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群众送别舒乙
千余群众送别舒乙
山西晚报讯 “道德传家音容宛在,文章继世风范长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社会活动家、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告别仪式,4月27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4月21日舒乙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送别仪式当天,包括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北京人艺92岁的老艺术家李滨在内的众多文艺界人士,舒乙先生生前亲友,以及来自各界的千余群众前来与舒乙先生作最后的告别。
舒乙1935年出生于青岛,早年曾在苏联求学。舒乙曾任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实习员,北京光华木材厂科研室主任、科长、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作为老舍之子,舒乙一直认为自己并不具备文学天赋,他年过不惑才开始写作,最初的作品以对父亲老舍其人其作的梳理研究为主,为研究老舍提供了最直接的和最真实的历史资料。
1984年,舒乙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1985年开馆后,历任副馆长、常务副馆长,并于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落成后任馆长。舒乙曾表示,希望“把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切文学现象都纳入现代文学馆的视野”。
1986年,舒乙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其创作一直以散文、传记为主,兼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已出版《我的风筝》《老舍》《现代文坛瑰宝》等专著。
尽管为现代文学馆的筹备建成作出重要贡献,也有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学创作,但舒乙在公众面前最为人熟知的身份一直以来不曾改变,对于几乎永远放在自己名字之前的“老舍之子”几个字,舒乙生前受访时曾表示,“作为谁的儿子并不重要,一个人靠吃父辈的饭,是不可能在社会上站住脚的。”与此同时他又说,“但是,我是老舍的儿子也给了我很多方便之处,能认识很多名人,也比一般子弟有很多有利条件。”与父亲老舍一样,舒乙爱北京,曾为保护北京的旧有文物和古都风貌呐喊。
(中国新闻网)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