节,也是教师节,这些志愿者自费买来气球、彩色贴纸、文具等,将三个帐篷装点成“帐篷课堂”,带领孩子们画画、做游戏、制作创意“月饼”等,一同度过特别的暖心节日。
之后,这些志愿者将继续在这个安置点的“帐篷课堂”里分年龄段照料和陪伴这些孩子,辅导孩子们学习。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9月10日,在泸定二中临时安置点的“帐篷课堂”里,老师志愿者孙燕(中)在教孩子画画。
9月10日,在泸定二中临时安置点,孩子和志愿者一起玩彩虹伞游戏(无人机照片)。
9月10日,在泸定二中临时安置点的“帐篷课堂”里,来自得妥镇的10岁女孩倪佩瑶展示她画的画。地震发生后,她和其他三个兄弟姐妹由爷爷带着来到了这个安置点,而爸爸妈妈则留在得妥镇的安置点,暂时无法团聚。她最大的心愿是早日见到爸爸妈妈。
9月10日,在泸定二中临时安置点的“帐篷课堂”里,来自得妥镇的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创意“月饼”。
9月10日,在泸定二中临时安置点的“帐篷课堂”里,老师志愿者辜晓鑫(左二)和孙燕(左三)与孩子们一起用橡皮泥制作创意“月饼”。
9月10日,在泸定二中临时安置点的“帐篷课堂”里,来自得妥镇的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创意“月饼”。
9月10日,在泸定二中临时安置点的“帐篷课堂”里,老师志愿者辜晓鑫教孩子们关于月亮变化的知识。
9月10日,在泸定二中临时安置点,一名来自得妥镇的小朋友在帮志愿者打气球。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