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初心不改 姜子牙上天“封神”
70年初心不改 姜子牙上天“封神”
蓝天野走了。
去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电视中那个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的老人,不禁让人想起蓝老主演的话剧《冬之旅》,当时他已年近九旬,却依然声若洪钟、底气十足。
他演过《茶馆》里的秦二爷、《渴望》里的王沪生父亲、《封神榜》里的姜子牙……用70多年的艺术积淀为观众奉献了无数戏剧和影视经典形象。
为了组织需要改名字
2020年6月,人艺68周年院庆演出因疫情改为线上直播,蓝老压台出场。他表演了经典话剧《蔡文姬》片段,饰演董祀,深厚的台词功力传递着充沛的感情。
很多人好奇:是什么力量让这样一位“90后”的老人永葆艺术青春,仿佛有源源不竭的生命力和激情?
蓝天野原名王润森,1927年出生在河北省饶阳县的一个大户人家。他刚满月时,全家四代人就迁居到了北平。因为从小喜欢画画,他在17岁时考入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油画系学习,当时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画家。因为从小生活在沦陷区,蓝天野亲眼见到、亲身经历了在日本侵略者占领下,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有多么悲惨。蓝天野的三姐石梅就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抗战胜利前夕,石梅从解放区回到北平,在中共华北局晋察冀分局城工部工作,任务是在大城市发展地下党的力量。在姐姐的影响下,蓝天野接触到革命思想,也开始帮忙做一些辅助工作。姐姐负责收听解放区电台的信息并记录,蓝天野就油印宣传资料,姐姐再拿去散发。1945年9月23日,蓝天野正式入党。这是他永生难忘的一天,“就像人会记得自己的生日一样,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
抗战胜利后,北平成为国统区,老百姓的生活依然水深火热,这段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学生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在同学苏民(演员濮存昕的父亲)的影响和带动下,蓝天野开始参与进步话剧演出,以戏剧为载体宣传革命思想、发动群众。1948年秋,在从北平转移到解放区的路上,为了安全起见,组织上临时要求王润森改名字,他就改为蓝天野,并一直沿用至今。
北京人艺的首批演员
1947年,焦菊隐导演的《夜店》轰动一时,让蓝天野大开眼界。“这是与焦先生的第一次合作,觉得原来戏还可以这么排。”195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刘少奇提出艺术团体要专业化,于是北京人民文工团的话剧队与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合并,这才有了北京人艺,曹禺为院长,焦菊隐任总导演兼艺术委员会主任,蓝天野是首批主要演员之一。
蓝天野回忆,人艺建院的第一件事不是排戏,而是全院分成4个大组下乡下厂,他去的是琉璃河水泥厂,最少要干半年。下班以后,总有工人来找演员聊天,“我偶尔有事回北京,回厂的时候就坐夜班火车,深夜一点左右到,每次总有几个工人朋友在车站接我,然后找个小饭馆吃夜宵,这就是一个戏剧理念:戏从生活中来。”
1953年复排《龙须沟》时,焦菊隐对演员提了不少要求,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体验生活,所有演员都被要求到龙须沟生活两个月,写观察日记。“1958年,焦菊隐导演《茶馆》,那时候人艺实行的是角色申请制度,剧本定下来,演员看过后自己对哪个角色有意愿就写个书面申请,表达自己对角色的认识、打算怎么诠释,我的‘秦二爷’就是这么得来的。”蓝天野说。
除了秦二爷,蓝天野还先后饰演了《北京人》里的曾文清、《蔡文姬》里的董祀、《王昭君》里的呼韩邪单于等重要角色。在他看来,北京人艺建院初期并无所谓风格。“当时大家都在摸索,风格不用说建立,先是要统一。”因为演员从四面八方来,各种表演方式都有,后来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才慢慢形成。“北京人艺的风格不是凝固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就死了。如果非要给人艺总结风格,或许有3句话能大体概括:一、深刻的内心体验;二、深厚的生活基础;三、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是焦菊隐先生概括出来的。”
年过八旬重返舞台
1987年,蓝天野离休,暂时离开了话剧舞台。但他并没有闲下来,反而更忙碌了。一方面,他忙着拍电视剧,《封神榜》《渴望》都是离休后拍的;另一方面,他重新捡起了绘画,在1996年、1998年、2011年三次举办个人画展。2011年的一天,蓝天野正在准备第三次个人画展时,收到北京人艺时任院长张和平的邀请,在李六乙导演的话剧《家》中,出演了反派角色冯乐山,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2012年是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蓝天野在献礼之作《甲子园》中不仅出演了男主角,还担任了艺术总监。接下来就是《冬之旅》,这部戏很特别,舞台上只有两位演员的对手戏,蓝天野和李立群在105分钟的时间里从头到尾不下场,有大段的台词、情感起伏十分强烈,非常考验表演功力。《冬之旅》的首轮演出效果震撼,蓝天野和剧组走了多个城市,每一次谢幕,观众都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2017年,《冬之旅》又进行了二轮演出,这一年,蓝天野也过了90岁生日。
这位老艺术家的人生,应了曹禺《原野》里的一句话——大地是沉郁的,生命藏在里面。其热情,其追求,其成就,当得起一句“将一生奉献给人民文艺事业”,当得起一句“德艺双馨,初心未改”。
一世“蓝”心,“天野”苍茫,送别蓝天野,您一路走好。
《环球人物》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