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西晚报推出“感动山西”人物、临汾“红丝带小学”校长郭小平为原型创作

原创晋剧《阳光下的红丝带》在并首演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娱乐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00921_1ac38d10323e7f44a6f43b9c18a06eef.jpg

20200921_397a486c5648cfbe1e63f4d001a8dd0f.jpg

20200921_4bcf86844d4ebfa525f4829045413dcb.jpg


  山西晚报讯(记者 范璐)2017年2月,由山西晚报发起并推出的2016年度“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揭晓,临汾“红丝带小学”校长郭小平首次走进大众视野。随后,郭小平再次获得201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正如颁奖词所写“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这个瘦弱身躯,不知赢得多少人的尊敬和泪水。9月19日、20日晚,根据郭小平事迹改编、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山西省晋剧院重点打造的原创现代晋剧《阳光下的红丝带》,在青年宫演艺中心首演。原型人物郭小平受邀观演,并参与了20日上午的该剧专家研讨会。
  该剧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原为医生、医院院长的郭保平如何用近20年时间,由院长转变为校长创办红丝带学校,为中国艾滋病青少年开辟出一片成长沃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山西某传染病医院内,时任院长的郭保平遇到了年仅10岁的坤坤、12岁的军军和丽丽等一群孩子,他们因父母身染艾滋病去世、成了留守在医院里接受国家免费治疗的孤儿。这些孤儿渴望“有家”,渴望“上学”,渴望“不受歧视”,更渴望“留住生命”……面对这些可怜的孩子,郭保平从最初设立爱心小课堂不让他们“捣乱”,转变为想让他们上学,割舍不下、视为亲人。面对家里人的反对、领导的挽留以及社会上朋友的劝阻,最终他还是毅然决然辞去院长职务,耗时近20年,办起了全国唯一一所“红丝带学校”,首批高考的16个孩子,有15人走进了大学校园。郭保平也被红丝带学校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呼“爸爸”。
  《阳光下的红丝带》由山西省晋剧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张俊海编剧;特邀著名青年导演席凯担任导演;特邀全国著名舞美设计师、国家一级舞美设计边文彤担任舞美设计;由山西省晋剧院国家一级作曲、著名晋剧音乐家岳永明担任作曲和唱腔设计。剧中主要人物郭保平由本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李明星扮演。整部剧以鲜明的主题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讴歌了以共产党员郭保平为代表的广大医护人员,在“在生命与责任中选择”。
  当晚140分钟的演出结束后,原型人物郭小平被请上舞台,台下立刻对这位“感动中国”的英雄校长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演员们也深受鼓舞。
  在20日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从各方面分析了该剧的利弊,大家普遍认为编剧抓住了一个不错的题材,虽然说真人真事不好写,但这个剧本在处理情节、人物的时候都做得不错,也有一些可提升之处,比如男一号人物还需要在气质和形象上再进行加工和提高,比如舞美的处理还不尽如人意。
  郭小平校长则向与会主创致敬并简要讲述了自己的情况和一些感受。他说:“对我个人来说,这个剧里面写了我好多好像很具有社会责任,实际我觉得也没那么多。李老师(男主演)这个角色以我为背景,我个人来说一开始做这个学校完全出于对孩子的一种同情。做了一两年以后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但是一直到2010年2011年以后,我觉得就是和孩子们的一种情感。”他也表示,非常感谢晋剧院和各位老师能够把艾滋病这件事,把“红丝带学校”搬上舞台,让很多人去了解艾滋病。
  而作为舞台上学校老师的原型,“红丝带”学校的刘丽萍老师也来到研讨会,她说:“我因1996年宫外孕输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昨天晚上我看了这一场戏,因为我属于剧中人,每一场都是几度落泪,因为它反映出我们艾滋病群体的无奈与无助。我看完这场戏的时候觉得这戏有点太短,好像我们的故事还很多很多。”
  在听取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后,该剧将再登舞台与观众见面。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