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百姓共富
新华全媒+丨“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百姓共富
人们在浙江绍兴上虞区驿亭镇白马湖畔的“列车营地”休闲、喝咖啡(无人机照片,6月9日摄)。
2003年6月启动的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示范乡镇724个、风景线743条、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
20年来,浙江“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乡村新业态创新发展,农家乐、民宿、农家小吃、乡村非遗产品等地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集体收入增长,就业岗位增多,“千万工程”的实施与深化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和百姓共同富裕。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浙江杭州富阳区湖源乡的巾帼志愿者通过网络直播推介当地的特色民宿(3月3日摄)。湖源乡的山乡巾帼志愿者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和特色美食,向外界展示当地绿水青山和风土人情,助力家乡的乡村旅游发展和共同富裕。
人们在浙江绍兴上虞区驿亭镇白马湖畔的茶社喝茶(6月9日摄)。当地对公园提档升级,引进“春晖茶社”,促进集体经济增收。
主播在浙江金华浦江县杭坪镇乌浆村的花海间直播卖花(3月28日摄)。
在浙江诸暨东白湖镇的铁皮石斛有机种植基地,东白湖镇党员志愿者(右)和基地负责人一起直播销售铁皮石斛花茶、铁皮石斛酒等产品(6月8日摄)。近年来,东白湖镇着力发展铁皮石斛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农特产品交易服务中心、惠农综合平台以及直播经济的发展。
在浙江衢州龙游县溪口村,游客在一家青年创客工作室的展厅观赏竹制工艺品(4月3日摄)。
在浙江余姚三七市镇,果农陈利平在采摘杨梅(6月1日摄)。她和丈夫郑通海在承包的杨梅山上建起保温大棚,上市时间比露天杨梅提前不少。
在浙江湖州埭溪镇玫瑰庄园,工作人员将新鲜的玫瑰花瓣倒入烘盘(4月20日摄)。
在浙江绍兴新昌县镜岭镇,游客在体验山区夜游项目(5月4日摄)。
工作人员在浙江湖州织里镇伍浦村渔耕文化园的陶湾里乡村咖啡店工作(4月11日摄)。近年来,织里镇依托当地美丽乡村建设以及自然风光,招引乡贤返乡创业,依托闲置民宅、闲置土地建设特色咖啡店、花海景观、特色民宿和农家乐等,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位于浙江湖州织里镇伍浦村渔耕文化园的陶湾里乡村咖啡店(4月11日摄)。近年来,织里镇依托当地美丽乡村建设以及自然风光,招引乡贤返乡创业,依托闲置民宅、闲置土地建设特色咖啡店、花海景观、特色民宿和农家乐等,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浙江杭州淳安县屏门乡风光(无人机照片,3月10日摄)。
浙江杭州淳安县屏门乡屏前村传统庙会上的竹马表演(3月10日摄)。近年来,屏门乡当地将民俗表演、踏青赏春、农家特产展卖等融入传统庙会中,成为美丽山乡的春季热闹“大戏”,助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
工作人员在浙江金华浦江县虞宅乡一家由古村落改建的民宿内打扫(5月23日摄)。
人们在浙江台州黄岩区屿头乡布袋坑村的溪水旁喝茶(5月30日摄)。近年来,屿头乡坚持党建引领,以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引进文化创意团队,为乡村旅游注入更加年轻化的元素,推进特色民宿以及布袋山馒头、溪坑鱼等农特产品的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和百姓共富。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